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跨海通道建设助推海南“质的飞跃”

CCTV.com  2008年06月11日 14:48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日前,琼州海峡跨海工程前期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海口召开,原则通过了《琼州海峡跨海工程规划研究工作方案》和《琼州海峡跨海工程规划研究工作大纲》,标志着世界级的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前期工作已提速。6月8日记者再次采访了政协海南省委常委、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副会长王毅武教授。

  天赐良机——跨海通道助推海南“质的飞跃”

  “跨海通道是海南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关键一环,这无疑是近期最大的利好消息之一。”对于已提上日程的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建设,王毅武连连击节叫好。在他看来,交通运输的便捷能从根本上让海南经济快速发展,让海南与周遍地区的经济合作有更坚实的支持。

  “有句老话说的好‘要想富,先修路’。”王教授解释说,想达到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市场一体化是前提,而要实现市场一体化,交通一体化就是根本。王教授表示,从地理位置来看,海南与周遍地区的经济合作优劣各半,优势是海南四面环海,船运等海洋产业前景无限,但劣势恰恰也体现在这一点上,运输模式的不健全、与大陆地区的一海之隔,时常让不少机会“望而却步”。

  “一旦跨海通道形成,海南交通就将实现‘三位一体’,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对外来投资的成本与风险降低了,吸引力必然无形增大。”王教授坦言,在海南生态建省、工业立省,加快发展自由贸易区的前提下,交通便捷显得尤为重要。王教授表示,海南虽然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但其基础设施差、经济底子薄,目前海南的旅游业与农业发展相对快些,但仍有很大升级空间,而工业发展还处在“萌芽”阶段。正因为如此,海南才要更积极融入到与周遍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中去,力求“事半功倍”地发展岛内经济,提升整体实力。

  “在自由贸易区建设还处在摸索阶段下,海南可以吸引与之合作的资本仍是低投入、低成本的人物力资源,但几年下来,海南经济未出现人们期盼中‘质的飞跃’,根本还是交通不便。”王教授说,在海南努力谋求“琼粤”、“琼台”、“琼桂”等区域合作时,跨海通道建设无疑是促成海南与多地区经济合作的“催化剂”,使海南在区域经济合作中有望不再“陪太子读书”。

  机不可失——海南特色经济迎来“黄金时间”

  “跨海通道要真正发挥功能效应,大概需要10到20年的时间,这段时间既是海南吸引区域经济合作的关键,又是发展海南特色经济的‘黄金时间’。”王毅武教授展望道,如果说中国改革开放第一个十年时的1988年——海南建省办特区之际,是海南经济发展的第一段“黄金时间”的话,那跨海通道建设的20年内,海南将迎来其经济腾飞的又一良机。

  “因为从根本上来说,要想吸引区域经济合作伙伴,海南必须得有能‘拿的出手的见面礼’,那就必须发展海南的特色经济,比如:海洋产业、旅游产业、热带农产品等。”王教授进一步阐述,能够促成地区之间全方面合作的根本是“三个同一档次”:生产力;市场发育;人口素质。目前来看,无论是以上任意一点,海南与粤、台等地都有不小的差距。

  王教授表示,仅凭一个准备建设且周期不短的跨海通道、一个构建自由贸易区的设想,远不能在未来20年内充分满足其他经济发达地区与海南谋求更多、更实惠区域经济合作的“胃口”。

  “为此,在全力配合跨海通道建设的同时,海南今后的发展重点还应该是从岛内的基础设施完善及加速特色经济发展着眼。”王教授说,跨海通道的建设周期,对海南的本岛经济建设来说,其实就是“稍纵即逝”的机会,只要海南在这10到20年里,GDP能够升至或接近全国中等或中等以上水平;海洋产业、旅游产业及特色热带农产品市场初具规模;随着海南大学步入“211工程”的加快及一系列中高等院校的完善,海南中高端人才培养及利用进入良性循环,那么等到“天堑变通途”的那天,海南就有足够的资本谋求加深与更发达地区的全面合作,届时海南的经济有望出现更大的飞跃。

  时不我待——大力发展海南岛屿经济产业

  “我这里说的‘3+2+1’,是相对于‘9+2’而言较小范围内的区域经济合作,也就是说,从地理位置来说,海南应该更重视与几个‘邻居’间的合作——即‘粤琼桂+港澳+台’。”

  “对海南这个基础相对薄弱的省份来说,如何在短期内实现资本积累很重要。”王教授建议说,海南有着独特的地域优势,大力发展岛屿经济的海洋产业值得期待。王教授指出,目前在海南有“资质”建设优良港口的地方不下数十处,在前期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在发展已有港口的基础上,在东线和西线再增加几个船坞,具体位置最好分别靠近文昌航天城和西部工业走廊中心区。这样在港口承担周遍地区交通货物运输的同时,又可以开展一项相对低成本、低人力投入的海洋产业——修船及补给海运。

  “其实这点上,海南完全可以参照新加坡的成功经验。”王教授进一步指出,新加坡在上世纪中叶经济起步的初期,其原始积累就是从港口的海运补给及船坞的修检船只开始的。结果,经过不到20年的时间,新加坡不但完成了经济飞跃所需的资金积累,还形成了自己又一优势产业——造船。王教授同时表示,海南大学很有希望在一两年内就取得“211工程”院校的“入场券”,可以通过在海大增设海洋学院及船只修理及建造方面的专业,来完成中后期的人才贮备。

  “等10年到20年以后,海南已经可以通过修理、补给过往各大型船只,积累一定的资金和经验,又完成了岛内相关人才的培养。”王毅武教授表示,相对于其他建设成本大、周期长、收益慢的发展,推广类似“由修理、补给船只”到“修、补、建”一体化的模式,对海南这块各方面相对落后的地区来说很划算。其优势在于:前期的投入相对小;人才需求量不巨大;资金及经验积累速度快。

  “届时,跨海通道也差不多打通,到那时,其他经济发达地区主动找海南谋求合作的机会就大多了,海南区域经济合作也就有望迎来更多、更实惠、更有效益的合作。”王毅武教授最后自信地表示。(崔晓)  

责编:赵文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