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整体来看,上半年,国内几家主要发卡银行表现欠佳,不少发卡行的业绩指标缩水。
未来,信用卡业务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注重精耕细作。
截至目前,商业银行半年报已披露完毕,各家银行在上半年的信用卡业务成绩单也悉数出炉。整体来看,上半年,国内几家主要发卡银行表现欠佳,不少发卡行的业绩指标缩水。其中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多家银行的信用卡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走高。
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累计发卡量/流通卡量最多的前五家银行分别为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发卡量均在1亿张以上;信用卡交易额最高的前五家银行则分别为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均在1.35万亿元以上,但较去年同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央行此前发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同样显示,今年二季度末,我国信用卡发卡数量仍在持续下滑。截止到二季度末,我国信用卡在用数量为7.86亿张,较一季度末的7.91亿张环比下降0.59%,已经下滑至2021年一季度的规模水平。
对此,业内专家建议,面对信用卡业务资产质量走弱、业务发展放缓等挑战,商业银行应当继续将经营重心从追求规模,转向客群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通过强化客户准入管理,优化客户结构,加强资金用途管控和风险客户差异化管控,进一步聚焦精细化发展。
跑马圈地、粗放式增长已成过去
从累计发卡量/流通卡量、交易额、贷款余额等核心指标数据来看,上半年国内头部的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增长速度已经明显放缓,昔日粗放的增长模式,已然成为过去时。
具体而言,累计发卡量/流通卡量方面,上半年,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的累计发卡量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同比减少9.87%、0.96%、4.07%、3.06%和0.61%。其中建行的降幅最大,累计发卡量从2022年6月末的1.52亿张,降至1.37亿张;零售大行招行的累计发卡量也由1.05亿张,降至1.004亿张。
累计发卡量最多的工行,发卡数据与去年持平,仍旧维持在1.64亿张。同时,兴业银行与中信银行两家股份行累计发卡量增速较高,分别同比增长了10.81%和7.07%,截至6月末,兴业银行累计发卡量为6945.06万张,中信银行为1.11亿张。
制图:央视网财经
发卡量缩水的同时,多家银行的信用卡贷款余额也出现了下降。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等五家银行的信用卡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均有所减少。其中,兴业银行的信用卡贷款余额减少最多,幅度达8.53%。
六大国有行的信用卡贷款余额则保持了较为稳定增长,其中,邮储银行增长较快,较上年末实现了6.1%的增长。其余股份行中,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分别实现了2.42%和1.65%的增长。
制图:央视网财经
交易额方面,除数据披露不全的农业银行、民生银行外,其余5家国有行和6家股份行在上半年的信用卡交易额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兴业银行和平安银行,两家银行的交易额同比分别下降13.99%和13.75%。
制图:央视网财经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多家银行的信用卡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有所提升。国有大行中,除了邮储银行和未披露相关数据的中国银行外,其余四家的信用卡不良率均有上升。股份行中,平安银行和浦发银行的信用卡不良率有所提升,兴业银行的不良率虽然维持不变,但是其不良率水平为各行最高,达4.01%。
信用卡业务经营重心由量转质
去年7月,原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其中要求银行不得直接或间接以发卡量、客户数量、市场占有率或市场排名等作为单一或主要考核指标。强化睡眠信用卡动态监测管理,连续18个月以上无客户主动交易且当前透支余额、溢缴款为零的长期睡眠信用卡数量占本机构总发卡量的比例在任何时点均不得超过20%,附加政策功能的信用卡除外,超过该比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新增发卡。
通知发布后,商业银行信用卡无序竞争得到了有效规范,我国信用卡发展正式迈入存量时代。
央行此前发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今年二季度末,我国信用卡发卡数量仍在持续下滑。
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开始纷纷调整经营战略,不再以简单扩大用户规模与信贷余额为战略目标,明确发力存量信用卡业务的资产质量提升,包括强化客户准入管理和优化客户结构、加强资金用途管控和风险客户差异化管控。
从半年报来看,各家银行在深化信用卡客户经营,丰富信用卡产品体系上,积极推进信用卡用卡生态圈和智慧场景建设,引入科技、萌宠、茶咖等概念或权益,满足年轻客户多样化需求。
招商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当前,我国信用卡业务已经告别黄金时代,进入平稳发展的成熟阶段。在这一阶段,信用卡业务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注重精耕细作。招商证券预计,中长期的信用卡贷款增速为5%左右。
作者丨赵子牛
编审丨张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