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经济半小时 > 自由评说
自由评说
网友:武汉科技大学 谭继义教授 于2002-04-12
  贵栏目的专题报道做得不错,近日的<顺德改制>,<东莞制造>做得很系统,很精彩,可见策划人的精心组织设计用心。
  专题节目选题对路即成功了一半,取材范围可以是时效性(如:日元贬值对亚洲和中国的影响),战略性(如中国石油安全),国计民生性(如中国养老金问题),热点性(如:香港与珠三角的合作及大中华自由贸易区规划进展),前瞻性(如:中国的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国际性(如重要国家、地区的产业优势,例印度的软件业,台湾、新加坡的电子信息业,日、韩汽车业etc.),多区域性(如浦江两岸开发,江浙民营经济,西部资源优势etc.),专题性(如中国石油分布)等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的财经主题。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
  希望你们再接再厉,百尺竿头,长此以往在业界确立央视财经节目的影响力及竞争力优势甚至领跑地位应是勿庸质疑的。
网友:cmccm 于2002-04-09
顺德改制(二)的结尾处理不妥

  我是湖南大学会计学院的一名教师,也是《经济半小时》的忠实观众,刚刚看过顺德改制(2),觉得整个节目编排得很好,但是片尾的处理有点离题。
  虽然几个打工妹的表现很真实,也很感人,但这一情节似乎与改制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同时话外音又提到"格兰仕巨额收益的背后是众多廉价劳动力的付出",最后的一段话及画面与一直在赞赏改制的成功和努力的语调不太协调。如果编导觉得弃之可惜,可以放在更适合它的一些情感节目中去呀。
网友:陈平 于2002-04-09
经济半小时节目主持人:你们好。

  看了4月8日晚的“顺德改制”的节目,心里感到沉甸甸的,心里有些话,想对你们说两句,千万别生气。
  我是在中国出生长大的,后移民到新加坡。
  作为一个重要的新闻媒体,对企业的报道要很慎重。看了这个节目,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原来中国这些知名企业就是这么一些人在操作?难怪企业的寿命如此之短!
  但同时我也有顾虑,这样的节目会不会加速这些企业的死亡?
  媒体报道要有真实性,但是不是连一点修饰也不可以?
  你们主持人在上镜之前可能还要化化妆,你们在拍采访对象之前,尤其是那些上市公司,股份制企业的领军人物,可不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对采访对象提出建议?他们的过激言行可否删掉?
  如果我是某上市公司的股民,看到公司的最高统帅邋邋遢遢,喜怒无常,我肯定对这家公司没信心。
  媒体也有责任为公众树立企业的形象。
  中国这几年有的企业就是被媒体搞砸的。
  中国的企业真的还存在很多问题,我们有两种态度去面对,一是无情揭露,让它明天就见马克思;二是揭露的同时也让它自己和社会看到它的希望。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可以说,顺德现在从政府到企业也不明白如何改革?
  这个节目我感觉到播得早了点。
  有人说,国家的竞争其实就是企业的竞争,看到改革开放这20多年里,中国企业的寿命如此之短,部分企业家的素质如此之差,现在一些所谓的CEO如此语无伦次,真让人着急啊!我在国外可是领教过那种对中国人歧视的目光的。 对不起,说了之么多,请原谅。   
祝 你们万事如意。
祝 中国的企业万事如意。

3  2  1  

姓名:
电子信箱:
联系地址:
邮政编码:
看法:
中央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