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著名侨乡文昌县素有穿木屐的习惯,尤其是在建国前,木屐更为盛行。建国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虽然木屐逐渐被淘汰,以布鞋、皮鞋、塑料鞋取代,但是在城乡,目前还有一些人仍然喜欢穿着木屐。
木屐,是木底鞋子的通称。相传春秋时,晋国贵族介子推曾随晋文公流亡国外,回国之后,介子推隐居绵上(今山西公休东南)山中,晋文公多次召请不至。后来奉命来召介子推的军士想用纵火焚山的办法逼他出山,介子推竟抱树而死。晋文公哀叹之余,便用该树为木料做成木屐,每当穿着时就说:“悲夫,足下!”以表示对介子推的眷念。晋文公是否拥有木屐的“发明权”,这里姑且不说。由于木屐确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所以到了两汉,木屐已相当流行,晋、南北朝时代,木屐不但得到广泛的利用,其制作也不断得到改革。
文昌木屐初时,它的外形宛若一只用木板钉成的小凳子,上面再接合鞋帮,着地的两只脚称为屐齿。由于屐齿的接触面积小,所以能适应泥泞的路面或在雨天行走,人不易滑倒。
后来出于生活的需要,慢慢出现了由整块木料凿成的拖鞋形式的木屐。这样的木屐有更多的优点,据有关资料记载,曾给它作了一番总结评价,说穿木屐有五大好处:“南方地卑,屐高远湿,一也;炎徼虐暑,赤脚纳闵,二也;所费无几,贫子省屐,三也;澡身濡足顷刻遂燥,四也;夜行有声,不便为奸,五也。”
除了第五条过于牵强附会之外,其余各项都说得甚为确切。文昌木屐种类颇多,有苦楝木屐、苦常木屐、江斧木屐等等,特别是用苦楝木料做的用油漆画得很漂亮的木屐,因为苦楝木轻便耐用,着之足下,真是妙不可言。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木屐远传域外,在日本、朝鲜和东南亚一带,至今尤盛行不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