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 乔红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好,欢迎收看《商界名家》。互联网现在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方式,我们每天坐在计算机前面,只要轻点一下鼠标,世界各国发生的大事都会出现在我们眼前,但是这些信息是如何传送到我们操作的这台计算机的呢,它的核心的部件叫路由器。现在我们有请现场的一位特别的嘉宾,被称为中国宽带互联网之父的侯自强教授,来给我们解释一下,什么叫路由器?
侯:打电话得先拨一个号,把电路接通以后,那么这条线路就属于你了,你就可以通过这条线可以通话。但是互联网是走的另一个办法,又回到了写信的办法。你写一封信,只要把收方的地址写在信封上,邮局就可以根据你的地址,通过邮路来转发,达到终点,那么它并不需要建立一条通讯线路。那么邮局的分捡设备,就相当于今天网络的路由器。
主持人:路由器实际上是1985年由美国思科系统公司发明的,路由器发明以后,思科公司的业务和互联网一起飞速地发展,上了一个台阶。但是最近我们知道,凡是跟互联网有关的企业,日子都不像以前那么好过了,但是思科中国公司的业务却从1998年到去年为止,年年接近100%业务量的翻番,他们去年的销售额在大陆达到了10亿美元。思科中国公司的总裁杜家滨先生,也因此被提为思科公司的全球副总裁,现在我们有请本期节目的主人公杜家滨先生。
杜:路先生好,大家好。
主持人:今天来到我们节目现场的还有一些特别的嘉宾,我给大家一一介绍一下。他们是网通首席科学家,中国宽带互联网之父侯自强教授。中网公司总裁罗与曾先生,罗先生是业界一位非常著名的经理人。美国ZD集团授权媒体总编刘克丽女士。今天来到我们节目现场的还有一些媒体的记者,有清华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的同学们,欢迎大家。
主持人:我们今天请到杜先生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的记者等了两个月的时间。
杜:要做的事情比较多一点,大家都比较忙。
主持人:忙到什么程度,能给我们具体地描述一下吗?
杜:其实忙,也不太好意思去描述,因为有时候你忙,是代表你的效率比较低,所以你就要花比较多的时间才能把事情做好。
主持人:杜先生曾经这样描述过自己忙的状态,他说这叫无商不“艰”。是这个艰,还是那个奸?
杜:艰苦的艰。我还是觉得毛主席讲的话挺有趣的,而且挺实在的。就是说凡事就怕认真,我也觉得你可能不比人家聪明,但是你可以想办法做得比别人多认真一点,所以没办法。
主持人:刚才我跟大家说,我们的记者等杜先生见面,一共等了两个多月,实际上这不是等得最长的,等得最长的这个人,据我们现在了解,是思科公司的全球总裁约翰.钱伯斯先生,他为了见杜先生,前后一共等了三、四个月,跟杜先生聊了有二十多次,最后终于把杜先生等到了思科公司。杜先生您当时在跟钱伯斯先生说什么呢?
杜:当初我在跟思科公司谈的时候,是他们在考核我。对我来讲我也在考核这家公司,你从谈的当中你也可以了解这家公司它的主要的一些领导人,跟它主要的一些将来跟你一块儿工作的同事,他们的想法,他们的价值观,跟他们是打算采取怎么样的方式把事情做好。
主持人:看来钱伯斯先生等您是非常值得的。因为我们知道,目前思科(中国)公司它的业绩在全球的各个分公司和子公司来看,是一枝独秀的。思科(中国)公司在中国的成功是一个偶然吗?
侯:应该讲中国现在经济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通讯业和网络业是一个向上发展的趋势,更重要的是,在十五计划中间,中共中央明确提出了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这个政策的提出,整个推动了中国信息产业和通讯业的发展进入一个高潮期,因此在这方面,应该讲在全世界中国是一枝独秀,在这个大环境之下,对思科(中国)公司当然是非常有利的。
思科公司认为,我们的内部管理跟我们内部的作业效率最高,而且同时在公司的各项管理指标上,我们是站在比较领先的。在过去的二十四个月当中,我们在中国的平均每个员工的生产力,提高了94.7%,相对于其它国家来讲,我想你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头,有这样的生产力的提升是比较不容易的事情。
主持人:实际上杜先生在微软的这一段历史也是有目共睹的,我手里现在拿着一本书叫《知识英雄,影响中关村的50个人》,这里边(有关)杜先生的(那篇文章的)标题是这样的,我给大家看一下,它很有意思,这是杜先生当时的照片,可是它的标题叫《杜家滨“大使”》。杜先生您给我们解释一下,它为什么叫“大使”?
杜:最艰难的时候是微软公司想到中国来,微软公司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个市场,它原来的想法是认为中国的市场应该跟其它的市场一样,按照国外一般的做法,就可以做这些事情。所以在当初我想微软公司也吃了很大的亏。等到我开始接任这个工作的时候,我发觉有很多沟通的工作,包括跟中国的相关政府部门,包括跟中国的用户。中间还有一个很大的挑战是要回过头来教育微软公司在美国总部,甚至包括美国商业部里头,有很多他们对中国市场的一些误解,跟他们不了解的这些情形。所以在当时有很多的沟通工作都要去做。应该说三天当中我可以来回飞,从北京飞到西雅图,飞到华盛顿再飞回北京,在三天的时间当中。要见很多的人,跟大家沟通很多的观念和很多的误解。
主持人:我们今天现场的这位刘克丽女士,她是中国国内关于计算机和互联网报道的最早的记者之一。问一下刘女士,您最早见到杜先生是什么时候?
刘:我最早见到杜家滨是1993年,那时候他不在微软工作,他在惠普工作。他给我最大的印象,第一就是不怕冷,就是现在如果是零下5度的话,他还是穿这么点衣服。第二个,他给我的印象就是他笑得太可亲了,可亲得有点可疑;第三个,他给我的印象就是他能够化尴尬为神奇,比方说他在微软工作的时候,那个时候Office 97有宏病毒,有一个读者打电话给我以后,我就追他,当时他不在国内,当时找到他秘书,过一会他就给我打电话过来了,从(美国)佛罗里达,他说克丽我告诉你,这真的有宏病毒。我听到以后,蛮感动的,我说那怎么办呢?最后他说我们有一个网站可以消这个毒,后来我就把这个消息登出来了。我记得当时所有的报纸都不敢登他们有宏病毒。
主持人:我注意到刘克丽女士在和杜先生在谈话的时候,他们一个说对方是家滨,一个说对方是克丽,我不知道平时其他人是不是也这样称呼你?
杜:我们公司大概刚到公司两个星期以内的人不叫我家滨,你只要看到这个人叫杜总,我就可以问他说,你什么时候来报到的?大家都习惯地叫我家滨,家滨有时候也占了人家一个便宜,就像每次参加活动,他们都说欢迎嘉宾,然后我心里头偷偷高兴了一下,都是这样。
主持人:我们谈到杜先生在微软(中国)公司当总裁的时候,自然会想到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另外一个人,也做过微软(中国)公司的总裁,她叫吴士宏,吴士宏离开微软的时候,好像我们大家都非常关注,因为她出了一本书叫《逆风飞扬》。我就非常想知道,为什么您离开微软的时候,对微软没有做任何评价,您就离开了?
杜:顺风飞扬。
其实我想每一个轨道的更换,应该都是自己去寻求另外一个挑战,如果说你在一个环境里,你比较舒服,或者是没有一些变化,其实你日子也会过得很好,那你就习惯性地习惯下去了,但是挑战不会出现吗?我相信它迟早一定会出现,只是说你怎么去处理它?我想从微软到思科公司,其实当初,我觉得这个轨道的转换,对我来讲也是一个挑战,但是来了这边之后,我想得到了我们很多同事的帮助,也得到了很多在业界朋友的帮助,所以我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也刚好是一个例子,其实我觉得这是一种顺风飞扬的感觉。
主持人:那您当时有没有和微软签订君子协定,就是您离开之后,对您从前那个公司,不做任何评价?
杜:我想评不评价,他们不会有任何的规定,任何一个公司都是这样,只是说你每一个人自己有自己采取的态度,你怎么去处理每一件事情。
主持人:您是什么态度?
杜:那些微软的同事,他们今天还常常打电话跟我说,家滨,我有很多思科公司的股票,你要好好地工作。我也会打电话跟他们讲,我(持有的)微软公司的股票绝对比你们多,所以你们更要好好工作。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我们在座的这位罗先生,您也是从一个国际著名的公司来到中网公司,您对自己有没有某方面的约束,就是对原来那个公司不做评价,或者说这是职业经理阶层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罗:怎么说,中国也有说法,不管是你未来好,或者现在好,好汉不提当年勇,这是一个概念。第二,确实我相信,家滨也好,我们也好,在职业生涯里面,会经历很多高层或者说决策的事情,既然过了,我觉得在义务上,职业经理上面,我觉得也有道德,不管签不签约, 有没有这种约束,属于商业机密也好,时过境迁,我们就不提,然后就继续往前走,这是我个人一个基本的理念。
主持人:杜先生您在三家国际著名大公司工作过,都是担任比较高级的职务,您有没有想过自己下海创业?
杜:觉得做一个专业经理人,对我来讲我可能做得稍微好一点。
主持人:为什么您拒绝做一个老板?
杜:其实你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自己今天也像在经营我自己的公司一样,我跟我这些员工,我们大家一起来想办法,怎么样把思科公司在中国的业务经营好。我赚到了我应该赚到的利润,当然这些利润有很多最后回到思科公司去,但是我得到我公平的这一份,跟所有这些在中国的我们的同事一样,大家都得到应有的这一份,那其实这个跟我们经营一家公司,自己去拥有,并没有太大差别,但是好处是我们省掉了一开始这些你从Start up去创业的时候,中间那些风险跟你中间一些需要经过的阶段。
主持人:杜先生他手下的几员大将,都是著名的国际公司在中国区的总裁,比如说康柏,比如说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比如说DEC、3Com。杜先生您是怎么让这些人都团结在您的周围,成为您的左膀右臂?
杜:这些同事本来都是好朋友,大家彼此之间都认识,也觉得在一起做事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我慢慢也是在鼓励大家,你要尽量帮助你身旁的人成功,其实你只是去帮助他(一个人),但是这些其他的人,大家都愿意帮助你,其实你会发觉有很多的人都在帮助你,那你成功的机会就会比较大,这是第一个我自己的感受。第二,我觉得在一家公司任何一个部门的主管,当他去找人的时候,请人家来跟他一起做事的时候,你一定要去想办法找到比你聪明跟比你能干的人。这两个事情其实也是相辅相成,你怎么能找到更能干的人跟你一起做事,然后你协助他成功,到最后你会发觉大家都成功的时候,你就成功了。
观众:今天我到这里来,同你一见面,我大吃一惊,在我印象当中,就是做到你这个层次的职业经理人,在这种场合,应该是西装革履,温文尔雅,但是我一见到你,感觉像我邻家的大伯。你有没有花一定时间为自己做一个职业规划?
杜:绝对要有,我认为每一个年轻人,包括我自己,我还是觉得我蛮年轻的。你总是要想到将来你要做什么事情,你在为那件事情努力,但是同时你也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当你觉得说某一件事情碰到了瓶颈,而你已经做了你最大努力,你需要做一些更换的时候,你还是必须有灵活和弹性去做一些转换。
刘:家滨算是比较成功的人士了,那么我想问家滨你自己,有没有感觉到,就是说在你职业生涯当中,有失败的地方?
杜:其实事业,我觉得都是短暂的,我不认为事业有什么成功不成功,如果说一定要定义什么样叫做比较失败,或者说挑战最大的时候,其实在我每一次要做工作转换的时候,像我当初从惠普到微软,我从微软再到思科,中间每一个轨道的转换,对我来讲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最意气消沉的时候,可能就是那时候我小孩子生病的时候。在当时,你会觉得那个事情非常无助,你不知道说这个事情你可以怎么解决它,另外你需要把所有你能够依托的,所有能够帮你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在一个医生的手上。医生告诉你,他对这个情况,他也不见得有把握,我想在那时候其实是我自己觉得最消沉,最没有办法掌握自己的时候。
主持人:在杜先生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大大的中国地图,这张中国地图的每一个省会和直辖市上,杜先生都画了一个圈,我想这是出于市场竞争的考虑。但是有一个地方画了一个圈我还没明白,那是甘肃的天水,这个地方画了一个圈,杜先生是什么意思?
杜:是我计划要去的地方。我对历史,对于各种地理也很有兴趣。所以假如有机会出差的时候我会尽量利用,顺便到这个城市去看一看。我最近去了杭州。因为要开会的关系,我大概五点半钟就起床了。我从我住的那个酒店看下去,酒店的右边刚好是苏堤,我也可以看到右边是苏堤,左边是白堤,然后就在我酒店下边没有多远就是岳飞庙。你在那个城市当中,刚好那天早上,一大早的时候,天气有很多变化,一开始是暗暗的,亮了,然后有雾,雾又散了。你看到你记得的很多像苏东坡的诗里头所提到的西湖的样子,你会从介绍苏东坡的生平当中,知道他在杭州留下了什么样的足迹。你也会注意到,杭州也曾经是南宋的首都,到今天为止,这个首都就是这个样子。这边又有一个历史上很有名的一个忠臣,也是一个孝子。这种心里头的感觉,跟那个城市的景色,在当时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景致,非常地扣人心弦,不是紧张地扣人心弦,而是觉得你跟这个城市融成一体,你喜欢这个城市,你喜欢这个环境。我想我们其实自己也是活在历史当中,我们在看以前的这些人的时候,有时候我们也可以去想,后面的人怎么看我们,也没有说特别喜欢哪一段历史,但是就觉得其实我们自己也在写历史。
主持人:杜先生今天在我们演播是里做客这么长时间了,我想留给大家一个最根本的也是最突出的印象就是,杜先生是一个成熟的男人。实际上在杜先生的办公室里,就贴着一首余秋雨先生作的(名叫)《成熟》的诗,我想杜先生在这里不妨给大家朗诵一下,我们也从中体会其中的味道。
杜:有一回我在看余秋雨先生的一本书的时候,我觉得他写得很好,我就把它给摘录下来,然后把它放在我的办公室的墙壁上。他是这样写的,他说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是一种圆润而不逆耳的声响,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是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告求的大气,也是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是一种洗刷了偏激的冷漠,是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度,也是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主持人:好,谢谢杜先生,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