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您好,观众朋友。大家讲,大家谈,《大家讲谈》,现在开讲,这里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一个知识与成功结缘的地方。
2001年,随着中国申奥的成功,美国遭受恐怖袭击,APEC会议在上海成功的召开,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一锤定音,这些历史事件的发生,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问题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中国的经济能否长期保持一枝独秀呢。中国的企业能不能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迎接来自国际大公司的挑战呢。中国的经济改革,到底应该遵循怎样的发展道路才算合理呢?今天我们请到了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樊纲先生和大家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让我们有请樊钢老师。
(掌声)
主持人:樊老师今天来到这里,引起大家强烈的关注,包括那些闪烁着亮光的眼睛们,我们注意到现场有很多樊老师的精采照片,我很喜欢最后一张,我们把摄像机对准这一张,樊老师这是您什么时候照的。
樊纲:16岁刚过一个月吧,在北大荒。
那个时候您在北大荒干什么呢。
务农啊,当时叫做农业工人。
主持人:您务了多长时间的农?
樊纲:八年吧。
主持人:务了八年的农。
樊纲:从16岁一直到24岁,然后一直到一九七七年考大学。就是整个青春年华你一直是以农民的身份度过的。后来听说您报考了经济学是这样的吗,
樊纲:我考大学的时候报了三个志愿 三个志愿填的都是经济学。当时叫做政治经济学。
主持人:当时经济学是一个很热门的专业吗?
樊纲:当时确实不是一个很热门的专业。但是 第一我当时考不了理工科,因为我没有上过高中,甚至没有上过初中。所以只能靠读过的那一点儿杂书,文史哲经的杂书来考文科。另一方面当时自己读了一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书,《资本论》什么的,开始对经济学感兴趣,这还真不是随便报的。确实因为对它开始感兴趣,然后就确定三个志愿都报的都是经济学。
主持人:樊老师后来拿了哈佛大学经济学的学位。
樊纲:那倒不是,我是在读博士学位期间,在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读博士期间,到哈佛大学听课学习,是作为一个交流学者。
主持人:您是哪一年回国的?
樊纲:一九八七年,一九八五年到一九八七年在哈佛。
主持人:五年之后,樊老师就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之一了。樊老师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是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问题。让我们大家热烈欢迎。
樊纲:谢谢,谢谢同学们给我的掌声。。。。。。
刚才主持人也提到中国今年(2001年)还有一系列的喜事吧,其中包括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那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呢,很多人有一种喜庆的心情。
但是,前两天一个记者采访的时候我谈到,没有见过任何一个民族像中国这样以一个喜庆的心情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不在乎它所带来的压力,风险,带来的挑战。我想这个原因之一在于我们中国人愿意成为世界市场的一个有力的竞争者。愿意成为一个在世界民族之林当中一个有发言权的民族,一个有实力的国家 一个民族。。。。。。
因此这些日子,包括这几年在讨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多数人都在问这个问题,我们怎么样能够更好地竞争,我们怎样能够在更加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当中,能够逐步地发展,逐步地壮大。因此,竞争力的概念就成为一个大家非常热门的 不管是MBA的课堂里 还是企业的研讨话题 在我们的各种政策研讨会上,我想竞争力都会成为一个非常中心的概念。大家现在很多情况下一提到竞争力 往往就是和一些非常重要的东西联系起来。
比如 一提到竞争力就说要有技术高新技术, 要有资本,要有人才,要有各种管理经验等等。这样一种说法不是不对,有技术、有资本、有人才、有好的管理经验教训等等。如果用这些东西能使你的竞争力提高,而且这些东西往往确实是能使你的竞争力提高。
那么,它确实和竞争力概念是联系起来了,但是 如果竞争力的概念只是这些东西的话。只是这些技术、大资本,高技术,好的人才 好的管理等等的话,那么似乎我们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些弱小的企业,似乎就没有竞争力,就不能有竞争力了,对不对。因为什么呢,因为发展中国家,因为发展中地区,落后地区,这些弱小企业 我想我们中国多数的企业,包括诸位可能在座的 正在工作的一些企业,在世界竞争面前,仍然只算是弱小企业。那么,这些定义 它们所处的地位就是比起那些发达国家,发达地区,那些跨国公司和先进企业来讲,就是缺技术,缺资本,缺人才,缺管理。那么怎么发展,而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即使我们很多的弱小企业,包括一些民营的中小企业等等,他们却很有竞争力,东西卖得非常好。卖得非常便宜非常有竞争力。
因此 这就值得我们思考了,思考这个竞争力的概念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提高,才能逐步提高我们的竞争力。而且立足于现实 发挥我们的现实竞争力,从现在开始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这就涉及到另一个发展经济学的概念,就是所谓的"相对优势"的概念,它不一定是绝对的优势,但是它是一种相对的优势,
概括起来,大概有三个方面的"相对优势"
第一个优势就是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对于我们来讲,技术可能是贵的,资本可能是贵的,但是劳动力可能是相对便宜的,这个成本可能相对是低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要素的比较优势,这个可能大家讲得比较多一点。
第二方面,就是所谓的本土市场优势。尽管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尽管我们是落后国家,但是毕竟我们是一个开放的市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们这个市场,越来越是国际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另一个方面,又是我们的本土市场。在这个本土市场上,我们的企业,恐怕有一定的所谓的本土市场的优势 指的是什么呢?指的就是我们对人文历史,包括语言文字等等,有先天的优势。我们对于消费者,当地生产者的需求,他的偏好有更多的直观的了解。对于当地的经济体制、经济政策、人文环境,包括人际关系,哪儿有前门,哪儿有后门等等可以有更多的了解
第三个方面就是所谓的后发优势。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因为我们相对落后。因此,我们可以低成本,甚至是免费获得许多的知识信息,或者是许多别人用大量的投资,创新的这种投资,换来的一些技术。通过观察,通过模仿,然后通过我们的观察学习,通过学到别人经过多年的市场的竞争积累起来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市场的各种波动,各种黑幕,各种丑闻等等积累起来的关于管理市场的经验。这些都是前人在发展当中,在发达国家发展过程当中所积累起来的东西。比如说法规,比如说各种营销的策略等等,我们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可以不用花费很多实际的学费 经济危机的学费来获得这些知识,获得这些经验,获得这些教训,获得这些体制。
那么在这里面,如何把这三方面的相对优势(发挥出来)?我举一个例子,就是我们现在大家非常推崇的一个著名企业,联想集团的例子。联想集团现在是一个高科技的公司。但是它发展的历程实际上就是利用了这三方面的优势。我们可以想想,它们自己总结,联想人自己总结它有三个发展阶段,销、产、研。在最初的阶段,它为国际各大品牌在中国做代销,做代理,赚的是什么钱,赚的就是本土市场优势,对不对?利用我们对本土市场熟悉的优势加上劳动力比较便宜,它在全国各地设点,实现代销,把这一块先吃住,然后进行生产。生产什么?首先是组装。组装电脑是什么意思?是电脑这个高科技产业的劳动密集型环节。它利用的是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然后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给人家做销售,通过给人家做生产,做组装,跟这些国际大公司进行交往,可以说是用低成本学到了它们的管理营销技术。甚至是人家花钱给你去培训,学到了这些东西,然后逐步逐步自己进入了研发阶段,创造了自己的品牌,也就是发挥了后发优势。节省了研发的成本和学习成本。所以,就是说当你看到这个大企业发展起来的时候,它后面都有一定的道理。
作为后来者,作为发展者所研究的特殊对象,也就是相对落后的经济,相对弱小的企业。它所成长的历程,你会发现,它都离不开这些相对优势的发挥。而不是一下子达到未来那种所谓的高级的竞争力状态,要发展中国的经济,一方面要发展高新科技。另一方面,要看到国际上的新兴的科技产业的发展,也都很着急要大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这毫无疑问是正确的,我们需要发展这样的高新科技产业。但是也需要用一种现实的观点来看待中国的产业结构。现在有一句话叫做提升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结构确实是对的,但是也不能脱离现实,脱离我们现在相对竞争力的范畴。所以发达国家,它的产业结构是它发展到一定水平所产生的结果。而那种结构来讲对它可能有竞争力,但是对于你来讲,可能就没有竞争力。比如大家说,西方发达国家 比如美国,现在越来越多的一些制造业,像传统制造业越来越成为夕阳产业。它的经济越来越依靠高新科技产业,还有越来越依靠服务业。。。。。对它来讲是对的,它劳动力成本那么高。
它的传统产业已经没有优势,正在开始向外转移。而这一些传统产业,这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可能正是我们发展中国家现阶段最有竞争力的产业。
纽约时报,头版的位置,曾经登了一个大照片。非常著名的 后来很多人谈起这个照片,一位中国人骑着自行车在打手机。中国人也得把自行车换成汽车吧,不能老骑着自行车打手机吧。当然从环保角度,那是另一个问题。所以说即使我们赶上了现在的高新科技浪潮,我们过低的物质生活条件这种课仍然要补。 (中国)900美元的生活水平,仍然要追赶(国外)三万美元的生活水平。就整个市场的扩展来讲,我们也应该给予这些传统产业以足够的重视。就是中国能在今后这些年里,真正变成全世界的制造业的中心……我们可以一方面用现有的人才发展高新科技,但是中国人太多了。另一方面,还有五亿农民等着离开土地。这个五亿农民,当然从前景来说,今后四五十年,一共大概有五亿农民(要)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加入工业 加入城市。这些人可以把全世界的制造业都给接过来。可能还不够呢!
(掌声)
关于专业化竞争的发展战略。这个可能指的不仅仅是发展中国家,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对于弱小企业来讲,专业化竞争可能具有更大的意义。国际管理学上讨论国际竞争力的时候,有的学者曾经提出一个概念,说优势也不是先天给的,优势是创造出来的。但是优势怎么能够创造出来?在一定意义上靠着专业化的钻研,专业化的竞争,才(能)发展出来的。
瑞士当年开始发展的时候,欧洲已经发展起来了,它还是一个农业国。但是它怎么样,它就是多年的积累 多年的经营,除了银行业以外,手表业,多年的手工业的发展,创造出来一个手表业,迄今为止仍然是世界领先的,就是靠长期积累,长期的经营,才培养出一个企业所谓核心的竞争力,独特的地方。我们过去这些年因为市场经济刚刚开放,刚刚发展,机会比较多,投资哪儿都赚钱,因此也形成一大批在中国多元化经营的这些企业和企业集团。
但是时至今日,市场经济越来越激烈,专业化竞争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世界几百强,几百强,大家都羡慕,这几百强里绝大多数都是靠着几十年上百年兢兢业业,目不斜视,专搞一类产品一种产品才发展到今天,才有了它在垄断竞争意义上的这种市场的竞争地位。有了市场的垄断地位和主宰市场的这种力量,才会成天想着怎么去兼并别人,而不是成天战战兢兢地怕被别人兼并,被别人淘汰。
所以现在确实到了很多的企业,要尊重经济规律市场的规律,清理副业,突出主业的时候了。
那么讲这些问题,都是一个基本的主题,我们作为落后国家作为弱小企业,当然我们可能有一些好的大企业。今天可能讲的主题不是针对它们,针对我们绝大多数的企业。在面对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 面对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从现实出发,必须从分析我们自己的弱势和优势出发,来制定我们的发展战略……
这些基本的现实,要求我们只能走捷径,只能做赢家。只能充分发挥我们的相对优势,来避免我们的相对劣势,来克服我们的相对劣势,才能使我们的经济持续发展下去。应该说现在我们确实有很多值得乐观的(能)发挥我们竞争优势的地方,我们就看到了我们非常乐观的前景。
有人告诉我,很多的外商,从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往自己的国家发货。其中有20来位阿富汗的商人,在往回运东西。我说,如果连阿富汗人都买得起的东西,这东西一定有竞争力,而且就是那些袜子,那些鞋,那些衣服,那些玩具,那些文具用品,那些小东西尽管小,它从头到尾都是我们中国人制造的。今年的出口其它地方都在下降,浙江增长了20%,而且在全国的出口结汇中,占到85%,这些都是非常现实的。
民营企业就是利用我们的比较优势、相对优势,创造出来这些东西,确实使我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中国的力量。说句实在话,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怕就是怕这些……那就是竞争力,那就是中国现实竞争力的组成部分,我们可以一方面有高级的东西,我们可以有导弹,我们可以有卫星……将来还可以有飞船,我们又可以做世界的袜子,做全世界的鞋,中国才真正成了赢家,我想我要讲的主要部分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