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5月13日播出
主持人: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中国报道》。长期以来,中国政府主要依靠派遣留学生,交换访问学者和聘请外国专家,来促进中国人才管理的国际化,而干部培养主要立足国内,在各级院校完成进修。不过,最近两年这种人才培养的方式开始向多样化发展,一批批直接由政府投资选派的大批高层国家官员和企业家,被送往西方发达国家,接受行政管理的专业培训,专家说,这一行为是中国政府新时期人才发展战略的重要补充,它将给未来中国的政府管理和经济发展模式带来深刻影响。就此问题稍后我们将采访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国庆先生。首先请看记者的报道。
这次握手达成了中国迄今为止最大的一项政府官员出国培训计划。今年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北京签署了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五年内,大约有300名中央和地方政府和官员分批赴美国学习,参加培训的学员均为中国地市级或司局级以上的政府官员。培训将采取国内培训和国外培训相结合,理论教学与政策研讨相结合,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内容涉及相关的基础理论、国内政策以及最新的公共管理理论和工作方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陈清泰:如何能够给他们在短时间之内,来增加必要的知识,开阔眼界,更新手段,转变观念,我想这个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如果特别是中间的一些现在在岗位上的一些重要的人员,如果能在这方面有所提高,无论对体制转轨,无论对我们国家能够更充分地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这种好处,都会发生很大的作用。
与此同时,国家人事部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设立的《中国西部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项目》也在北京签署了协议。根据项目要求,联合国在三年的时间里提供100万美元,用于中国西部人才的资源开发,主要是开展西部人才开发战略研究,西部人才市场建设和引进西部开发急需的国外智力等。另外,国家人事部正在制定《西部地区人才开发十年规划》,争取用10年左右的时间,培训西部各类专业人才,以应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人才挑战。
外经贸部副部长 龙永图:以前如果说只在国内比赛的话,现在都是要国际上比赛,这样对于人才的素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我们比较大地开放我们的服务贸易市场,比如在我们的银行、保险、证券、电信、律师、会计、旅游这样一些重要的行业,都要引进一些新的国际竞争的这样一种机制,这样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就越来越多,所以这个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除了中央政府之外,中国各级地方政府也在积极实施着人才引进和培训计划。上海市政府在去年就制定并实施一项名为501100的人才培训计划,用三年的时间为政府部门、企业等50家机构培养100名高级专业人才。参与实施计划的官员说,将用半年的时间,把人员送往西方发达国家,内容以专业调研和案例实习为主,从文化、价值观念、不同的法律体系这样的角度,让中国的培训人才能够全面了解国际规则,成为政府和企业未来的管理者。
上海世贸组织事务咨询中心总裁 王新奎:他能够在碰到很多实际问题的时候,他能够起一个比较好的作用,这样通过不断地在实践当中,一个争端,一个争端,一个反倾销官司,一个反补贴官司,这样的过程当中,大家会逐渐逐渐去知道怎么运用这个规则。
桂林是中国西部著名的旅游城市,目前它正处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人才的需求使当地政府选择了一项更加开放的人才培训计划。
中共桂林市委副书记 李志鹏:选拔出来以后,我们就准备送到国内的一些重点的大学和发达地区,以及国外的大学和一些大型企业,去进行强化的培训,回来以后推荐给我们桂林市的各类企业,实行双项选择,择优地选任。
尽管面对全国招考,但桂林市的企业家们还是对出国培训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西方发达国家企业成功的运营理念和操作模式是他们最想学到的。
桂林市空调机厂厂长 蒋文胜:作为一个企业里面担任领导,希望通过这次把自身的水平提高的话,今后在工作中能为企业发挥出更高地、更好的效益。
桂林市电力电容器总厂副厂长 卢有盟:要学的东西不是说很多技术性的东西,但关键是他开阔眼界以后形成一种思路,一种观念,这样对带领下面的具体的人员去,才能把这个企业搞好。
同政府相比,中国的许多企业都已建立了自己较为完善的培训系统,并且培训计划更加注重针对性。中国有名的软件开发企业——东软集团有限公司,就制定了符合自身企业特点的培训计划,高级行政和技术人员大都选在日本学习,以适应合作方日本公司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
东软集团有限公司高级职员:因为在我们这个对日的这种企业里面,这种日本式的管理非常重要,这种想法,另外还有日本开发技术毕竟比咱们还强出一截,然后去了的话的确是有作用,回来以后也是作用不小,我认为。
不断地把员工送往国外接受培训,增强了东软集团员工对自身的信任,也减少了企业高级人员流失现象的发生。
东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刘积仁:可怕的就是说大家不愿意到这个企业来,不觉得你是个学习性的企业,到这里面我的价值不断地被使用,不断地在被折旧,而我不断地获不到补充,我一旦进到你这个企业之后,就意味着我没有前途了,就意味着我这个人就会一直被使用到没有能力了为止。
目前,把官员和企业家选往西方发达国家培训,成为中国各级政府制定人才战略计划的重要选择。
记者: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最需要两类高级人才,一类是高级行政管理人才,再一个就是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现在,中国政府正是针对这种现象,制定了新的发展战略,以便更好地为政府和企业培养未来的管理者。《中国报道》记者孟滨北京综合报道。
主持人:这里是《中国报道》,欢迎继续收看。针对中国新时期人才战略新的变化,我们现在开始采访北大的教授张国庆先生,欢迎您来到我们的演播室。张教授,我们知道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在培养高层管理人才方面,主要立足于国内,在各级院校进行,现在中国政府又增加了多种选择,其中包括把各级官员和企业家送往西方发达国家进行培训,政府增加这种培训方式说明了什么?
张:在我看来的的确确是有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的最要害的一个问题,我个人的理解是我们国家治理国家的这个就属于治国方略发生了一个变化,换句话讲,送官员出国,成批地送官员出国培训,是国家治国方略发生变化的一个构成部分,治国方略的变化在我个人的理解它是一种世纪性的一个变化,所谓世纪性的变化就是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我们国家应该这么说出现了历史性的变化,我们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可是与此同时,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可能还有一些叫作历史性的差距,两个历史性的,为了尽快地弥补这样一个历史性的差距,我想我们国家应该是采取多方面的一个举措,送官员出国进行培训,加快与国际先进水平的交流的速度,扩大交流的范围,我想这对国家下一步现代化的进程是至关重要的。
张:我想这个变化可以从若干角度来看,第一个角度它可以表现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在人才交流领域里,进一步地使中国跟发达国家的交流加快,范围加大,说明更深层次的一个意义上说明中国治国方略的一个变化,换句话讲,中国试图进一步推进国家的现代化,试图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缩小与发达国家的距离,那么我们只有一个正确的选择,那就是进一步扩大与发达国家的交流,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吸取发达国家准确地讲是人类的文化的结晶,然后进一步有利于我们国家现代化的系统工程的推进。
主持人:为什么中国政府要选择这种培训方式?它的背景是什么?
张:我想同样可以观察的角度很多了,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背景,我们可能需要首先来认清楚,这个背景就是中国现在所处的这样一个历史发展时期,我们可以这样的看法,就是改革开放20年积累起来的这种成就,使中国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与此同时我们应当承认一条,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们还有历史性的差距,在这样一个时候,换句话讲,是我们中国需要进一步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时候,我们可以看看,第一我们国内GDP我们说经过20年的努力,或者说50年的努力,我们现在达到了1万亿美金,这是一个所谓历史性的一个进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也标志着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国家,以此为标志,开始重返国际主流经济社会,或者说国际社会的经济主流,在这样一个时候,中国与世界的交往的面,交往的深刻程度,前所未有的增加,在这种时候,我们这个事业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个事业变成一个非常大的一个事业,全世界都在说,中国可能是不可遏制的,它一定要会成为一个所谓的庞大的经济实体,在这样一个条件下,我们就可以知道了,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直到现在为止,我们基本上可以认同,我们是一个所谓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战略,这就意味着政府在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当中,承担着一种历史性的责任,从可以预见的未来看,这种历史的责任我想还不会发生变化,尽管我们国家市场经济的成份会越来越多,可是政府的这种历史责任它要继续承担下去,那么比如一百年以后我们很难讲,就是我们说我们可以预见到的未来,这个历史责任还是需要的,这就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这样大的事业,政府还要继续承担它的历史责任,我们剩下的问题说,我们的干部能够承担这一个责任吗?为了使我们的官员队伍能够承担这样一个历史责任,我们就一定是要通过各种可能的方法,使这些官员,包括可能是未来的官员,使他们能够有一个国际化的视野,有一个全球化的一个高度,我想这一点对于中国政府继续承担这样一个历史责任,我想这是至关重要的。而开放的一个国家,开放的一个民族,它一定要熟悉国际规则,一定要熟悉世界上或者说需要学习世界上先进的东西,前面我们提到,这个先进的东西它不仅是发达国家的概念,它还是一个所谓人类文化的结晶,那么这个所谓的人才战略的所有意义,我个人的理解可能就在这里。
主持人:随着一批批高层官员和企业家都送出去了,他们在西方发达国家熟悉着国际的市场运作和一些社会管理方式,而且经营理念也发生了变化,他们回来以后,对中国现有的框架体制还有政府的运作方式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张:我想影响会是多方面的,过去在我们国家有这样的说法,比如说50年代、60年代我们主要是一些苏联的留学生,应该讲他们对国家的发展起了很多好的作用,我们现在又说有很多是所谓到发达国家,准确讲就是西方国家要去进行培训,他们回来同样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我个人的预计,好的方面会是主导方面。
主持人:为什么?
张:为什么呢?我前面有一个阐释,因为他们去学习,我们假定他们学习的是先进的东西,先进的东西它就是好的,我前面已经说了,它不止是说一个发达国家的概念,它有一个属于人类文化的一个结晶问题,它有一个人类世界的一个领先水准的问题,这些东西它一定会对国家的发展起到一个好的作用,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按发达国家的这种管理的一般理念来讲,管理它是一种规范活动,这种规范活动首先它需要一个理念,有了这个理念以后,需要通过一定的这种程序,把这种理念给它法律化、法制化,就是通过一定的规范方式把它确定下来,而且这种确定的方式它具有所谓的权威性,确定下来以后,政府官员就需要按照这些已经确定的规则去做事情,换句话讲,做政策也好,做管理也好,它不可以有太强的随意性,今天我想这样做,我就这样做了,明天我又有了新的想法,我不管有没有什么样的一个限制,想法一变我马上就要去改,这种情况的话,在世界先进的这种管理理念来讲,这是不可以接受的,做政策的道理是一样的,做一个政策你不可以说我只是根据我个人的一个理解,或者根据我个人的一个经验,我认为这个事情是正确的那我就要做,实际上要是经过这种比较规范的公共政策的分析的这个程序,你要是按照西方发达国家这样一个理念来讲,它就需要有一个严格的、比较规范的一个公共政策分析的这么一个过程,把政策问题从政策问题提出,到政策议程,到政策的整个论证过程,到做出一个政策的决定,然后再来讲谁去执行,甚至到执行的阶段它还有一个怎么样用一种规范的方法去执行,我想这都会是变化。
主持人:观众朋友,针对中国新时期人才战略发生的新的变化,我们的演播室正在采访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张国庆教授,广告之后欢迎接着收看,稍后见。
主持人:就目前中国的情况看,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呢?
张:我个人的理解,我们需要的人才应该讲量很大了,要从专业角度来讲,可以讲什么人都需要,因为我们这个事业实在是太大的一个事业,这个事业可以叫作包罗万象,因此我们一定会需要各方面的人才,但是从政府管理的角度看问题,如果是从这个角度看问题,我个人看法,我们现在可能更需要的是一种叫作复合型的人才,所谓复合型的人才是指他们有非常好的专业训练,或者有非常扎实的这种专业的基础,同时他们也有比较广博的这种管理方面的知识,这样一批人的话,是我们国家处理目前公共政策问题急需的一些人才,而这复合人才是我个人看法,由于中国的问题,政府所面临的公共政策问题它具有复杂性,因此我们需要的人才他具有复合性。
主持人:您讲一讲这个复合性的人才是个什么样的人才?
张:我刚才说了,所谓复合性的人才我理解是这样子的,在管理学里就所谓T型人才,就是大写的英语的T字,字母T,它竖的这一杠它表示的这个人他应该有比较好的专业基础,这个专业基础应该讲是因人而异的了,比如说我学管理的,他学经济的,这都是叫作专业基础,横的这一杠表示什么呢?表示他有比较广泛的知识背景,尤其是他能够懂得政府公共管理的很多规律性或者有关的知识,包括有关的技术,这两方面如果有机结合,那就可以使他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人才。
主持人:出国培训除了要具备相当的专业水准和运作理念之外,他还最应该具备的是什么样的品格?尤其像对中国现在正处在一个发展中国家这样一个水平来说?
张:对我们这样的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讲,我们送出去各级去培训的官员,我们前面说到了,是学习人类先进的东西,一切先进的东西,那这点中国人应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能够容得下天下的事,我们当然就可以做天下的事,换句话讲,就是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人才战略,换句话讲,我们经过培训的这些人,他们接受了系统的培训以后,他们应该会是一些什么样的人?这个角度某种意义上也是我们搞这样一个人才战略,我首先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最后我们花了这么多的钱,花了这么多的各种各样的成本,最后我们需要一批什么样的人?我个人的理解,我们至少可以有四个重要的角度来观察这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认为不管在哪里培训,我想作为我们这样一个国家的官员培训来讲,一定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或者说一个重要的理念,经过培训的这些官员他们应当效忠这个国家,或者说他们忠诚于这个国家,也可以说他们忠诚这个国家的宪法,我想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对自己的官员或者叫作公务员的一个基本的要求,这点非常非常重要,如果说培训的结果或者是培养的结果使你产生的念头是相反的,我就说这个培训从根本上完全失败的,这是第一个,观察的角度。第二个重要的观察角度我想就是经过培训了以后,这些人他们应当是有一种非常好的这种所谓的专业水准,也就是讲经过培训,他们应当专业水准方面有比较明显的进步,那么什么是专业水准呢?我想可能就跟各个不同的官员所主管的业务有很大关系了,搞行政管理只是一个方面,其实它还有很多了,比如做经济管理的,经济可以是有宏观的,有中观层面上的,但有的是做政策分析的,各种不同,不管是做哪一种,不管是主管哪一种工作,培训完了以后,我想他们应该有一个非常好的一个进步,就是他专业水准有很大的提高。从官员送出国到发达国家去进行培训这个意义上讲,我想我们产生了第三个培训的一个目的,什么目的?就是经过培训的这些人,他们应当有非常好,看问题、想问题、处理问题有非常好的这种国际化的视野,有非常好的属于全球化的这样一个高度,毕竟前面我们一再提到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凡属盛世的中国都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因此我们应该我个人的理解应该抱着这么一个所谓的虚心的态度,学习一切可以学习的人类的优秀的文化结晶,这种学习应该使他们在这个方面有一个比较明显的进步,我们要做一个所谓民族复兴的大业,这样一个历史条件下,我们当然有理由,有充分的理由学习人类的一切优秀的这种所谓文化结晶,那么就要使我们这个所谓民族复兴的这个大业,使国家现代化这样一个大业,我们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同时在稳健踏实的这样一个道路上发展,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我们的目标。所以这样的话,一个国际化的视野这是非常重要的,第四个观察的角度,我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度,就是他们同时还应当比较了解自己的国家,因为中国毕竟是世界上一个独一无二的国家,我们这个国家启动现代化以来,我们看我们反观我们改革开放20年的成就,实际上我们中国是面对很大的一个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几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学习,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是处于我们这样一个特定的国情,我们13亿人口,我们也有5000年的文明史,我们的经济又非常落后,我们国内不同地区发展差异又如此之大,我们的国际环境有些时候好,有些时候又非常地恶劣,如此等等,我们有非常特殊的国情,我们非常难受的一条就是人口问题,在这样一个条件下,的的确确我们也有我们这个所谓现代化的进程,或者我们国家政府的公共管理,它有非常多的特殊性,这个特殊性我个人的理解,这是一个客观事实,这是不容回避的,回避没有用,而且回避的话只会有害处,那么好了,这样回到我们刚才的话题上,我们培养出来的这些干部,或者是一些官员,或者说这些公务员,他们在了解国际规则的同时,他们应当也比较了解中国的国情,我想这是把中国的事情做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
主持人:现在国家的这种培训计划才刚刚开始,您预见一下,未来发展战略的走向是什么样的?
张:我个人的看法,这种培训我想规模还会扩大,而且培训的方式中国人会去尝试各种各样的培训方式,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有些方式最后实践证明它是很成功的,也可能有些方式,最后实践证明,它可能不那么成功,甚至有可能还会出现失败的这种案例,都不排除,从发展的角度来讲,我想要使中国的这样一个更国际化的交流能够比较健康的发展下去,我是有一个看法,换句话讲,我们需要在实践的同时建立起来一种非常好的评估体系,但是每一个这样一个方案,就是每次这样一个培训计划完了以后,应该说我们有关方面要做一个客观公正的一个评估,换句话讲,这个评估就是我们国内习惯的话来讲就是总结,看它成功的地方在哪里,我们的目标达到了没有,我们的成本收益比,我们到底怎么样,然后才好决定下一阶段我们怎么去做,或者准确讲怎么把它做得更好,但是我个人的看法,就是这样一个进程,前面我们已经谈到一个问题,这是一种所谓国家的这种战略举措,因此我想除非发生了什么巨大的变数,否则这样一个进程我想不应该停顿下来。
主持人:张教授,围绕新时期中国人才战略发生的新变化,我们今天就谈到这,感谢您来到我们的演播室接受采访,谢谢您,观众朋友,也感谢您收看今天的《中国报道》,明天同一时间我们再会。
主持人:赵俐婷 责任编辑:刘伟民 导播:滕双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