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中国报道》。继一年前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之后,2002年7月16号北京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因为在这一天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设计机构递交的共87个北京奥运会规划设计方案,经评委会多轮投票产生中奖方案后,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公开展示,世界优秀建筑师们营造的奥林匹克梦想正期待着检阅。据了解,这些获奖方案将成为北京奥运会设施实施方案的基础。好,首先请看记者从现场发回的报道。
从7月16日下午开始,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设计机构递交的北京奥运设施规划方案,经评审委员会评出获奖方案后,开始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向公众展示并征求意见。下午2点,展厅刚刚开放,就有许多早已获得消息的北京市民和关心此项评比活动的人们涌入现场。
退休教师邢先生是几个月前从电视上获得奥运设施规划方案公展消息的,一直关注着北京申奥和承办奥运会进展的他还带了一张北京地区,与一等奖的奥林匹克公园规划方案进行对照。
参观者:我觉得一等奖这个方案非常有特点,它体现了咱们在申奥过程中承诺的就是办一件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所以从绿色奥运来讲,我觉得奥林匹克公园设计得非常好,绿地面积非常大,另外从科技奥运来讲,我觉得它这个设计,我不太懂建筑,但是我感觉到是采用了很多高科技的东西。
最吸引现场观众的是A39展位美国33K公司与天津华惠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合作方案。这一方案在刚刚结束的评比活动中获得了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一等奖。专业人士介绍说,这一方案体现了明显的中国特色,城市中轴线向北延伸,成为公园轴线,被绿色包围的比赛场馆对称地建筑在两侧,大面积的森林公园由丘陵、森林、湖泊和河流构成,而湖泊酷似龙的形状,同时这一方案并没有在中轴线的末端设计突出的标志型建筑,评委们认为,这应当是留给后人创作的未来空间。
参观者:有好几个方案还是做得很新,我看到了有好几个方案是做在地下,有点像生土建筑似的,上面浮上一层土,然后把这些很大的场馆放在底下,这种设计它很符合节能(要求),而且形式上也比较新颖。
参观者:因为这是咱们国家的一件大事,全国人民都很关心,我自然也关心,另外它集中了各国专业人员的智慧。
记者:您看得懂吗?
参观者:基本能看得懂。
记者:您关心还有个人原因吗?
参观者:有。因为前一些日子我女儿在奥林匹克公园西侧买了房子,我需要看一下它今后几年的变化。
经常从北京的北四环公路经过的人,如果留心就可以发现,在一座立交桥旁,树立着一座奥林匹克公园园址的标牌,从这个标牌以北的大片空地,就是将建设8万个座位的国家体育场,18000个座位的国家体育馆和15000个座位国家游泳中心以及奥运村运动员公寓的奥林匹克公园,而位于长安街西沿线五棵松路口的文化体育中心将建成18000个座位的奥运蓝球馆、25000个座位的临时性棒球馆和8500个座位的临时性垒球馆。
记者:在奥运设施规划方案的评审活动中,共有8个奥林匹克公园的规划方案和5个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的规划方案分获一二等奖和优秀奖。而最终确定哪些方案能够获奖的评委会的成员共有13人,他们中有第29届奥运会组委会的代表,也有规划设计专家、建筑专家和熟悉奥运会组织运行规程的专家,这些评委们对于奥林匹克公园和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这两个项目进行了分别的评审,经多轮投票后,最终确定了获奖方案名单。
在经过四天的紧张评审之后,7月14日下午17点30分,比原定时间晚半个小时,北京奥运设施规划方案评审委员会的主席刘太阁先生和组织方负责人来到了新闻发布厅,这里早已坐满了等候多时的各媒体记者。除了关心获奖方案名单,在严格保密状态下方案的评审过程和评委构成情况也让记者们急于了解。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副主任 黄艳:评委构成和这个数量都是空前的,工作起来对我们的工作压力也非常大,因为每一个人都会有意见,每个人的意见都会从他专业的角度提出来,所以说这都很重要对我们来说,因为它不像一个单体建筑,不像一个非常简单的城市发展的一块用地,它是一个非常综合非常复杂的一块用地,所以说我们评委的构成也是非常综合和复杂的。
为了保证评比工作顺利进行和确保评审结果的公正性,整个证审过程工作现场是严禁任何参观和打扰的。据了解,13位评委的紧张工作是从每天早晨8点30分开始,许多评委晚饭后来要在现场加班。来自深圳的王富海评委告诉记者,他和其他几位评委每天都会在回到房间后工作到凌晨三四点钟,不仅是因为评审工作量大,参评方案的一些理念和设计思路,让他们这些权威人士也感到深受触动。
奥运设施规划方案评审委员会委员 王富海:在北京的北部,大家共同的一个认识就是我们的轴线往北走,实际上是一个既是一种城市的拓展,同时又到了一个和外围自然的空间正好是一个相融合的这样的一个点,所以在这块地方更北边进来的大家的感觉是一种环境,从里边往外走,进去的是一种文化,就是这样的一种结合,再加上奥运的主题,每个建筑师都在这上边做了很多工作,所以我总觉得这个份量是很重的。
就在14日夜晚,《中国报道》记者非常幸运地拍摄到了这一场面,13位评委联合在获奖方案认证书上签字,曾经任悉尼奥运会项目城市设计评委会主席的克里斯·约翰逊先生高兴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奥运设施规划方案评审委员会委员 克里斯·约翰逊:就北京的建筑和文化来说,我对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充满信心。前些天我们评审团进行了讨论。选择,我对中国和北京的文化以及它的未来很乐观。再加上一些重要的因素诸如电子技术和环境等。如果中国能继续它的总体规划,那么它将成为这些领域的世界强国。
记者从北京奥委会了解到,奥运场馆单体建筑的设计方案也即将开始招标和评比工作。
记者:从现实情况看,北京早已从申办奥运会的热情转向了具体的筹备工作,我们看到一年来各项奥运会的筹备工作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从2003年7月份开始,北京奥运设施将进入全面建设阶段,那么奥运设施的综合规划方案在这几天向公众展示征求意见后,将最后于8月底产生。《中国报道》记者杨海莉在北京报道。
主持人:观众朋友,欢迎继续收看《中国报道》。针对北京奥运规划设计方案评选的有关问题,我们现在开始采访北京奥运规划设计方案评审委员会主席、新加坡著名规划设计师刘太阁先生,刘先生您好,欢迎您来到我们的演播室。刘先生,请问您是什么时候知道您被邀请参加这次评审的呢?
刘:大概在六到八周之前。
主持人:您参加这次评审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刘:北京先寄些资料给我,其实我那时候刚好在北京,所以我就亲手把这些资料带回新加坡去看,征集书两份,一个是给奥运会公园的,一个是五棵松的,还有一些评审的那些条规,我们都要先仔细地看好,这个工作做了,不过我对北京是比较熟悉的,所以对这两块地也比较熟悉,而且在你们做申奥办的时候,我也是评审委员的主席,所以对奥运会的工程背景我比较清楚。
主持人:参加这次奥运会规划设计方案的评审,而且还担任这次评审委员会的主席,和平时一些规划活动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刘:首先就是这次的方案非常多,靠近90个方案,而且同时评审两个地块,奥运公园方案的要求相当复杂,因为它里面的项目除了体育的项目之外,还有文化、商业,同时奥运会的方案对交通不但是汽车的交通,而且人流的交通都要考虑得很仔细,所以相当的复杂,同时这次来参加评选有13位5位是国外的,包括我本人也算国外的,所以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的看法是相当不同,可是因为我们大家都对工作很认真的做,所以都能够在每个阶段达到共识,这一点我看今天我们最后在聚会的时候我们就觉得,这次评选讨论的内容有相当的深度。
主持人:每个设计师都有自己的设计风格,而每个评委都有自己的喜好和不同,您作为这次评审委员会主席,怎么样使得这些评委能够达成共识,评选出大家都满意的设计作品来呢?
刘:这次的评选有刚才说的这些问题,虽然在每个阶段我就把这个阶段要讨论的课题、内容详细地介绍一下,让他们自由地发挥,如果发挥的论点跟原定的计划不一样的话,我们就让他继续谈下去,不约制他们,除非是说他们讨论的论点是离开正题太远的话,我就提醒他们一下,所以这样的话,每个人都能够尽量地把他们心里的话说出来,而且我通过这个办法鼓励他们把心里的话都讲出来,所以这样的话大家彼此都能了解对方的立场,要达到一个比较综合的、比较完善的共识,我觉得这个做法对最后的结论有很大的帮助。
主持人:您对这次评选出的奥林匹克公园的一等奖获得者怎么评价呢?
刘:这次的方案尤其是公园这部分的方案内容非常复杂,技术性的问题很多,我们除了要注意到运动场馆的位置之外,还要考虑到将来商业是怎么处理,文化机构是怎么处理,交通怎么处理,还有如果商业规划做得好,对将来你们北京市融资还有找开发商的工作也会做得比较好,所以实在是很复杂的。所以这次中选的第一奖,其实我们取的是什么,就是他的大框架觉得是相当可行的,而且对我们评选委员所讨论之后的几个大原则,这个方案比较符合,比如说交通、分期开发的要求,因为我们有赛中和赛后的两个不同的条件,有些建筑在奥运会之后要拆掉的,所以这个怎么衔接,赛中和赛后怎么衔接,这个我们要考虑到,交通当然很重要,同时也考虑到,既然这是一届位置在北京文化古城(体育盛会),所以这个方案的设计,整个框架跟北京城市规划的框架,能不能反映北京的城市框架,同时这是在中国的国土里面,所以跟中国建筑的基本观念有没有什么可以吻合的地方,比如说这次取的这个方案,中轴线就一直把它延伸到奥运村北面的森林公园里面去,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希望在现阶段我们不要把中轴线挡住了,应该把中轴继续让它自然的延伸,希望给将来的人可能找一个特别的(设计)高手,来解决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的设计,所以这个是有历史眼光的一种看法。我们对于这块地规划的绿化、生态环境也特别重视,这个方案在这方面也处理得比较好,当然有很多方案是注意到这一点,不过这个方案第一奖的方案是不但注意到而且处理得比较适当,还有就是中国人都很重视有绿地、有山还有水,这个方案也把水的成份带进来,在北京大家都知道有水的地方是特别珍贵的地方,所以这个方案有这么一个好处。我想再继续澄清一下,我是希望你们市民去看的时候要记住一点,就是我们在选这个方案的时候,是选全公园总布局的规划方案,而不是选建筑设计方案,单体的建筑可能还要另外征集或者招标,所以现在你们看的这些建筑设计只是一种示意性的,就是说可能有这么一个样子,可是最后是怎么样子,还要看将来我们聘选的建筑师是怎么样来处理,所以你们有些市民到那边就说,这个建筑样子比这个要好怎么不选这个,我们不是选建筑,我们是选总体规划。
主持人:我们还注意到,这次评比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的一等奖是空缺,为什么会空缺呢?没有更合适的获得一等奖的吗?二等奖是两名是吧?
刘:二等奖两名,针对这一点我们也讨论了很久了,因为我们当时最希望给个一等奖,不过这两个方案都很有创意,可是都有技术限制的问题,都有可行性的一些问题,其中有一个它是比较园林式的,非常可取的是什么,就是从西四环高速路看过去,就是一片小山区,看不到建筑,所以对生态环境来说是表达得非常好,内部有一些比如球场朝向、球场的位置,我们觉得以这个方案来说是可以调整的,就是说调整之后不会影响方案的根本精神,另外的方案跟这个性质刚刚相反,它是一个非常抽象的、非常理智化的一个方案,非常几何形的,是非常超前的一个方案,可是在技术上有相当大的问题,可行性的可能也需要再进一步研究才知道是否可以这么做,很欣赏他们的创意,不过我们暂行把它放在第二奖。
主持人:观众朋友,围绕北京奥运规划设计方案的有关问题,我们现在正在采访北京奥运规划设计方案评审委员会的主席,新加坡著名规划设计师刘太阁先生,稍后欢迎继续收看。
主持人:在不同的国家举办不同的奥运会,肯定更多地会跟这个国家的环境、文化相融合,在这次评选规划方案当中,评委会对这个因素考虑得多不多?
刘:考虑得很多,你跟澳洲悉尼的奥运村来比较,首先他们的位置是离开中心区非常远,而且他们可以用水上交通来到这个奥运村去,就减轻了陆地交通的负担,在北京我们这个地方只好靠陆地交通,所以地铁、路网要增加不少,才能够解决交通上的要求,而且既然它是在中心区,在这个城市化的地区里面,所以我们就考虑到这个方案的路网的结构,除了要考虑功能的效果之外,是不是能够配合北京市现有城市的这种纹理,如果是做得跟北京城市的纹理是完全不协调的话也不行,因为尤其这个方案是在北京市的中轴线上,中轴线当然对北京来说(很重要),因为北京的这个城市景观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这个方案要当作是中轴线比较老的城区的一个延伸,所以它的风格都要相配合,这个是另外一个特殊考虑的重点,还有就是首先北京市是一个文化古都,而且这次是第一次奥运会在中国举办,所以我们也考虑到,规划的风格是否能够表现文化古都和中国建筑的这些特色和精神,所以这些文化上、历史上的这些因素,可能考虑得重要的成份可能会比悉尼还要多一些。
主持人:您最初看到这87件规划方案的时候,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作品呢?
刘:有一个,你到了200公顷的体育场馆地块里面,它主要的建筑它是作一个大屋顶,就是从南到北这200公顷的范围内都是一个大屋顶,上面铺草,所以基本上是几乎看不到建筑,可是看起来这个方案很有创意,而且很大胆,不过要做起来那难度(很大),而且还有些技术性的问题,比如通风、采光这些问题,还有交通问题,还有在大屋顶底下人们迷路的问题,这些问题再深入的研究就开始显现出来了,我们很欣赏他的创意,可是不能接受。
主持人:您对这次参评所有的总体水平怎么评价呢?
刘:总的说起来水平不低,因为我们看得很清楚,就是绝大多数的这些方案,建筑师和规划师是花了非常非常大量的工作在做,无论是图纸的表达还有模型的制造等等都做得非常详细,构思很多都有创意,我觉得水平总的说还是非常高,当然有一些还是不够理想,这个肯定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主持人:其实大家一直都非常关心的就是你们的工作程序的问题,因为从开始评选,你们的工作就处于保密状态的,大家都想知道你们的工作是一个什么样的程序?都是怎么样评选出来的这些方案?
刘:我们是把奥运公园跟五棵松分开来,奥运公园基本上有54个方案,五棵松有33个方案,这两块地分四次来评选,第一次就把这54(个方案)初步选了最佳的16个方案,初步评选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之后才作决定的,而且我们当时到每个图纸、每个模型去看了,而且由工作人员来作初步的介绍,第二部分就是这16名投票选出来之后,我们就坐下来讨论,就是把这16个方案再分析一下,为什么(选这个方案),这几个方案有什么优点、有什么弱点,大家坐下来分析,而且初步奠定了一些我们对奥运公园的一些基本原则,这个基本原则就是每次重新再投票的时候,这个原则越来越加越多,后来已经定了大概有六七条基本原则,讨论之后我们再选8个方案。
主持人:从16个里面再选出8个来。
刘:选完了再讨论,再选前面的一二奖的前三名,选完之后再选这三名里面的第一奖,其他两名就自动地变成第二奖,再剩下的五名就变成优秀奖,我们一共有8个方案。五棵松也是同样的办法,不过五棵松原定是第一奖一名,第二奖一名,优秀奖是三名,可是因为我们第一奖不是空缺吗,就变成有两个第二奖。
主持人:刘先生,从设计水平上来看,这次获奖的这些作品,以后在奥运会的场馆建设上采用的可能性有多大?一等奖采用的可能性是不是最大呀?
刘:这个我要让他们主办单位去决定了,不过我想他们可能会很重视奥运公园的第一奖,从那里边再进一步讨论,到底要怎么样把它修改得更完善,可能就以那个为基础再继续做,不过我们在征集书里面也说得很清楚,第一奖不一定是我们要采用的方案,因为评委的工作刚刚结束,所以我想我们应该让北京市主办单位先稍微消化这次评选的最后的成果,由他们再决定,最后是否要采用第一奖,我看现在言之过早,不过我想他们也可能是采用前面的两三个方案稍微综合一下,这个过程还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够作最后决定,应该是采用哪个方案。虽然说你们还有六年的时间,可是今后工作量非常非常大,不但要做方案,还要招商,还要融资,还要做其他非建筑方面的工作,将来单体的建筑方案我想会有竞赛或征集的工作还会继续做下去。
主持人:刘先生,咱们今天围绕北京奥运设施规划设计方案的评选活动就谈到这,感谢您来到我们的演播室接受采访,谢谢您。观众朋友,也感谢您收看今天的《中国报道》,明天同一时间我们再见。
主持人:赵俐婷 责任编辑:杨海莉 导播:滕双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