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本期内容     往期查询         



三峡库区又一座新县城落成


  2002年10月3日节目

  主持人: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按计划将于明年6月正式蓄水,而耗资400亿人民币的三峡移民工程因为“涉及上百万人的生存权”被认为是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据了解,到今年9月中旬,14万三峡外迁移民安置工作已全面结束,同时因为三峡工程引发的大规模城镇外迁工作也陆续展开。在整个三峡库区需要整体搬迁的10座县城中,有三座已全部迁往新城址。有关三峡移民的问题,我们将采访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新闻发言人迟文江先生。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53个国庆节前夕,因为处在长江三峡库区淹没区而需要搬迁的湖北省兴山县县城完成了整体搬迁,3万多兴山县城乡百姓涌向县政府,参加新县城落城剪彩仪式。

  湖北省移民局局长 汪元良:我们现在看来中国这九座县城建设的起点都比较高,从规划来看,都提前了20年,那么提前20年都来自于三峡工程建设带来的机遇,如果不是三峡工程建设的机遇,我说我们湖北省搬三个县城,搬一个县城就不敢想。

  兴山县是中国汉明妃王昭君的故乡,建县已有1742年历史,王昭君的家乡就是在离老县城所在地几公里外的昭君村,按照三峡水库淹没到海拔175米高城的方案,兴山县除了县城被淹外,还有三座集镇被淹没,全县要移民3万多人。

  1994年在县镇府所在地高羊镇16公里外的古夫镇,兴山县新县城破土动工了,新县城占地面积3.8平方公里,规划人口是5万人,到目前为止,县政府各机关和大部分居民已经搬迁。新县城落成当天,兴山人以各种民间表演的形式,喜气洋洋地迎接着县庆、国庆的到来。

  在整个三峡库区的建设过程中,预计有113万移民要搬离他们的居住地,这其中就包括重庆市的七座、湖北省的三座县城要整体或部分搬迁。虽然说故土难离,移民们对于家乡都有着强烈的、难以割舍的情感,但是毕竟新的城市、新的生活对他们更有吸引力。

  周静是兴山县实验中学初三年级(五)班的学生,今年9月1日一开始,她就和同学们从老县城搬到了新县城了新学校。据了解,兴山县目前已有4所中小学的5000多名学生开始了他们在新学校的学习生活。

  兴山县实验中学学生 周静:楼梯以前在老校的时候只能过两个人,同学们只要稍一跑的话,就撞一块了。但是在新校的时候,无论怎么跑,可以自由行走,都不会撞一块。

  记者:楼梯宽了多少,你量过吗?

  周静:楼梯宽了一倍吧。

  周静的新家就在学校马路对面的住宅小区,新县城按照中国山水园林城市的规划要求,城区和各住宅小区的绿化面积都达到了35%以上,进入小区,刚刚搬进来的住房正在打扫公共环境的卫生,虽然这些移民对新环境还有一些陌生,但是他们对新生活的满意还是写在了脸上。

  周静的家有三室两厅,110多平方米,买下它用了10万元人民币,其中移民被偿款1万5千元,单位补贴了4万元,周静的父母还拿出了4万5千元积蓄,而在老县城这家人的住房面积只有一室一厅,40多平方米。

  兴山县税务局 周立友:我们都想住宽敞的房子,但是没有开发商,买不到房子,没有地方盖,他们学校都建在山上,上学都还是走山路,不搞移民迁建的话,我们想住这样的房子是达不到愿望的。

  兴山县老县城中心区的一处三叉路口,当地人把这个路灯接坐形象地称作是世界上最小的转盘,虽然有警察,这也常常是大卡车、小轿车、三轮车和行人挤作一团,而在新县城,七条城区主干道的宽度都达到了十几米,马路边也都留有宽敞的步行道。另外在新县城,兴山人吃上了严格消毒的自来水,一座日处理生活污水1万5千吨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和日处理垃圾115吨的城市垃圾处理厂也正在修建中。

  中共湖北省兴山县委书记 吴开保:1997年我刚当任县委书记,全市组织文明卫生城镇评比,兴山得了个倒数第一,我心里非常难受,下决心再不参加类似的文明卫生城镇评比。

  记者:真就再没参加过,这几年?

  吴开保:连续两年我们都没有参加,搬到新建城来之后,我们一定要参加,不仅参加市的评比,还要参加全省的评比,不仅要参加评比,而且要争创第一名。

  据了解,三峡工程蓄水后,涉及搬迁的21个移民县,大部分位于湖北、重庆边境的长江支流两岸,以山地为主,是中国著名的连片贫困区之一,人均农村耕地不到一亩,90年代,库区的人均社会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仍然处于全国最低水平。

  兴山县高阳镇响滩村的211户人家,有125户就地后靠,搬迁到了海拔175米以上的半山腰上,按照国家规定,每位村民获得了建房补偿金和1亩田地,由于村里移民的新房都建在公路边,王三年家就开起了小餐厅和小卖部,加上大儿子搞运输,全家人的年收入增加了4万元。

  兴山县高阳镇响沙滩村村民 王三年:过去听到说是要想富先修路,但是我自己没有亲身体会,库区办起来以后,建起这么好的公路,我在公路边上可以搞交通运输,也可以办一个小吃店,这是我的亲身体会。

  记者:要想富就要先修路。

  王三年:要想富先修路。搞好交通运输,办个小吃店。

  记者:这现在是你们家最主要的收入吗?

  王三年:最主要的。

  据了解,三峡库区的湖北、重庆两个省市,共规划移民113万人,其中湖北省20万,重庆市93万,今年二期移民工作结束时,湖北省已移民16万,重庆是移民48万,共计64万人口完成了移民。

  记者:专家分析指出,搬迁给城市规模的扩张、人口的聚集、老百姓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功能的更新,以及投资环境的好转,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三峡库区一个新的城市体系正在形成,同时随着开发是移民政策的得益执行,60多万已经搬迁的库区移民开始感受到了新生活的希望。

  主持人:到今年9月底三峡库区外迁的14万移民已经完全安置完毕了。据我们了解,其中有7万是迁往像广东、上海这样一些沿江沿海发达地区的,我想许多人都很关心,生活在这些消费比较高的地区的移民现在生活得怎么样?

  迟文江:到今年的9月底,三峡库区共外迁移民14万人,这就超额完成了国务院确定的12万5千人的外迁任务。这14万人当中,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就是重庆库区有7万人,这是由政府组织外迁到上海、江苏、浙江、湖南、广东等11个沿海沿江经济发达的省份来安置。第二种情况还有4万5千人,这是由湖北省、重庆市统一组织在本省市范围内,其他非库区的县进行安置。第三种情况还有2万5千人,这是农村移民通过自找门路,自主外迁到其他省市的,绝大部分移民到了一个新的地方以后,心态比较稳定,安居乐业,已经把这个精力投入到发展生产上。当然移民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以后,一开始他有一个过渡的时期。比如说他原来的大部分生活用品,不能随人搬走,在当地把它变卖了,到了新的地方以后,肯定感觉到有某些不太方便,从生产角度来讲,他的生产环境,生产的方式都发生了变化,这是一个实际的困难,当地的政府就发动干部、群众帮助这些移民,给他进行帮扶或者送温暖,帮助他解决实际的困难。例如对移民的土地,包括他们应得的承包的土地、自留地、建房用的宅基地,这个要规定做到不能低于当地农民的平均水平。另外就是从我们主管移民工作的政府部门来讲,下一步准备还要对搬迁一年以上的外迁移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要进行抽样调查,就是为后期扶持做一些准备。

  主持人:在移民工作中有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现象,就是三峡整个库区有10座县城要整体搬迁到另外的地方,一般人很难想象到,一个县城要整体地搬到另外一个地方,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是不是县城的选址工作都很重要,也很难做?比如说要有足够大的地方,要其中包纳学校、企业、还有机关等等,也要充分考虑到一个城市未来的发展?

  迟文江:这些城市和县城,都具有悠久的历史,这是经过长期自然发展形成的,设想在短短的十几年当中,把这些县城异地搬迁,旧貌变新颜,这个难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第一,就是说县城的选址比较难,从三峡库区城镇的形成和它的规模,这是与当地的地情条件、区位条件、交通条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密切相连的,水库蓄水以后,新城镇的选址要满足以上这些条件,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湖北的巴东到重庆奉节这个区间,山势比较陡峭,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有限,要能够选择一个县城的这样一个城址,是比较有难度。第二,就是建设难,据了解,整个库区有滑坡和崩岸这种地质灾害体2400多处,另外就是在再加上这些地区的地质基础,包括岩石的岩土条件都不是很好,这样就增加了建设的难度。第三就是搬迁难,因为现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镇居民就业的门路是多样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它对搬迁以后居住条件、环境要求也比较高,怎么样能够把这些城市居民妥善安置好,使他们的生活水平不至于下降,这个还需要做很多工作。讲到这10座县城和城市,都有了一个可行的,既符合实际,又考虑到长远发展的这样一个总体规划,基本上城市的建设都初具规模,有3座城市已经完成了整体搬迁。

  主持人:实际上计划当中的113万移民当中,就地后靠的移民就占了很大的比例,到现在安置的情况怎么样呢?还有多大的安置量?

  迟文江:现在统计已经搬迁安置了64万6千人,这个占规划可搬迁人数,规划人数113万的57.2%,大概是这个比例。在这64万当中,刚才我们讲到了有14万人是通过外迁安置了,就地安置的已经安置了50万6千人,按照移民工程和枢纽工程相衔接这样一个进度,到2009年还有48万人需要安置。

  主持人:县城搬迁以后,城市的功能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变化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呢?

  迟文江:从旧城来讲,大部分县城房屋布局不太合理,建筑密度比较大,房屋之间的距离比较小,卫生条件比较差,而且这些房屋都年久失修,市容也不整,道路比较狭窄,交通不便,像这些问题在新县城搬迁的过程当中,要逐步地加以改善。第一,做好规划,我们喊着规划性,就是根据城市功能和环保的要求,做好城镇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第二,就是按照规划,科学地按规划办事,在一个县城或一个城市之内建设,要按照移民补偿投资,分项包干的资金和任务,分解到有关部门,协调地做这个事情。涉及到多个部门的,这就由政府来出面组织,来协调这个工作来抓。第三个就是要多方筹集资金,因为这个城市它要复原,还要考虑发展,仅靠移民投资是有限的,所以还要通过其他渠道,这由地方政府来筹集资金,比如说通过对口支援,通过其他形式来完善这个城市功能。

  主持人:迟先生,整个三峡库区有1599家企业也要搬迁,这些企业的员工实际上也是移民,现在搬迁了有多少家了,是怎么样实现企业的整体搬迁的?

  迟文江:我们在做企业的搬迁过程当中,根据结构调整的需要,就是破产、关闭、淘汰了一批五小企业,就是污染严重的,产品没有市场的,资不抵债的等等小企业。通过对口支援,扶优扶强,也发展了一批企业,就是为库区企业结构调整奠定了一个基础。在这个企业的搬迁当中,我们始终坚持一个就是以结构调整作为主线,采取了几个措施,第一从湖北库区、重庆库区,都要有一个企业搬迁的总体规划,这不能乱来。第二就是从中央到省,都成立一个领导小组,就是在组织上得有保证。第三就是有一个政策性文件做指导,使这个工作能够规范有序地进行。第四,为了保证这些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对企业职工一次性安置出现的资金缺口,这个国家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帮助职工在安置当中资金缺口问题。另外还协调有关银行,对关破企业在银行里的呆坏账实行核销等等。这些措施加起来,对这个企业的搬迁,提高企业的产品升级,还是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主持人:三峡工程举世瞩目,自然中国人也非常关注这个工程了,移民发生在湖北和重庆两个省市,除了国家支援之外,各省市还有哪些地方支援呢?

  迟文江:您讲的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很有意义的话题,三峡工程开工以来,全国有20个省市,10个大中城市,中央50多个部门,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这样一个原则,积极开展对三峡库区移民工作的支持,我们统计一下,当然这是不完全统计,就是到今年的7月份,通过对口支援,给库区引入的资金是112亿人民币,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这112亿人民币就相当于同期国家投入到移民工作当中经费的三分之一,这些钱办了多少事呢?启动了库区经济类的合作项目是2191个,这里边还不包括援助了库区417座希望小学,还有包括库区的,像沿海地区输出劳务,搞培训等等,包括干部交流这些工作。从这个成效来讲,还是非常显著的。第二个支援方动员本省的一些名优企业到库区,帮助库区的一些企业,通过改组、改造、兼并这些措施,帮助库区来调整产业结构,比如像现在浙江的娃哈哈,全国比较有名的一个企业,上海的白猫集体,这是做洗衣粉的,广东的格力,北京的汇源集团,现在都在库区帮助库区,通过兼并、改造,使得库区企业本身,提高了它自身的竞争能力。

  主持人:迟先生,您刚才说了14万外迁移民已经全部安置完毕了,整体搬迁的县城也已经基本完成了,可以说三峡移民完成了一半,一期、二期的外迁移民到新搬迁的地区已经生活了一段时间了,作为主管部门,有没有发现移民后出现的一些新的问题呢?

  迟文江:后靠的农村移民现在存在着一种安置不稳定的问题,这个方面的因素,举例说,像重庆库区,二期水位135米以下,后靠安置的农村移民大约有5万人,这5万人当中有55%的农村农民,他现在平均所占有的耕原地略低于他搬迁以前。在现在后靠移民当中,他农业收入的70%,还是靠原来没有淹的老的土地。明年要蓄水以后,这部分老的土地将要淹掉,新开发的土地现在熟化的程度还不是很好。在城市里面,比如像企业的下岗职工,城市的纯居民,包括在移民附近当中占地移民,这三部分人的困难问题也不能忽视,比如说企业职工,我们调查湖北、重庆市企业搬迁当中富余的下岗人员一共是11万人,还有7万人现在处于待业的状况。如果像这些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对社会的稳定也是一种不安全的一个因素。

  主持人:政府提出三峡移民要做到搬运得出、稳得住、逐渐能致富,那怎么解决这些新的问题?

  迟文江:第一要解决农村移民的土地问题,使耕者有其田,通过改良土壤,搞好水利配套,提高土地的质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这是一种方法。第二个就是要协调有关部门,通过国家对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这样一个政策来增加农村移民的收入。第三就是多方筹集资金,来发展库区的高效生态农业。最近三峡建委办公室和农业部、科技部一起组织搞了两个规划,一个就是利用库区的资源发展柑桔生产,再一个就是发展草食动物,养羊、养牛,来带动库区经济的发展。对企业要坚持一个还是坚持调整产业结构。另外在城市、城镇的建设方面,扩大门面房的建设,门面房就是将来职工有一个门面,做点经商活动,他可以增加一点收入。还有一个后期扶持问题,就是国家准备在三峡电站的发电收入里边,要提取一定的资金比例,返还给库区,用于发展生产和解决移民的生活困难。

  主持人:整个移民工作会在什么时候结束呢?

  迟文江:移民工作和枢纽工程相衔接,这样就是到2009年移民工程要全面完成。

  主持人:赵俐婷 责任编辑:杨海莉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