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本期内容     往期查询         



移步换景 国际花园城市杭州向世界开放


  2002年10月21日

  主持人: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中国报道》。日前,中国著名旅游城市杭州,在有29个国家的42个城市参赛的“国际花园城市”评比中,以景观改造、遗产保护、环境和可持续保护管理、公众参与社区文化程度、以及城市未来规划五项全A的成绩,获得国际花园城市称号。同期,有着“天下第一湖”美称的杭州西湖也完成了南线改造工程,实现了环西湖景点全线贯通。10月20日,第三届西湖博览会开幕,杭州——这座国际花园城市正在进一步向世界开放。有关杭州城市发展的相关问题,我们的记者还采访了中共浙江省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先生。首先请看记者发自杭州的报道。

  这是浙江省杭州电视台国庆节前夕播发的一条消息,经过七个多月的整治,杭州推倒了西湖南线上所有围墙和栏杆,动迁了400多户居民单位,把3.5公里长的西湖南线建成了全开放式的长廊,10万杭州市民和国内外的游客手拉手把西湖围成了一个长15公里的完整的圆,这是西湖首次实现全线贯通。陈立新先生的家就住在离西湖南线几分钟路程的地方,周日他带着家人和从上海回来的妹妹来到了面貌一新的西湖南岸,由于经常在湖边散步,这里的每一点变化他都看得很清楚。

  杭州市民 陈立新:现在这样一串联起来以后,我们自己都感觉(变化大),不要说像我妹妹这样四五年没来过,像我们这样经常走的,觉得过一个月就是一个变化。

  上海市民:觉得房子好像变大了这种感觉,因为是风景点旁边居民住宅少了,好像觉得大了,还一个就是昨天晚上过来的时候,沿着南山路过来,觉得风景很美,有一种环境像梦幻的感觉,比上海的衡山路觉得还要漂亮。

  西湖人文荟萃,风景如画,沿湖而居是古往今来无数人的梦想,但是密布于南岸的围墙却挡住了西湖沿线的无限风光。

  记者:南线是西湖风景区中景观类型最完整的地区,这里既有着杭州最辉煌时期南宋吴越的历史遗存,也曾经发生过梁祝、白蛇传、济公传等流传很广的传说和故事,但是很长时间以来,在南线游览,游客只能是在几个独立成景、毫无关联的公园里奔波,难以形成连续的景观感受。今年年初开始的南线整合工程,使西湖南岸的风貌得到了彻底改观。

  不用寻找,西湖的风景就在马路上行车人的眼前,杭州人经常说西湖有三怪,其中之一就是长桥不长,在南线新建的18处历史景观中,根据宋朝一对痴情男女投湖自尽的故事而修建的双投桥,成为长桥公园最吸引游客的一处景观。西湖南线双投桥所在地段马路最窄,这座桥的修建不仅完善了长桥这一历史景观,而且使这一地段的交通压力也得到一些缓解。双投桥上还是游客观看新建雷锋塔的最佳位置。西湖自古就有金牛湖的别称,在原来老年公园内,新设置了金牛出水的雕像,在水浒传故事中,浪里白条张顺魂归涌金门的地方竖起了张顺捕鱼的塑像,整个南线整合工程体现了清水的观念。

  南线景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裘建平:西湖南线整合工程之前,虽然这五个公园就在西湖边上,但是公园里面没有水,没有很好地利用西湖水的水景资源,这次我们整合工程一个比较大的手笔就是把西湖水引到公园里面,使公园的景观变得更为丰富,使公园充满了灵气,西湖也是成为公园的一部分,公园也成为整个西湖大花园的一部分。

  现在的西湖南岸,以古树为主的临地草坪向沿湖伸展,曾经描画过西湖美景的南宋四位著名画家的画作,在岸边开放式的画廊里展示,大大小小的茶馆、酒吧、美术馆、咖啡厅传递着西湖南岸浓浓的文化和商业气息。

  在一家小型超市和水果店之间,中国美术学院二年级学生王咏才的画廊,选在第三届西湖博览会开幕的10月20日开张了,开张当天,他就接到了一笔300幅油画的定单。王咏才告诉记者,选在南山路开画廊,他是经过非常慎重的考虑的。

  中国美术学院二年级学生 王咏才:一个南山路它古香古色(的气氛)比较浓重一点,我们这个画廊主要经营一些古典的东西,经过南线改造以后,应该说这里的客流量会越来越大,所以我们选择这个位置,我想两者结合应该是不错的。

  与这家画廊同日开幕的西湖博览会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举办的博览会,停办70多年后,于2000年重新恢复,西湖博览会的展示内容包括服装、电器、旅游等几十个种类和各种论坛活动,今年的博览会虽然在规模上并没有比上届有所扩大,但仅从20日的国际女装展就可以看出,博览会的品质提高了很多,世界最著名的18个服饰品牌之一的法国多浪迪也首次参展。

  多浪迪集团公司董事长 让·法朗士·梅特:中国、特别是杭州发展非常迅速,充满了活力,这在世界其他国家、其他地方不太看得到,当我们观察、在杭州街上走着的时候,我们发现时装在中国完全有它的位置,所以我们当然想到这里来。

  再来看一下西湖南岸一处特别的新景点,晚清时期的浙江省城图,许多当地人到这里来寻找旧时杭州城市和文脉的影子,而今天,他们眼前的杭州又正在发生许许多多新的变化。

  记者: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见杭州风光之美,中国历史上许多文人都用各种美丽的词藻来描述西湖,形容杭州,这样美丽的风光自然也一直深深地吸引着海内外游客,而今天,处在中国经济发展最快地区——长江三角洲的杭州,又让喜爱它的人们感受到了强烈的城市经济发展的气息。《中国报道》记者杨海莉在中国杭州报道。

  记者:您好王书记,首先感谢您接受《中国报道》的采访。这个月的杭州我们看到似乎非常忙,首先是西湖南线改造,然后获得了国际花园城市称号,紧跟着代表团刚刚回到杭州,西湖博览会又开幕了,这几件对于杭州来讲是大事的好事几乎在同一个时期发生,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中共浙江省杭州市委书记 王国平:刚才你讲的这几件事都和打造旅游购物的天堂直接有关系,杭州以前旅游的特点是观光型的,就是游山玩水,利用杭州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吸引游客,到了新的世纪,我们认为杭州的旅游仅仅停留在观光旅游这个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进一步做好观光旅游这篇文章的基础上,要大力发展会展旅游,所以我们在2000年重新打出了西湖博览会的品牌,去年的西湖博览会拉动了整个杭州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0.67个百分点,有600多万人次参加了我们的西湖博览会,产生了非常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打出西博会这个品牌的基础上,我们也着力于整个城市的改造,城市的提升,所以你刚才讲到南线景区的建设,就是我们保护杭州历史文化名城所采取的一个重大的举措,西湖已经很美丽,所以西湖这个美人它不需要整容,但是西湖这个美人它需要洗洗脸、刷刷牙、涂脂抹粉,打扮得更加漂亮,所以基于这种考虑,我们首先动的就是西湖的南线,我们下一步对西湖的东线、西线和北线也要进行整治。

  记者:在29个参赛国家的40多个城市中,获得国际花园城市称号应该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那么杭州获胜的关键是什么?拿出了什么特别的东西来征服了评委?

  王国平:杭州能够打动评委的心,第一就是杭州极为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丰富的城市在中国也不少,像桂林,人文景观丰富的城市在中国也不少,像西安,但是一个城市既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又有丰富的人文景观,两者能够合在一起,集两者的优势为一身的这样的城市,可能只有像杭州,所以这一点是打动了评委。第二点就是杭州这几年在环境保护上所做的努力,第三点应该说打动评委的就是杭州人民对国际花园城市创建的这种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整个国际花园城市创建过程中,杭州人可以说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主意出主意,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所以他们看了我们杭州市民在钱塘江边上营造的一个市民林,对他们触动很大。钱塘江我们进行了改造,修筑了一个40公里长的江堤,在这个江堤边上,我们杭州有数万老百姓在这边种树,而且出钱来认养这些树,所以我们把它叫作市民林,按照我们原来的打算是在2005年能够实现创建国际花园城市的目标,但是考察组看了以后,认为我们今年就有条件,所以我们去了以后获得了五个项目全是A这样满堂红的成绩,我们也感到很骄傲。

  记者:评选国际花园城市的五个标准之一就是景观改造,我想知道西湖南线的改造是不是跟杭州评选国际花园城市有关系?

  王国平:西湖南线景区的改造和创建国际花园城市是同步进行的,确实西湖南线的改造也是为国际花园城市创造了一个极为良好的条件,使这些专家们看到了杭州的未来会更加美好,看到了杭州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在保护人间天堂这方面所作出的努力,所以对他们投票赞成杭州作为国际花园城市我想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记者:我们在采访的时候了解到,西湖南线改造之后由于几个公园取消了门票收费,一年的收入就会少800万,由于景点增加,增加了管理的费用,一年的投入又会增加400万,我想知道政府有没有算过这笔账?

  王国平:我们算了一下,就是平均杭州的旅游收入增加一块钱的话,可以为杭州增加七块钱的社会财富,旅游部门解决一个劳动力的话,可以为整个社会提供五个劳动岗位的机会,所以南线景区开放以后,虽然门票收入少了800万,但是它极大地推动了杭州旅游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杭州的游客数,这些到杭州来的中外游客,他必然到杭州来消费,吃、住、行、游、购、娱,这六个方面他都要进行消费,所以他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认为是不可估量的。

  记者:实际上是有更多的游客把更多的钱留在了杭州。

  王国平:增加管理成本的问题,我看也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考虑,西湖总有一天是要开放的,西湖不能采取过去封闭式管理的办法再维持下去,从园林部门自己的部门角度来看一看,也会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就是园林部门它自己直接的收入也没有减少,它的收入主要是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就是我们在整个南线景区还保留了30多幢非常有特点的、非常有历史的建筑,可能你们也看到了,现在我们把这些房子推出去,经营权拍卖,取得了非常好的效益,过去这些房子是住家,我的家原来也住在西湖边上,我的家原来交房租一年到不了1000块,就是我交给国家的房租到不了1000块,现在我的家它的10年的经营权拍卖以后,拍了1100万,也就是说国家通过我原来的住家,能够收到110万的租金,也就是说这个房子增值了1000倍,就是这个房子首先增值了1000倍,这笔收入如果算进去的话,南线是一点都不亏的。我们虽然政府投了2亿5000万,这30多幢房子10年、20年的经营权,我估计拍卖的收入就可以超过5个亿,甚至更多,这还只是指它的经营权,就是10年、20年的经营权,它的所有权还在政府手里,就是它的10年到20年的经营权所得到的收益,可以大大超过政府在改造南线景区中的投入,这是一笔收入。还有原来我们这些住家是不需要服务人员的,我们是自己为自己服务,现在你看开了餐馆,开了酒吧,开了咖啡吧,它要雇人来进行管理,来进行服务,所以原来估计南线开通以后,园林职工要下岗,现在所有的园林职工上岗还不够,还要向社会上招工作人员,还有我们不是开通了电瓶车吗,原来卖票的人现在就变成电瓶车的驾驶员,这也吸纳了很多过去的园林职工,所以南线景区确实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记者:1929年在杭州举行的西湖博览会可以说开了中国举办博览会的先河,但是为什么西湖博览会却没有继续举办下去?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许多地方都在举办各种交易会、博览会,可是最早举办过博览会的杭州为什么迟迟没有动作?

  王国平:你讲到为什么我们原来没想到搞西博会,到了2000年才想到,就是我们为自己的优势所累,原来的观光游生意不错,顾客盈门,所以我们始终在观光游上动脑筋、想办法,但是有一天我们突然感觉到杭州还有其他的优势,除了把观光游搞好以外,在发展会展游上也可以大有作为,而且有些城市像大连,已经走在了我们的前面,所以我们也要奋起直追,而且杭州是中国会展游的发祥地,现在也证明杭州是发展会展业的风水宝地,我们这两年西博会所取得的成效确实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我在这里可以给你举两个例子,第一就是我们在国际化的推进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今年杭州三大版块,展览、会议、活动三大版块,一共有50项内容,带有国际性的项目已经占了50%以上,这是第一个特点。这个国际化还表现在这次西博会上,参加这次西博会的有西方的一些主流媒体,像美联社、法新社、共同社,昨天参加我们开幕式文艺演出的有十几个国外主流媒体,世界一流媒体它愿意自费来采访、来报道西博会,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成功。第二个很大的成功就是我们在西博会市场化运作上所取得的突破性的进展,西博会可以说是一个不花纳税人一分钱的展览会,就是西博会规模很大,有600万人次参加,有50项内容,但是可以做到不花纳税人一分钱,就是不需要财政一分钱的支出,我们现在西博会已经可以做到全市场化运作,资金可以做到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自求平衡,略有节余,这也说明杭州发展会展业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的,很多城市搞会展业都是政府贴钱。

  记者:这也是西湖博览会和其他博览会最大的区别。

  王国平:所以这也是西博会的希望所在,如果说西博会每年要花纳税人几千万,甚至上亿的钱,我相信这个西博会也是办不下去的。

  记者:以往人们听到杭州这个词感觉都是非常地幽静、宁静和美丽,现在的杭州有了一种非常强烈的动起来的感觉,您觉得未来的杭州应该是一种什么样子呢?它的定位应该是什么样的?

  王国平:杭州今后的设想是老城区重在保护,对老城区我们下一步要降低人口密度,降低建筑密度,我们用一句古话来形容的话,就是要淡妆建筑,浓抹山水,老城区的建筑不能再增加了,老城区的人口也不能再增加了,要增加就是什么?是花草。要改善的是什么?是环境。所以要保持老城区那种清静、优雅这样的一种风格。所以老城区的重点是保护,西湖的重点也是保护,建设的重点我们要转移到钱塘江两岸去,今后杭州城市的大格局可能是一江春水穿城过,杭州要沿江、跨江发展,所以我们今后建设的重点应该是在钱塘江两岸,现在我们正在采取三个措施,第一就是企业向开发区集中,向钱塘江两岸的开发区集中。第二是高校向高教园区集中,高教园区也都在钱塘江两岸,第三建设的重点向新区集中,我们现在是五个新区, 这五个新区也都在钱塘江两岸,所以我们把建设的重点转移到钱塘江两岸,钱塘江两岸应该展示大气开放,杭州现代化大都市的这样一种风貌,所以今后的杭州,你在西湖边上看到的可能还是1000年以前的杭州,但是你在钱塘江边上看到的杭州可能是能够与世界现代化城市相媲美的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

  记者:以后我们看到的杭州新城和老城会有非常明显的文化差异,长江三角洲是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那么处在这一地区的杭州有没有感觉到周围城市发展的这种喧嚣对它的影响?

  王国平:这个影响应该是很大的,特别是上海的发展,过去杭州有一句话,叫作大树底下不长草,杭州是上海的近邻,上海是杭州的近邻,上海这棵大树在杭州的边上,就有可能使杭州这棵草长不起来,这是一种很悲观的说法,无疑也是不准确的,我们认为杭州和上海两个城市各有优势,今后的格局可能杭州是大树底下好乘凉,所以我们在新世纪发展的理念上也作了调整,我们现在讲三句话,第一句话是接轨上海,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世界上六个大都市圈之一,杭州要能够成为它重要的一员,所以要接轨上海。第二句话是优势互补,杭州要找出它的比较优势,这些比较优势是上海所不具备的,比如说旅游,上海没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所以在利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大力发展旅游方面,杭州无疑有独特的优势,所以我们要和上海优势互补。第三句话是错位发展,上海可以发挥它的优势,大力发展金融、航运等产业,杭州也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大力发展旅游、高新技术等这方面产业,就是形成错位发展,这样的一种态势,所以杭州的发展和上海的发展不应该是互相冲撞,而是应该互相补充,最后实现双赢。和长江三角洲流域周边的城市也应该如此。

  记者:保持杭州的文化品味和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是一个比较大的矛盾点,有没有考虑过在保持文化品味的同时,怎么样不会脱离时代的发展?

  王国平:现在我们按照保老城、建新城这样的一种发展思路,实施了两年多来,应该说是非常顺利,尝到了很多的甜头,第一就是我们老城区重点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杭州现在的人气越来越旺,第二个我们新区的建设是大踏步向前迈进,我举一个例子,高校向大学城集中,我们现在正在建设四个大学的高教园区,也叫作大学城,规划面积是22平方公里,建筑面积是750万平方米,总投资是150亿元,再过两年四大高教园区可以全部建成,这四大高教园区建成以后,可以容纳22万大学生,也就是说到2005年杭州大学生的人数可以突破30万,杭州可以成为一座与美国波斯顿相媲美的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城,而这些大学城如果建在老市区的话是不可能的,但是建到了新区它就有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你看到了我们的南线景区,再看一看我们的大学城,就是刚才我说了1000年以前的杭州与21世纪现代化的杭州之间的一个呼应,完美的一个结合。

  记者:王书记,感谢您接受采访,谢谢。

  主持人: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结束了,也感谢观众朋友的收看,明天再见。

  主持人:赵俐婷 责任编辑:杨海莉 导播:滕双双 字幕:宁小鸿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