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本期内容     往期查询         



中国再次掀起科普工作新高潮


  主持人: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中国报道》。在科技发展对社会影响越来越大的今天,公众科学素养的高低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前不久结束的中共16大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而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就是衡量这一战略目标是否实现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以科学的思想武装人,提高民众的科学素养正在成为中国党和政府当前非常重视的问题。12月18日,由科学技术部、中宣部和中国科协联合主办的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科普事业的发展。

  12月18日,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会议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会议中心议题是学习贯彻中共16大精神,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总结和交流1999年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会议以来各地方、各部门科普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研究和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加强科普工作的任务和措施。

  李岚清副总理出席了会议,并在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

  科技部部长徐冠华作了《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实施〈科普法〉,努力开创我国科普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报告。中宣部副部长胡振民与中国科协副主席徐善衍分别发表讲话。

  会议表彰了中国科技馆、天津科技馆、中共昆明五华区委等106个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集体、中国科学院王元院士等160个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同时,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中国科协命名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等100个单位为第二批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许多单位的代表纷纷表示,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宣传科学精神,增强公众的科学意识,提高国民的科技素质,是发展科学技术事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为此,各地都并制定了一系列计划,推进科普工作的开展。

  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陈超英:明年我们想也制定了一个我们自己的科普法的一个实施的细则,另外我们也制定了一个百万公众科技素质普及的这样一个规划,我们也建立了一百多个科学普及的基地,对广大人民群众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将起到很大的普及的作用。另外我们对领导干部也定期地举行科学技术的讲座。

  湖南省科协常务副主席 王凤飞:我们湖南科协的科普工作,原来农村这一块很有特色,主要就装了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然后又做了科普示范工程,我们从98年起,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在全省建成了14个全省的和全国的科普示范县,一百多个科普示范乡镇,1400多个科普示范村。

  自199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决定》发布以来,科普工作受到了中国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建立了科普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国务院2001年批准自2001年起,每年5月第三周在全国范围内举办“科技活动周”活动。今年6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普及法》,将科普工作纳入到了法制轨道。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已先后于1996年、1999年联合召开了两次科普工作会议,有力地推动了科普工作的开展,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科普工作的良好氛围。近年来,我国的科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目前我国共有各类科技场馆425座,这些科技场馆去年举办的科普活动接待人数约为1500万人;现在,我国每年出版科普读物7000多种,大部分省级以上电视台都设立了科教类频道,制作了大量通俗易懂的科教影视节目;1996年以来,全国各级科委、科协共组织800多万科技人员下乡为农民举办了220万次科技培训。

  记者:未来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实力的竞争。科技实力的竞争不仅体现在开发尖端技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更体现在能够源源不断地提供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因此世界各国十分重视劳动者科学技术素质的提高,纷纷制定相应的战略和对策,例如,美国就推出了2061计划,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美国的基础教育和科学教育水平,欧盟在2002到2006年的科研开发第六个框架计划中,就设定了科学与社会专项,目的就是要吸引更多的青少年投身科学事业。

  1995年开馆运营的天津科技馆占地4万平方米,共展出318件(套)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展品,按声、光、电、力、磁、计算机等学科和技术门类分为14个展区,今年8月还落成了数学厅,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不断激发起人们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对此,来自天津市一所重点中学的高级物理教师贺老师身有体会。

  贺老师在四十年的教学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她一直没有找到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既能够使书本知识变得更加直观,从而使中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也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全面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广,这个问题就显得更加急迫。

  天津市二中高级教师 贺雅雯:正好那时候科技馆有一个科研项目,科研项目就是研究怎么样把科技馆跟学校的教学能够联系沟通起来,而且互相促进,他们物色几个实验校,就选中了我们,所以我们就是一拍即合,积极地参与了这项活动。

  天津科技馆的这一计划,使得贺老师的想法变成了现实。她与同事们一起,多次组织学生到科技馆参观,将课堂直接放在了科技馆内。

  天津市二中高级教师 贺雅雯:以前我们讲课的时候,有的实验很难做,举个最典型的例子吧,比如说屏蔽,屏蔽做实验的时候,也有金属网罩,然后在里头放上静电剂,这个东西都是死物,然后学生看一看相关的现象,我们到这里上课的时候,那就利用它这里的法拉地笼,把同学选两名胆大的,就搁到法拉地笼里面,然后锁蔽起来,加电压,电压升到将近10万伏,但是学生在里头安然无恙,感受是非常地深,像这样的实验如果不到这来,在课堂里那是不可能完成的。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而且还提高了他们观察与研究事物的能力。学生们写出了许多科技小论文,并且完成了几十件科技小制作,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而这一切正是天津科技馆坚持普及科学的宗旨,为公众提供特色服务,建设名副其实的科普基地的主要目标。

  天津科技馆馆长 吴凡:我们科技馆的职责是让科学走进公众,让公众理解科学,我们的公众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办好常设的展览,因为常设的展览就是通过互动式的展品,帮助公众探索科学原理的发现过程,帮助公众理解科技进步和他生活、和社会进步的关系,我们第二个方面就经常举办临时性的主题展览,这些展览主要就是针对公众所关心的热点的一些话题、科学事件、科学人物,把它用展览来表现出来。这样通过科技馆的活动,我觉得受到了广大公众的欢迎,大家感受到科技馆是对青少年开展素质教育最好的校外活动阵地,也是公民、公众进行文化休闲的一个好去处,当然也是展现了我们市民精神文明建设这种风貌的一个窗口。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科普事业经历了一个广义化、全面化和系统化的过程,从科学普及阶段到公众理解科学阶段,现在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科学传播的新阶段。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开始关注科技发展对于社会和经济的巨大影响。这一切都要求科普工作能够不断创新、满足人们全面发展的需要。

  观众:物理本来就是从物质挖掘出来的道理,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这些理论上的学习,好像就变成了一种特别特别平面的东西,但是到了科技馆来了以后,又把这些特别平面的、特别死的道理又变成了那些活生生的、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那些东西,所以这样一来兴趣当然就提高了。

  观众:这里头的一切东西是那么的新鲜,我们有许多好奇感,所以总想伸手去触摸这一切的展品。

  记者:据一项最新的公众科技知识调查显示,有52%的美国人和59%的欧洲人甚至不知道 “电子比原子小”这样简单的常识性问题。这表明,尽管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但世界范围内科技知识普及不足的问题依然严重。因此,切实加强科普工作,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依然是我们急待解决的问题。

  主持人:观众朋友,欢迎继续收看《中国报道》。下面我们针对中国科普工作的问题,采访石定寰先生,石先生您好,欢迎您来到我们的演播室接受采访。我们每个人从小都读过科普读物,有的还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从某种意义上讲,科普读物不仅使我们学到了科学知识,而且还培养了我们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有些人就说,科普可以影响一个人甚至一个国家的未来,您对科普的意义怎么理解?

  石:我想科普实际上是用一种为公众所能接受的,而且是为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公众所能接受的这样一个科学技术的知识,包括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思想,我想这些东西对于一个人来说,它是产生潜移默化的这样一个影响,包括像我们小的时候,当时看到的像高士其的这样一些科普读物,像看到《知识就是力量》这样的科普杂志,都给我们一生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使我们从小的时候就可能向往科学、热爱科学,希望自己将来能够从事科学事业,而作一个为国家有用的人,我想这个影响是非常深刻的。从今天我们国家面临着一个新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新的阶段来讲,我想如何能够提高我们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的素质,对于我们实现这样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对于我们更好地落实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更好地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我想这些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科普可以使我们更多人了解科学、热爱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来从事自己的工作,提高我们广大劳动者的素质,也可以在科普的大量活动当中,培养一批人,从小就热爱科学,立志献身科学,为我们未来的科学事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我想在这些方面,都对我们国家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性的意义,基础性的作用。

  主持人:从前面的新闻当中我们看到了,这次科普工作会议得到了中央领导和地方各级的高度重视,这已经是第三次在全国范围内的科普工作会议了,可不可以说,我们正在掀起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又一次科普热潮,可以这样说吗?

  石:我想应该可以这样说,因为我们第一次科普工作会是在1996年召开的,当时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强科学普及工作的这样一个意见的基础之上,在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之下,第一次召开这个会议,来推动在新的形势下的科普工作,第二次会是在1999年召开的,当时是在党中央作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样一个重大决策之后召开的,在科教兴国的战略当中,加强我们科技教育工作,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的素质,作为发展我们经济社会放在一个突出位置,把科普工作放在一个突出位置。第三次我们这次会召开的前夕,我们一个是召开了十六大,提出了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这样一个宏伟目标,提出要进一步实施两大战略,特别是在今年的6月份,我们全国人大又通过了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科学技术的普及法,这样就使得我们的科普工作更加走上了一个依法来行事的这样一个新的局面,我想这对于我们推动整个科普工作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想将会掀起一个新的高潮。

  主持人:就像您前面说的,从今年6月份科普法实施以来,它标志着中国在加强科普教育,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方面,进入了法治化和规范化的新阶段,中国在宣传和推广科普工作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石:我想在这方面我们根据科普法的要求,我们进一步完善了我们的组织,加强了我们的组织建设,建设我们科普工作的组织体系,这里面包括进一步发挥政府有关部门的作用,比如说我们在国内我们已经组成了由科技部、中宣部和中国科协牵头的由十多个相关部门共同参加的这样一个科普工作的联席会议制度,通过这个联席会议,加强对整个全社会的科普工作的宏观指导,包括重大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协调各方面的活动,我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组织措施,同时现在我们也要求各个省市也相应地建立这样一个工作协调机制,加强政府的宏观对科普工作的指导,第二方面来讲我想就是进一步发挥各个群众组织、各个社会力量,特别是中国科协,在科学普及工作当中的这样一个主力军作用,因为我们的科协,从中央一直到地方包括到各个层面、各个行业,甚至包括到企业,都有科协的群众性的组织,他们应该实际上是我们从事科普活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力量,所以我想在这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发挥科协在这方面的积极作用。另外一方面,我们现在做的一项工作就是进一步制定相关的政策,比如说如何更好地制定一些有关税收的优惠政策,来鼓励企业、事业单位、鼓励社会的公众,来向科普进行投入,包括通过捐赠的办法,通过建设科普场馆的办法,来加强科普基础设施的建设,我想这是政府要做这方面工作的。另外一方面就是我们在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来鼓励科普读物的这种编写,鼓励我们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在从事科学研究过程当中,也能够以比较通俗的这样一种形式,来把科普读物来更多地创作出来,满足社会上的需要,同时应该是更加充分地利用多样化的手段,特别是我们发展到现在信息化的社会,我们有更多的科普手段,除了科普读物以外,我们更多的声像资料,通过我们的电视,通过我们各种媒体,通过我们的远程教育等等,我想都是进一步推动我们科普工作非常重要的方面。这样来繁荣我们科普读物、科普声像作品的这样一个市场,给人们更多丰富的精神食粮,我想这是我们正在进行的,正在开展的工作。再一方面工作我想就是科普的场馆,现在科技部也正在和有关部门包括中国科协各个方面,正在进一步制定有关加强场馆建设的这方面的规划,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同时也鼓励除了国家、地方政府建立一些高层次的、高水平的、综合性的场馆以外,我们也积极在鼓励包括社会力量、包括个人、包括企业能够参与这个场馆的建设,据我了解,现在我们有一些大院大所,他们有了一定的实力以后,也结合他们从事的科研工作,科技创新活动,在某一个专业来建立这样一个科普的场馆,来向社会公众进行科普宣传教育,某些企业也可以结合他们的工作,来做这方面的工作。比如像我们的核电站,比如像我们的船舶工业,比如像我们的航空工业,据我了解他们都有这样的打算,正在准备在这方面有所加强,所以我想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将会使我们国家科技场馆、科普场馆的建设上,会出现一个新的局面,不仅有像北京的中国科技馆,像上海的科技馆,天津的科技馆,这样一些高水平的、国家级的这样一些科技馆,也能够出现一些专业的、不同行业的科普场馆,我想在这方面会有更好的局面。另外一点我觉得就是在加强科普的投入上,从今年开始,我们也正在在我们的预算当中,在我们经费的安排当中,将要安排更多经费,来给予科普工作必要的保障。同时我们将进一步组织好科技活动周这样的活动,我们已经进行了两次全国性的科技活动周的活动,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已经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我们现在正在积极筹备明年的科技活动周,根据科普法,进一步来把科技活动周的质量提高,动员更多的人来参与,我想这些措施将是我们在贯彻实施科普法之后将要进一步推进的工作。

  主持人:观众朋友,在前面的时间里,科技部秘书长石定寰先生给大家介绍了中国科普工作的相关问题,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将继续就有关问题进行采访,好,稍后见。

  主持人:应该说提高民众的科学素养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任务,目前科普工作面临着哪些问题和障碍需要解决呢?

  石:我想一个问题是要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和我们全社会对科普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真正把科普工作纳入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样一个宏伟目标,以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这样一项重要内容、重要任务,我想这是必须要很好解决的,同时要把科普工作,把一般地普及科学知识和普及科学思想、弘扬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要把它很好地结合起来,我想这对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一点我想就是要进一步按照科普法的要求,使我们科普工作能够法制化、规范化,各行其责,我们的政府要负起政府的责任,我们的社会团体、社会力量,也要担当起社会力量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全社会、全民,大家都来参与科普、支持科普,造成一个良好的环境,我想这是很重要的。第三点就是要进一步强化对科普的投入,这个投入我想政府应该作为引导,我们的各级财政应该在财政预算当中,要认真地安排落实有关科普的经费,而且要逐年能够做到有所提高,同时通过政府的引导,也能够吸引全社会的各个方面,来加强科普的投入,包括企事业单位的投入,也包括个人投入。实际上现在我们已经有一些场馆的建设,是很多民营企业家他们在投入,我想我们应该进一步鼓励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来加强这方面的投入,当然要国家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来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对科普的投入,在投入的基础上,有保障的前提下,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场馆的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科普读物的包括各种声像作品的这样一个创作,更好地培养一支从事科普工作理论研究、科普读物和科普作品创作的这样一支队伍,我想就像过去我们能够产生了像高士其这样一些知名的科普作家一样,我们也希望在我们未来能够产生更多像高士其这样优秀的科普作家,来满足我们全社会对于科普工作的需要,我想这些是我们要进一步来解决的问题。

  主持人:普及科学、扫除愚昧可以说是全世界文明社会的共同追求,国际上有没有什么先进的经验供我们借鉴?

  石:我想从国际上来讲,科普也一直是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推动的这样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也经常到国外去考察,我们比较羡慕的一个是国外有很多比较好的科普场馆,很好的科普设施,很生动、很形象地把人类文明史、把人类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史、把未来的科学技术进步的前景,用一种非常通俗的、非常直观的这种形式给大家展现出来,可以说引起了广大公众包括各个阶层的公众,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还是老年人,引起他们对科学的追求,科学的兴趣,我想这是非常重要的。再一个就是科普读物非常丰富,各种各样科普读物,科普声像作品,能够给人们有更多的材料、资料,来享受到科普带给人们的这样一些精神食粮,我想在这些方面,很多东西都是值得我们来很好借鉴的。另外一点我觉得在国外调动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不完全是由政府来直接出面做这项工作,而是通过制定政策,制定相关的法律,调动社会的资金,比如建立各种基金会,来支持各种科普事业,建立各种场馆,包括鼓励一些大的公司、民间的机构,来建立这样一些机构,我想在这些方面都是制定和创造了很好的经验,这些方面应该说值得我们借鉴。而且从现在来看,各国也进一步把科普的工作,纳入到他们国家的科技计划中,通过国家的计划,来给予更大的保证。比如说在欧盟的第六科技框架计划中,就把科学与社会这样的内容,纳入到它的框架计划,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支持,进一步推动科普在新的科技革命日新月异新的条件下,能够有更大发展。

  主持人:在前不久举行的第三届世界科技记者大会上,中国的科普工作,可以说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称赞,您就目前的情况来相比,中国的科普工作和世界的相比还有哪些不足?

  石:我想刚才你谈到这个情况,一方面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在科普工作上应该说做了大量工作,在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能够把我们的科学知识,通过各种途径向我们广大民众去给予传播,来培养全民族的这样一些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引起人们对科学的兴趣,我想做了大量工作,成绩是很大的。但是应该说我们工作还有很大的不足,一个方面我觉得体现在我们的发展很不平衡,我们的科普工作恐怕在我们的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相对来说做得比较好,而在西部地区整个科普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得到重视、提高和改善,在广大知识界相对来说科普工作可能还比较好,但是在广大劳动者当中,这方面还远远不够,像这样一些问题,我觉得我们应该进一步来解决。另外刚才我谈到的,我们的基础设施、我们的科普读物、我们的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等等,我想在这些方面,我们和这些先进的国家、发达国家来说,应该说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是我们下一步要进一步解决的这样一些问题。

  主持人:进入21世纪以后,科普工作面临的一个挑战就是科普工作怎么样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怎么来应对?

  石:我想进入21世纪以后,我们科学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显示它日新月异的这样一种局面,科技的变化实在是太丰富了,怎么样能够把科技的创新和我们的科学普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我想这是我们面临的很大的任务,我们既需要有一支从事科技创新的大军,来直接从事有关高新技术领域的研究发展的一些工作,但更需要把这些研究成果能够普及到社会,普及到广大公众,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来改善我们公众的生活质量和劳动者的素质,以便更好地从事我们各种经济社会的活动,同时通过这种普及,也使得我们有更雄厚的基础,使得更多人能够认识科技、了解科技,关心科技、愿意从事科技,我想为我们未来的创新活动提供一个充沛的人力资源的大军,我想是我们未来把科普工作和我们科技创新工作要紧密结合起来,必须要很好解决的问题。

  主持人:石先生,感谢您就中国科普工作来到我们的演播室接受采访,谢谢您。观众朋友,也感谢您收看今天的《中国报道》,明天同一时间我们再见。

  主持人:赵俐婷 责任编辑:陶跃庆 导播:赵妍妍 字幕:宁小鸿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