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本期内容     往期查询         



长期稳定 健康发展——中国与澳大利亚建交30周年


  观众朋友,你们好,欢迎收看《中国报道》。1972年12月21号,中国与澳大利亚建立了外交关系,30年来两国政治、经贸关系发展顺利,两国领导人经常互访,并一致同意建立面向21世纪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中澳全面合作关系。在互信、互利的基础上,双边贸易也稳步增长,仅今年1到9月双边贸易额就超过了75亿美元。此外,中国与澳大利亚在教育、旅游、卫生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合作,两国已经分别签署了文化合作协定、教育交流备忘录和科技合作协定。就中澳两国30年来的交往,在稍后的演播室里我们还请来了前驻澳大利亚大使张再先生和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殷汝祥教授。首先请看记者的相关报道。

  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和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21号互致贺电,庆祝两国建交30周年。朱镕基总理说,中澳建立外交关系,揭开了两国友好交往的新篇章。30年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两国关系顺利发展,中澳之间的合作与友谊不断加强。霍华德总理在贺电中说,澳中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取得长足发展,两国在经济、防务、安全、旅游等领域建立了广泛的交流。两国之间密切的民间往来也是双边关系中的组成部分。

  为了庆祝中国和澳大利亚建交30周年,在这一年里中澳双方都举办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首次进入举世闻名的悉尼歌剧院,给澳大利亚观众带去了中国第一部取材京剧的交响乐作品《穆桂英挂帅》。中澳关系的创始者、86岁高龄的澳大利亚前总理惠特拉姆访问了中国。为了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全面了解,中国在澳大利亚悉尼和堪培拉举办了“北京文化节”,澳大利亚在中国的上海推出了集舞蹈、交响乐、戏剧、电影、视觉艺术等各个门类的“澳大利亚文化周”活动。

  在中国的许多澳大利亚研究机构也纷纷推出“澳大利亚文化周”活动,主要是一些讲座和学术研讨。12月11号,中国人民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专门请来了澳大利亚驻华大使艾大伟先生做主讲人,向同学们介绍30年来中澳关系的发展历程。艾大伟在演讲中指出:相互尊重和共同利益是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基本原则。

  澳大利亚驻华大使艾大伟:我认为从我们的经验来谈,影响关系因素最重要的是,坚持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第二是建立在互利的基础上,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很难说哪个是最重要的,但是我可以分为三点来谈。第一,和平安全,第二,国家的经济繁荣,第三,两国人民通过交往而形成的相互理解。

  能容纳200人的会议室座无虚席,有些同学只好站在后面来听大使的演讲。演讲结束后,同学们就他们关心的问题向大使提问,场面十分热烈。

  人民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张勇先:想进一步合作,必须先了解,想研究必须先了解,有了这个基础,了解的基础,才能做进一步的科研,才能进一步谈到实质性的合作。

  在互信互利的基础上,30年来中澳两国关系发展顺利,高层互访不断。1999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澳大利亚时,双方一致同意建立面向21世纪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中澳全面合作关系。江泽民主席还提出了构筑面向新世纪中澳关系的五点主张。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也曾经两次访问过中国,并在2001年出席了在上海召开的APEC会议。2002年5月,霍华德来华进行工作访问,在与江泽民主席会晤时,他愉快地回忆起在不同场合与江泽民主席会晤的情景。霍华德表示,1999年中国与澳大利亚就发展澳中全面合作关系达成共识,在此之后双边关系发展很快。目前中国已成为澳大利亚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澳方愿在此基础上做出更大努力,进一步扩大与中国在经贸、教育、科技、金融、旅游等各个领域的友好互利合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副所长韩锋:澳大利亚的一个特点就是在发展对外关系中非常重视东亚,这不是说它是一个主观的选择,而是客观的需求,因为澳大利亚的发展是跟东亚过去几十年的繁荣分不开的,所以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最近几年发展平稳的基础,应该说是对澳大利亚参加这个地区的合作还有保持自身的发展非常重要。

  在过去的三年里,中国与澳大利亚在许多新的领域建立了定期对话机制。在军事领域有:国防机构之间进行的定期会谈,国防官员之间的交流,海军舰只恢复互访活动,以及年度裁军谈判,深入讨论更为广泛的地区安全事务。除此之外,两国还建立了年度双边人权对话,并就领事事务进行定期协商。

  在经济和贸易领域,澳大利亚和中国的经济存在很强的互补性,两国在双边贸易和投资方面都具有极大的潜力。澳大利亚是中国的第九大贸易伙伴和最大羊毛供应国,中国是澳大利亚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四大出口市场。2001年,双边贸易额将近90亿美元,今年1到9月,双边贸易额已经超过75亿美元,同比增长16.7%。今年8月,中国选择澳大利亚天然气公司作为广东天然气项目的资源供应方,合同总额达到12亿美元,这是澳大利亚有史以来最大的单项出口合同。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副研究员孙晖明:对于澳大利亚来说,因为它是一个能源出口大国,它极端依赖国际市场,在日本经济衰退,市场萎缩的时候,中国对它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潜在的大市场。所以它非常愿意发展同中国的这种贸易关系,密切的紧密的贸易关系。

  在今年9月李鹏委员长访问澳大利亚时,霍华德总理用“三十而立”这个词来评价已经有30年建交史的澳中关系。他说,目前澳中关系进入成熟的、基础牢固的发展阶段。未来30年,两国关系必将取得更大的发展。在我们采访澳大利亚驻华大使艾大伟先生时,他也表达了同样的想法。

  澳大利亚驻华大使艾大伟:我相信如果中澳两国继续拥有共同的利益,并且坚持在互利基础上的处理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中澳两国将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我们会有在经济方面的美好前景,因为中国经济在增长,而且变得越来越国际化,所以需要很多澳大利亚的商品,同时也需要来自澳大利亚的投资,同时中国也向澳大利亚投资,所以中国的经济增长也将带动澳大利亚的经济增长,这是最主要的因素。

  主持人:欢迎继续收看《中国报道》。下面我们围绕中澳建交30周年的相关问题,采访张再大使和殷汝祥教授,两位好,欢迎两位来到我们的演播室接受采访。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曾经用三十而立来评价已经有30年建交史的中澳关系的发展现状,您对这个评价怎么理解?

  张再:他不仅是讲30而立,还讲到中澳关系是一种成熟的关系,又正好是中澳建交30周年,所以他引用孔子的话说三十而立,我觉得还是切实的。至于成熟的关系的问题,我想这个也反映了中澳关系的部分实际,举一个例子来说,在人权问题上,过去澳大利亚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上曾经六次参加西方的反华提案,它是提案国,这个从中国的观点来讲是觉得这样不好,因为中国已经讲清楚了自己在人权问题上的一些立场,我们有不同的看法,他们对中国有不同的理解甚至可以说是很大的误解,但是既然要谈到这个问题的话,应该是对话,而不应该是对抗,澳大利亚在这方面来讲,后来也接受了中国方面的意见,所以从那以后它没有参加反华提案,而是开始同中国就人权问题进行对话,也就是说两国在人权问题上,至少是在人权问题上从对抗走向了对话,这一点来讲是反映了中澳关系的成熟,也许可以这样说了。当然这个还不能够概括整个的中澳关系,我们之间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还有一些分歧,但是毕竟是从中澳关系来讲,是一步一步地走向正常,走向更成熟。

  主持人:我们知道中澳要建立一种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全面合作关系,您怎么理解这种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有什么特点?殷教授?

  殷汝祥:我觉得中澳两国之间的双边关系,首先我觉得应该从两国的根本利益、国家利益来看,这个国家利益当然包括政治经济各个方面,比方中国现在搞改革开放,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建设好自己的国家,因此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澳大利亚它也是很注意自己的国家安全,它希望保持亚太地区的和平和稳定,至于有些方面,比方它跟美国的关系等等,那也是出于它想维护自己国家安全的考虑,经济上那就更是这样了,我们是中澳双边的经济贸易关系互补性是很强的,比方说我们的宝钢进口的原料就是从澳大利亚来的铁矿石,因为它的铁矿石质量非常好,只有巴西可以跟它相媲美,另外比方说今年霍华德5月份亲自到北京来,见朱镕基总理,就是为了签一个天然气出口的合同,给中国的广东省,所以无论从政治来说,经济方面来说,两国的关系肯定是需要维护一个健康的这样一个发展。这个关系现在已经是进入场21世纪了,从目前来看,我个人的感觉,国际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在这种国际风云变幻的情况下,更需要两国携手来维护好这样一个难得的一个国际的,就是我们两国之间的周边的环境。

  主持人:我们记得江泽民主席在1999年访问澳大利亚的时候,曾经提出要构筑中澳关系的五点主张,您认为这五点主张对促进中澳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张再:这太重要了,意义太大了,第一条江主席当时提的就是要站在战略的高度,从人民的长远利益出发,要着眼于扩大共同的利益,这样来推动发展两国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要注意到要牢牢地把握两国关系的大局,来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这里面有几个东西很要紧,一个是战略高度,一个从长远利益,还有一个是重视大局,从这些来讲,如果要我个人来看的话,我觉得这是中澳关系一个发展的指导思想,从中国方面来讲,这是个指导思想,而且我想是不是能说,它是很好地反映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外交。第二条是讲到要发扬开拓创新的精神,将经贸科技合作要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第三条是讲要加强对地区和国际事务的磋商和协调,为维护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做出新贡献。一个新水平,一个新贡献,这两条是比较具体地提了中澳关系发展要朝哪些方向、具体在合作扩大是怎么样一个方向。第四条就讲到怎么样对待彼此之间、相互之间的分歧或者差异,对这个问题就是说要遵循平等相待、求同存异的这样一个原则,来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这样一个差异和分歧,来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这个我想多说一句,这里虽然只提求同存异,讲到了求同存异,这个应该说从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很响亮地提出求同存异以来,这些年来随着中国外交的发展,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也是有发展的,发展是什么呢?就是承认多样性,强调共同点,强调共同利益,这样来发展才能够更好地发展关系,这也是经验总结,最后一条是讲到一个基础的问题,要培育中澳关系一个坚实的基础,这就是要加强各个层次的人员的交流和了解。这个也反映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外交很看重一个总体外交,也可以说是立体外交,看重人民群众的作用,所以我觉得江主席讲的这五条,的确是意义很重大,对中澳关系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主持人:观众朋友,刚才前驻澳大利亚大使张再先生和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的殷汝祥教授,给大家介绍了中澳两国30年来交往的相关情况,在稍后的时间里,我们将继续就有关问题进行采访。

  主持人:据我们了解,1972年中国和澳大利亚建交的时候,双向的贸易额才7000万美元,而今年1到9月份已经达到了75亿美元,两国的贸易额为什么会增长的这么快呢?殷教授?

  殷汝祥:中澳双边贸易之所以发展得快,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觉得是跟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变化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没有中国的这样一个经济开放,把中国的市场容量扩大这么大,综合国力很快地增强,那么中国就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外汇存底,人民生活有这么大程度的提高,因此在开展对外贸易也好,吸引外资也好,就不可能形成今天这样一个大市场,正是因为有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所以带来的这样一个发展的这样一个结果,对国外很多跨国公司也好,包括澳大利亚的大公司也好,比方说像BHP、CSR等等这些公司,他们大批地到中国来投资,这个在以前都是不可能想像的,如果中国没有改革开放的话,因此我说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双边(经贸)关系发展,我们看刚才主持人讲的这个数字,那就是跟中国提供了一个广大的市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这样一个大市场密切相关,从澳大利亚来说,澳大利亚之所以双边经贸得以发展,就是澳大利亚的经济也在渐渐地有所调整,它的经济结构,特别是从商品出口结构来看,看得很清楚,过去我们一说澳大利亚就是羊毛、袋鼠、小麦,就是这个,那么现在今天的澳大利亚已经远远不是这样了,不是说靠出口羊毛、出口小麦或者坐在矿车上、骑在羊背上,不是这样一个国家,现在它要致力于发展制造业,发展服务业,服务业现在在它的经济结构里边占的比重很大,就是银行、金融、保险、法律、咨询,咨询公司也很多,现在在北京开的,澳大利亚还想提供会计培训,会计方面的,就是它认为这方面自己有优势,所以从澳大利亚这个方面来看,它的出口的商品品种至少从产品结构上来看也在发生变化,也在扩大,所以发展跟两国的经济发展变化都有关系。

  主持人:据我们了解,在澳大利亚汉语已经成了除英语之外第一大语种了,这和居住在澳大利亚的40万华人有着密切的关系,您认为住在澳大利亚的华人对促进中澳关系起到了哪些方面的作用?

  张再:我认为澳大利亚的华人包括老华人和新的华人,对促进中澳之间的各方面的关系还是起了很好的作用的,比方说在宣传中国、介绍中国,在经贸、科技交流合作方面牵线搭桥,还有在促进和发展两国之间的友好省州、友好城市关系都起到很好的作用,现在中国同澳大利亚有52对友好省州或友好城市,我想澳大利亚政府对于华人在这方面起的作用也是肯定的,1988年李鹏作为中国政府的总理去访问,头一次他(作为总理)出国访问是到了澳大利亚,到澳大利亚访问的时候,在当时的总理为他举行的国宴结束之后,马上让悉尼的一个华人组织,叫乔青社演出了他们那个时候为纪念澳大利亚200周年的赶排的一个节目,叫《龙腾澳洲》,这个节目也很有意思,它的开场诗也很漂亮,天苍苍,海茫茫,龙抬头,呈吉祥,穿云破雾何处来,十亿神州是故乡,他们是有爱祖籍国的这种精神,同时又是融入了澳洲社会,推动澳洲各方面的建设,还有就是推动了中澳关系的发展。

  主持人:据了解中国驻堪培拉大使馆已经成为一个澳大利亚的旅游景点了,是这样的吗?张大使?

  张再:是这样的,因为在堪培拉来讲,本来旅游景点并不是很多,它(澳大利亚政府)就要求外国在堪培拉建设新使馆的时候,都要让建筑有它的国家的特色,我们中国那就是说的确有中国的特色,让人家看起来的确是至少从外表上你也能够看出来,中国的一些建筑的一些特色,在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就是建新馆舍的时候,在建设过程当中,那就已经是一个旅游景点了,建成以后当然还是这样,现在就是包括澳大利亚人,外国到澳大利亚的游客,旅游的人,都喜欢到中国大使馆外边来看看,因为可以看得见的,中国的大使馆新的馆舍,主楼后面就有一个中国花院,那完全是中国的特色的。

  主持人:他是想通过这个大使馆来了解中国。

  张再:我看有这个意思。

  主持人:这是不是也说明了两国之间的了解还远远不够,怎么样才能增加他们的交往,使得两国更加进一步地了解呢?

  张再:我想是通过各个方面、各个渠道都可以,你在政治关系方面的发展,刚才讲的那些对话这些机制,当然它就有很多澳大利亚至少是从政府官员来讲,也不光是联邦政府,各级的,它还有友好省州,友好城市,它不可以通过这些东西来加强了解吗?另外是旅游,也有到中国留学,还有就是大量的经贸的发展,到中国来做生意,进入到中国市场,的确是可以增加对中国的了解。

  殷汝祥:去的人究竟是少数,能够亲自到那去实地看一看究竟是少数,我觉得这个能够比方中国的京剧到澳大利亚演一演,宋祖英到那去唱唱民歌,这样首先从文化,除了教育以外,首先从文化上我觉得要多开拓一些渠道,因为这个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也最容易认知一个国家,它的文化、它的这些方面。

  张再:中国现在对澳大利亚的研究也还是有发展,就是像你们的这个研究中心全国总共有40个,跟以前有很大的不一样,这当然也对增加彼此的了解有好处,现在国务院新闻办,它现在不是要编一系列的中外关系的画册,其中也有中澳关系的画册,我想出来以后也会增加帮助我们的老百姓更了解澳大利亚。

  主持人:我们谈的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谈到中澳关系未来的发展前景,有人说中国的发展是中澳关系最重要的推动力,您同意这种看法吗?您认为21世纪中澳关系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张再:我同意刚才主持人说的这个中国本身的发展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推动力,这些年的发展在各个方面的发展也是说明这样一个问题,我想关于将来的问题,在上个月李鹏委员长在北京会见澳大利亚联邦议会的外交、国防、贸易委员会的一个代表团,他有一段讲话,就是说中澳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都有了丰硕的结果,尤其在畜牧、冶金、能源等方面更有广阔的前景,我想这个很说明这样一个中国领导人的看法,我认为这是完全符合事实的。

  主持人:感谢两位就中澳关系30周年的相关情况给大家做的介绍。观众朋友,感谢您收看今天的《中国报道》,明天同一时间我们再见。

  主持人:赵俐婷 责任编辑:张立勇 导播:赵妍妍 字幕:宁小鸿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