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中国报道》。为期两天的中共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03年1月8日在北京闭幕。会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就这次农村工作会议的相关问题,我们将在演播室中采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先生。首先请看记者的相关报道。
在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后,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农村小康建设的总体要求,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就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了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作了部署。会议指出,要落实农村小康建设的总体要求,就必须深化农村改革,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积极性,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使广大农民过上小康生活,同时要继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保障农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实现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张晓山:通过这次会议,不仅是关注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关注了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会上提到从今年开始在整个的国民财政支出中关于教科、文卫、社会事业的支出的增量部分,主要用于农村的社会事业的发展,这样也就是说,贯彻我们十六大提出的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这样一个重要思想,所以在这次会议上得到了具体的体现。
会议在深入分析农业和农村工作形势时指出,当前,中国农村的生产力还比较落后,农民的生活水平明显低于城镇居民,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等事业的发展水平也明显落后于城市。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进程中,农村面临的任务比城市要艰巨得多。而随着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一切遇到的问题都会得到逐步解决。新阶段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阶段,是深化改革,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村经济体制的阶段,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阶段。
记者:这次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提供了坚实基础。从中国的未来发展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于农村发展,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因此,必须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重点放在农村。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 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第二 优化农来和农村经济结构,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第三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第四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会议特别强调了稳定基本政策,核心是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落实土地政策和《农村土地承包法》,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同时,国家会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增加对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支持,进一步消除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柯炳生:农村内部发展还不平衡,东部地区像江浙一带大中城市的郊区,广东、珠江三角州等等,这些地方的农村经济已经很发展,应当说在这些地方实现小康社会,还是比较容易的一件事情,但是对广大内陆地区来说,粮食主产省还有西部的一些不发达省份来说,这个任务是比较艰巨的,我想从这几个方面看,应该能看到为什么说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与会专家们普遍感觉到,今年的中央农村政策总体上具有一定的延续性,经过2002年一年的努力,中国农村结构调整的成效初步显现,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年来,农业经济的形势比预料的好,尤其是中国强化了一些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和供给,提高了农产品国际的竞争力。除市场因素外,相关的制度改革也大大提高了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并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所有行之有效的重大农村经济政策都会在2003年继续得到贯彻执行。
《中国改革》杂志社总编辑 温铁军:中央也多次强调,农村经济重大战略结构调整包括的是几个方面,除了农业结构调整之外,还包括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农村工业化的调整,还包括城镇化的调整,那么我们除了产业化,还包括城镇化、还包括农村工业化,这几个方面都有必要考虑配套政策,相关的财政政策、相关的计划、相关的税收政策和相关的投资政策等等,因此就要求各个部门要根据中共十六大的精神,根据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精神,与时俱进,自我调整。
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还要求,各级政府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确定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研究重大经济政策的时候,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在优先位置,使城市和农村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记者: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闭幕后,1月9日农业部召开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又进行了一天的会议日程,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分析了当前的农村形势,全面研究和部署了2003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下大力气,逐步解决农村发展中面临的各项问题,全面落实中央提出的农村小康建设的总体要求。《中国报道》记者索链在北京报道。
主持人:观众朋友,欢迎继续收看《中国报道》。下面我们针对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相关情况采访陈锡文先生,陈主任您好,欢迎您来到我们的演播室。据我们了解,在今年的农村工作会议上,农村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金融改革等体制改革都被着重强调,有评论就说,中国是以体制改革来激活农村的活力,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理解?
陈:根据当前的农村实际情况,这次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着重强调了要加快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两个流通体制改革还有农村的金融体制改革,这样三个方面的重点,应该说这几个方面的改革实际都在进行过程中,比如说税费改革,从2000年开始,国务院就在安徽进行试点,试了两年之后,又在其他的19个省、市、自治区扩大了试点,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主要是安排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都铺开试点工作,所以强调了农村税费改革要作为今年农村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大家都知道农村最近的一个时期农民的收入增长比较困难,所以一方面要通过结构调整来增加农民收入,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要通过增加转移支付、深化农村的税费制度的改革,来减轻农民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减负也是给农民增收,像去年20个省市自治区在搞,中央为税费改革这个专项,就给予了250亿元人民币左右的转移支付,今年再增加10个省市自治区进行税费改革的话,中央的转移支付要增加到300亿元以上,所以实际上这300亿元就变成农民减轻负担、增加收入的一个具体的渠道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也是从2001年的夏天就开始了,那个时候开始,主要是沿海和大城市,一共有8个城市主要是粮食的销区进行了市场化的改革,这次安排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主要是针对粮食主产区,因为主产区的改革情况比较复杂,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涉及到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怎么能够继续保持和提高我们的粮食生产能力,怎么能够保护农民的利益,特别是粮农的利益,改革过程中当然价格就会随着市场波动,在市场波动中怎么注意保护农民的利益,这是主产区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需要认真解决好的一个大问题,因此在这次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实际上不仅仅涉及到粮食流通本身,还涉及到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政策,涉及到怎么按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们的承诺,来建立一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对农民补贴的机制,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主要是由于这些年来,整个农村的金融支持力度不够,农户也好,农村的中小企业也好,获得资金的途径比较窄,获得资金困难比较多,经过几年的调研,国务院已经原则上同意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体制改革,在这次的会议上进行了部署,今年要加快推进农村合作信用社的改革,同时也必须看到这么大的农村,光靠信用社一家是支撑不了的,所以也要求包括农业银行在内的其他国有银行以及国有政策性银行,都要努力地承担起为农村的金融发展作贡献提供服务的要求。所以应该说这几个方面的改革可以说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会缓解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困难,也可以帮助农民在增收方面创造一些更好的条件。
主持人:中国一直致力于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就目前的情况看,现在进展怎么样?
陈:从农民收入角度看,它是在稳步地增长,当然增幅并不是太高,从2000年农民的收入增长幅度只有2.1%,到2001年增长到了4.2%,2002年估计能接近在5%上下,所以可以说农民的收入开始逐渐恢复性的增长,大概到去年年底,全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能在2500块钱上下,在这个水平上,这个水平和城里人相比虽然还是不高,但是对农民来说,差不多这几年每年能增加100块钱上下的收入,所以说对于改善农民的实际生活应该说还是起了不小的作用,由于结构调整的过程还在进行中,特别是一些比较大的动作,比如说像进一步扩大对促进农产品的加工,通过精深加工来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这个就涉及到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再比如说推进城镇化,让更多的农民转移到非农产业或者城镇中来就业,这也是一个逐步的过程,所以我个人的感觉,应该说这几年在新阶段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方向是比较明确的,取得的成效也是比较明显的,但是必须看到,整个结构调整是一个渐进的,也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农业发展、农村发展以及农民收入中出现的一些突出的困难,努力帮助缓解这些困难,这样才能使得结构调整的过程,不断地带动农民的收入的增加。
主持人:刚刚过去的2002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一年,过去的一年可以说中国的农村和农业发展情况很值得回顾和总结,您对中国农村发展的总体评价是什么样的?
陈:我想可以用两句话来说,就国内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来看,可以说叫平稳运行,基本上没有什么起伏,在主要的农产品上有一些适当的恢复性增长,比如今年的粮食总产量可以在去年水平上大概增加100多亿斤,就是五六百万吨的样子,适当地有所恢复性地增长,其他一些重要的农产品,虽然有增加的也有减少的,但总体上来看,都没有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都可以保证供应,所以你从市场上也能看出来,基本农产品的价格也是比较稳定的,所以从国内的农业看是比较平稳的,从农村的非农经济,比如说乡镇企业的发展来看,也是在产值、出口以及利税等方面,都保持着稳步地增长,所以国内农业总体上说是稳定运行的,平稳运行,去年我们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一年,很多人都表示忧虑,但是实际这一年的情况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际市场对中国农业的影响比我们想象的有很大的差别,比如以前人们都估计中国的大众农产品,像谷物、粮食这样的产品可能没有竞争力,没有竞争力就会导致国外的粮食大量地进口,入世这一年的情况看,实际上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进口的数量非常小,比如说小麦,我们按照向世界贸易组织承诺的,去年小麦的进口关税配额是850万吨左右,实际进口只有60多万吨,没有进口那么多,相反地过去人家说我们的粮食没有竞争力,但是我们去年的粮食出口明显增加,有的品种还出现了零的突破,像食用小麦的出口,去年我们是第一次对国际市场出口,出现这个情况并不是说中国的农业尤其是粮食的竞争力突然提高了,而主要是去年国际市场上一些大的粮食生产国,比如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都是由于旱情非常严重,粮食大幅度减产,所以国际市场的粮价上升,使得进入中国的市场,国际的粮食进入中国市场就无利可图,倒反而为中国粮食出口创造了一些条件,在目前的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大家把质量和安全标准都作为一种技术壁垒在使用,实际上这是一种新的贸易保护办法,因此从这个角度去看,我们的农产品如果仅仅靠价格低,它并不能去更多地占有国际市场,还要在价格低的基础上,努力地提高它的品质,提高它的安全性标准,才能更多地出口。
主持人:观众朋友,在前面的时间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先生,给大家介绍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相关情况,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继续就有关问题进行采访,稍后见。
主持人:就您刚才介绍的情况来看,中国农村和农业的总体发展情况还是非常好的,在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还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您昨天刚刚参加完这次会议,您认为提出这个小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陈:总体上的小康水平主要是一个总量的指标和一个平均数,所谓总量指标就是我们的GDP实现了比1980年翻两番,第二个就是人均GDP达到了800美元,这个是总体小康的概念,实现了这个指标之后,十六大其实又专门做了解释,总体上的小康水平还是和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和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其实你看一看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差别就很清楚,所谓低水平真正低的是在农村,所谓不全面也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很不全面,再一个就是城乡之间的差距非常大,农民不富裕,农村不达到小康,那么整个国家也不富裕,整个国家也不可能实现小康,所以这次会议上强调要重视农村的小康建设,我理解是两个方面,一个是要求农村各方面发展更快一些,第二个方面的要求就是不仅要重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要重视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这样才能真正去实现全国的汇集十几亿人口的全面的小康。
主持人:据我们了解,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探讨的议题非常地多,在这些议题当中给您印象最深刻的还有哪些方面的问题?
陈:这次会议我觉得就像你说的涉及面很广,但是有很多提法给我印象非常深,比如第一个提法就是刚才我们讨论的,就是全面建设小康,难点重点在农村,因此全党和整个政府的工作要更多地去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很深刻提法。第二个比如这次会上提出来,其实也是贯彻十六大的精神,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这对于我们长期说的改变我们国家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状况,使得农村、农业有更快地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更大提高,这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再比如说这次会议上提出来,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也是一个很重要很新的提法,我想有了这些新的提法之后,能使我们更清醒地看到,尽管整个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总量有了很大增长,城市面貌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总的来看,城乡之间的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还是非常明显的,这次会议提出的基本要求下,把农业农村工作做的更扎实,我想这是这次会议给大家印象最深的地方。
主持人:为什么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像您刚才提到的,要全面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尤其对农村(经济)发展非常关键,为什么这么说?
陈:在总体实现小康的过程中,其实农村已经滞后一步了,因此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如果农村不能加快发展,总体上要做到要汇集十几亿人口这个小康社会就很难做得到,所以在这次会议上就特别强调要加快农村的经济和农村社会各方面发展,要真正做到这一条,很重要就是对中国农村来说,它发展钱从哪里来,这么多的人到哪里去,这是中国农村下一步发展中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在这个背景下,才提出了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城市发展的快一些,城市积累的财富也多一些,因此对农业农村经济在经济上应该有更多的支持,城市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也就是我们说城镇化的过程中,也应当不断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这样才能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使农村发展的更快一些。所以城乡统筹应该说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思路,更重要的它是个标志,就是标志着我们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已经到了可以逐步去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这么一个阶段,条件具备,条件成熟了。
主持人:您认为各级主管部门应该怎么样发挥它们的指导作用?
陈:城乡统筹我想主要是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国家的综合部门,国家综合部门如何在城乡统筹考虑的基础上运用好国家的财力,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比如说各项经费,过去的发展可能更多地用在城里边,使城市的面貌变化快一些,以后应该考虑到怎么样支持农村有更大的发展,所以对国家可以调动的财力的使用上,要有个城乡统筹,第二个方面就是各个具体部门,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就明确提出,对于教育、对于文化、对于医疗卫生,这三个方面今后新增加的事业经费,主要应该用于农村,从这个角度去看,政府各个部门虽然不是直接做农村工作的,但它必须按照中央的要求,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放在更突出的位置上,去认真地考虑,去解决它,所以在城乡统筹这个大的思路下,我想政府的综合部门也好,具体的职能部门也好,都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在脑袋里加深中国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农村问题、农业问题、农民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而这三个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好,基本实现现代化也好,它是不可能真正做到的。如果全党上下政府各部门都形成了一个共识,那我想经过18年的努力,农村的落后面貌就会有很大的变化。
主持人:这次会议还提出了要切实加强农村党组织的建设,而且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在这方面有什么经验?而且对小康建设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陈:农村的党组织建设历来是中央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实际上从1991年开始,一直在进行农村党组织各项加强的建设工作,经验还是很多,概括起来说,就是如何更好地去体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为党员也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干部也好,他的思想怎么能够保持与时俱进,怎么能够保持先进性,以及他们的工作、他们的表现,能够真正体现出执政为民这样一个重要的本质,这是一些最基本的经验,从村民自治这个角度去看,我们也看到十八九年的村民自治,总结了一套经验,实际上就是为了充分发扬民主,或者叫扩大基层民主,让农民真正能够起来当家作主,所以我想概括起来说就是党员和党组织要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农民要能够真正当家作主,这是我们的最基层的组织建设包括党的组织建设的一些基本经验,这次会议按照十六大的要求,特别强调要在加强党组织建设和完善村民自治组织的同时,一定要做到在党组织领导下,建成一个有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使得村民能够认为党支部是带领他们奔向小康的一个重要的指挥部,而村民委员会是帮助他们解决许多具体困难,帮助他们组织进行小康建设的这么一个具体的而且是自己的自治班子, 只有这样做,这两个委员会之间的关系才能处理得好,村民的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的调动。
主持人:对于中国的农村和农业的发展来说,您认为最理想的发展格局应该是什么样的?
陈:就是要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这么一个指导思想下,在农业占GDP比重不断下降的同时,一定要做到两个方面,就是任何时候都不忽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同时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做到农民的总量不断减少,农业的效益不断提高,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大的好的格局。
主持人:陈主任,感谢您就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给大家介绍了中国农村和农业发展未来的情况,谢谢您来到我们演播室接受采访。观众朋友,也感谢您收看今天的《中国报道》,明天的同一时间我们再见。
主持人:赵俐婷 责任编辑:索链 导播:赵妍妍 字幕:宁小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