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中国报道》。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正式宣布,2003年中国将全面开放市政公用市场,允许海外资金和国内各种民间资本参与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各地的企业可以跨地区、跨行业参与市政公用企业的经营。所谓“市政公用事业”,是指城市供水节水、燃气热力、市政设施、公共交通、市容、环境卫生等行业,它们都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也是满足城市居民基本生活质量要求的重要保障。随着中国全面放开市政公用项目的建设经营权,也标志着多元资本未来将会在更多的公用事业领域有所突破。有关这方面的问题,我们将在演播市采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张小济先生。首先请看记者发回的报道。
在中国人眼中,生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悄悄发生着变化,家里的管道煤气改换了天然气,住宅区附近新添了好几条公交线路,各种价位的车都有,报修电话比以前好打了,上门服务态度越来越好,水价、暖气费、保洁费变得更合理,人们也乐于接受了。生活质量一天天地提高,这些市政公用行业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根据建设部的消息,今后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自来水、燃气、供热、汽水和垃圾处理、公共交通等市政公用行业都将建立特许经营制度,由政府授予企业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对某项市政公用产品或服务进行特许经营,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将公开向社会招标选择投资主体。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协议,中国政府承诺的各项条款中,对公用事业领域没有特别承诺,对外商也没有特别限制。也就说中国市政公用行业今后的发展必须与国际接轨,遵循国际规律,公平地接受竞争和挑战,随着外资、港资、民间资本纷纷抢滩市政公用市场,中国东部沿海城市已开始在公用事业领域做出合作的初步尝试。以记者前去采访的上海为例,城市供气、供水等管网设施最受投资方青睐,上海大众科技创业集团首先选择燃气行业进行第一次成功渗透。
上海大众科技创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靖丰:我记得对燃气行业的投资前些年还只是香港的中华煤气,还包括一些民营企业,比如说新奥燃气、百江燃气、华桑燃气,他们在国内有一些零星的试探性的投资,到2002年4月份的时候,国家的三个部委,计委、经贸委和外经贸部,他们联合推出了一个外商投资企业的目录,这个目录当中已经把燃气、供水、供热等这类公用事业,从原来外商禁止投入这一类产业,把它划分为允许(外商)进入的产业,这个我觉得是进了一步。
2001年9月,上海市政府将上海燃气市南销售有限公司50%国有股权转让上海大众科技创业集团,改制组建了上海燃气行业首家实现资本结构多元化的燃气企业,上海大众燃气有限公司。双方共同管理,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上海大众燃气有限公司总经理 汪宝平:对中国来讲,燃气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有几个亿的城市化人口都在享受这项服务,同时享受这项能源所带来的生活质量的改善,但是这个市场原来是国有的成份太高,垄断经营的痕迹太重,不利于这个市场的培育和发展,我认为在这方面一个就是政府应该从法律上建立,对市场规范性运作的法律框架体系。
以燃气为代表的供气市场关系到国计民生,在中国一直处于垄断经营状态,近年来通过深化改革,企业重组,初步形成了区域性竞争的格局,但整体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机制还不完善,人们期望通过引进多元资本,能更多地依靠先进技术获得更高收益。
记者:建设部的规划表明,城市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以及公共交通都关系到民众的切身利益,并且这些公共工程的建设备受关注。因此,政府在开放这些领域经营权的同时,也必须加强对这些行业经营的监管,做到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上海市初步开放的这些领域,在工作中处处体现人文关怀,以人为本,通过改善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企业的信誉。
上海大众燃气有限公司拥有地下管网3700公里,为近120万用户供应燃气,合作经营后,上海大众燃气以市场为主导,以客户为中心,优化服务质量,客户只需一个电话,公司即可提供业务受理,测估、收费、安装、验收等一体化上门服务,燃气检修实现24小时受理,并在规定时间内赶赴现场。
上海市民: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煤气公司也迎合了一种市场的需要,他们就会上门为我们提供一些服务,有的时候我们家里的一个燃气坏了以后,马上打个电话给它,它就来了,它会递上一张名片,自报一下家门,说是煤气公司的,那我们业主就很放心,然后它每次结束它的施工以后,就会打一个电话过来,问我们煤气现在修好了,感觉怎么样,我觉得服务非常到位。
说起合作一年来的变化,大众燃气的工作人员还兴致勃勃地给记者展示了新建成的地理信息系统,足不出户就可准确查阅管网、门站的情况,提高报修效率。并利用信息平台加强财务、人事、物流、档案的管理,提高对外服务水平,在静安区营业所,主任助理叶小明向记者特别介绍了一项刚刚实行的业务引导员制度。
上海大众燃气有限公司静安营业所 叶小明:我们派一个到两个业务比较精的工作人员,在大堂上站着,如果客户进来,首先就主动地招呼一下,你要办什么,然后我们再去咨询一下他的证件是否带齐,还有什么需要我们帮他去做的,把客户跑变成我们跑,把客户当成朋友,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完善和提高我们的服务质量,也就是不断地适应市场。
如今,走在上海街头,市民们都可以表述市政公用事业的变化,公交行业引入新加坡资本,组建了远近闻名的申新客运,它所承运的线路全部更换了崭新豪华的客运巴士,冬暖夏凉,舒适度大大提高。同时,法资也拧开了上海的水龙头,中国第一家集制水、输配、销售为一体的上海浦东威望迪通用水务有限公司,力争通过管网改造,技术提升,把纯净水直接送入千家万户。有关人士说,到2020年,上海居民每天的生活用水量比现在增加近100万立方米,供水行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为多元资本进入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上海浦东威望迪通用水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雷米·保罗:我们对中国的水务市场非常看好,首先我们通过上海的项目就可以表达集团上层的信心,也就是把亚洲,尤其是中国作为优先发展地和重中之重,这也是我们为这个项目投入2.5亿美金的另一个原因,也就是进一步推动中国水市场的发展,包括城市洪水和污水治理等多个方面。
长久以来,中国的市政公用领域一直是国有资本一统天下,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年多来,非国有资本大范围涌入和公用事业价格听证制度的兴起,全面开放中国市政公用市场已势在必行,专家主张用市场手段兴利除弊,完善公用行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在未来,为公众拓展更加广阔的生活空间。
记者:为了配合这些公共行业的全面开放,建设部正指导各地的建设部门,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开放政策,并通过市场经济规律形成新的价格体系,促进城市供水、供气、供热以及交通方面的改革。因此,有报道说,中国全面开放市政公用市场,是中国继电力、航空、电信等垄断性行业对海外资金和民间资本全面开放后的又一重大突破。《中国报道》记者索链在上海报道
主持人:观众朋友,欢迎继续收看《中国报道》。就中国全面开放市政公用市场这个话题,现在我们开始采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张小济先生,您好张部长,首先欢迎您到演播室来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看到这次中国宣布要开放市政公用市场以后,有评论说,中国这是继开放了电力、航空和电信垄断性行业以后,又一个重大的突破,您认为是不是这样?
张:我想可以这么说,因为公用事业或者我们讲公用事业部门,在很多国家过去都认为是一个自然垄断部门,向市场开放或者是投资多元化的时候,它往往排在后面,我们现在比较早地把这个问题提出来,我觉得是带有突破性,另外这个部门涉及到2亿人口,所以关系到这么多人口利益的一件事情,当然大家都关注了,过去我们把公共事业部门看作是一种公共福利,更强调的是公众利益,现在把它作为一个事业纳入市场竞争的领域来,实行开放政策,大家当然都关注了,无论是投资者也好,无论是消费者也好,都会关注这个部门开放以后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各自的利益都发生什么变化,所以说它是一个突破,我觉得真是可以这样讲的。
主持人:您觉得目前要开放这个市场的话,市场本身是否已经形成了?它是一个什么样状况的市场?
张:我们现在城市化发展非常快,特别是在沿海地区,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这样的话对公用事业的要求,对它所提供的产品,提供的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了,这里就有个矛盾,需求大,如果还是由政府来统管,由政府来提供这种服务,它就面临一个财政约束问题,就是政府有没有那么多钱投入到这个领域来,满足人们越来越大的、质量标准越来越高的需求,我想这是头一个挑战,是不是市场,实际上供求矛盾已经产生了。第二个就是在这样一个部门里,人们对服务和公共产品的这种质量的要求更高了,效率也高了。第三个我想就是技术的发展,技术发展以后,我们原来的传统那种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还能适合现在社会的要求吗?人们可能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了,比如说宽带、污水排放、垃圾能不能有效的处理,这个过去我们都好像当作一种负担,政府的负担,现在社会发展了,技术进步了,人们提出要把它当作一种资源来利用了,比如说水的循环处理和再利用,现在政府管这件事,完全政府来做,感到确实有点力不从心,现在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水的处理,大概只占整个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说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这方面做得好的话,包括水资源的节约使用,如果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来使这方面有一个好的良性的循环,这是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主持人:所以这个市场看来已经是确实形成了,因为它有需求,另外从国家这个角度来讲,也不可能投入那么多的资金,所以如果引入这种市场机制的话,对于满足老百姓的需求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是吧?我们知道这次强调开放市政公共市场,强调的是全面开放,到底这个范围有多大?这个全面开放是什么含义?
张:有自来水、有煤气、有供热、有公共交通、垃圾的处理等等。
主持人:还有市容。
张:对,这些领域都开放了,每一个行业里都有具体的内容,比如说热,我是生产热,还有输送热,这些领域是不是都开放了,要有好多领域,应该说除了电网这些特别重要的管网的这种基础设施以外,基本上应该说都开放了,还一个从地域的概念,过去要说开放的话,从90年代初期以来,已经逐步地在开放,但是更多地开放主要还是集中在沿海一些大城市里,全面开放的意思随着我们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地域的差别逐步减小,开放的领域也会逐步地从东部向中西部,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所以理解全面开放的意义,应该是从这几个方面。当然还有一个提到既对外资开放,也对民间资本投入开放。
主持人:国内各种资本,作为老百姓最为关注的是,这个市场开放以后,到底对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或者生活方便能提供哪些便利比如说前面讲到了会增加服务,到底有哪些服务?老百姓有什么实惠呢?
张:首先既然作为一个公共事业,它应该首先是解决广覆盖的问题,在有些城市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实际上大多数城市里没有完全解决,比如小区新建了,它不能及时供应,这个是不是也可以列为没有及时覆盖,所以首先应该通过吸引社会资金,吸引外资进来,满足需求,基本的需求,这个对老百姓来说可能是最重要的。
主持人:对,最基本的需求。
张:第二个就是服务质量、产品质量的改善,同样有了服务以后,老百姓不是光有了就行了,能不能稳定地供应,能不能高质量地供应,万一要修理了,维修了,能不能在一个比较适合的时间里去修理,而不要说通知今天停水,家里都忙着怎么做这种准备,这个质量就有问题了。所以老百姓说,通过开放,通过竞争以后,使得供应方面能够考虑到老百姓这种对质量的要求,对效率的要求,这个是对老百姓有好处的。当然第三可能大家更关心的,价钱能不能降低,因为这些年咱们水费、电费都是涨的,原来垃圾也不收费,现在好像也要收费。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福利,原来大家都觉得这是福利,垃圾放到这你就应该收走。但是将来呢?费用怎么办?
张:将来你要出点钱了,因为你是生产垃圾,当然可能有大生产者、小生产者,工厂生产很多。
主持人:那是不是意味着百姓或者居民的负担会加重了?
张:我觉得现在进入一个文明社会以后,我们确实还要考虑长远利益,就是说可能稍微多付出一点,但是考虑到是为了子孙后代,因为想到城市化、现代化的另一个面,就是对环境的一些破坏,怎么能够通过引入一些新的技术和管理,使得资源能够重复的利用,即便我们现在当前多付一点,可能从全局来讲,或者从长远来讲,可能好处最后还是广大消费者得到好处。
主持人:观众朋友,围绕中国全面开放市政公用市场这个话题,我们正在采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张小济部长,稍后我们将接着谈,欢迎继续收看。
主持人:低收入群体的这些居民是否会受到影响?他们应该怎么办?
张:我想所有国家在开放公用事业的时候,都遇到这个问题。
主持人:政府是不是应该提供一些补贴给他。
张:怎么来保证利益,政府实际上是面临着两难的选择,你想我要让人家来投资,我必须得让人赚钱,有个激励机制,通过投资他得有回报,不然的话他怎么会有积极性呢?但是另一方面我又得想办法把价格控制住,否则价格太高了以后,特别是超出了低收入者的支付能力,这个我又得考虑,所以我刚才讲,有可能是价格降低,但是也有可能价格上升,我们看了很多国际经验,有的国家结果是价格上升了,政府应该在这方面首先在制定价格,考虑定价的时候,政府是有发言权的,比如说我们招标,在授权经营的时候,特许经营的时候,就应该作为一个条件提出来,在合同里面就要提出广覆盖,低收入者要考虑到,这个我想是一个办法,还有一个就是通过补贴,通过补贴可能有很多贴的办法,过去我们贴给生产者,现在想想贴给生产者,受益的是所有的人,是不是我们可以倒过来想,是不是可以有针对性的,贴给那些真正的低收入者,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我们国家在搞市政服务方面,国家先要考虑国情,市情,政府要考虑这个地方到底经济发展水平到了什么程度?如果把目标定得太高了,那可能就不光是低收入者了,可能有很大一批消费者,面临支付的问题,还有一条我们应该注意到,应该允许低收入者或者消费者,有一个和供应商或者和政府对话的渠道,就是把他们的意见,能够反映出来,我想这个在国家管的时候,比如说国有企业提供服务,我们有一些听证制度,国家定价是听证制度,市场化以后需要不需要这个,我觉得还是需要,因为你提供的毕竟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的服务和产品。
主持人:就是说即使开放了这个市政公用市场以后,政府也应该在其中扮演着一个非常积极的角色?
张:对,过去我们政府扮演一个大包大揽的角色,我全都包下来,我全都管,有什么事找我,市场化以后,你的角色肯定要变了,你不能退出来,但是你在里面的角色变了,由原来的管企业,可能现在变成管市场,由原来的什么事我都包揽了,现在让别人做,有一些法规,在这个市场里供应商、消费者关系应该怎么来平衡,要有一些法规。
主持人:当好裁判。
张:对,就是说你现在来规范市场了,这样的话我觉得才能创造一个比较公开、公正的市场环境,这个对投资者来说,也是需要的,当然对消费者来说也需要。从供求两方面,都需要有一个规范的、公开透明的市场。我想这个也是政府非常重要的工作。
主持人:政府要规范这个市场秩序,让大家在这公平地竞争,以前大家都认识到,市政工程里面管网非常重要,因为它涉及到安全问题,比如哪漏水了,哪个天然气管道破了,这都很危险的,将来开放这个市场以后,这块谁来管?安全问题怎么保障?
张:安全问题我想是这样,一个还是要有法,没有法规、没有强制性的技术标准,是很危险的,我想这一点各国都一样,无论私人搞也好,政府提供服务也好,都一样,在这个领域一般都采取特许经营的方式,政府或是说招标人,要跟投标人签合同,在合同里对技术的标准、安全的标准就有规定,一旦做不到,可能要吃官司了,还一个在有条件的地方,特别人力资源条件比较好的城市,就可以职能的专业化,需要有些人、有些专门的机构、有些专业的人员来负责,所以我想通过这些办法,能够使得在开放以后,能够保证这些工程,这些基础设施(的安全)有些都是百年大计,确实关系到那么多人的事,当然大家都很关心这个安全问题了。
主持人:张部长,刚才您前面也谈到了这次开放市场以后,会形成一个竞争的局面,您能不能预测一下,这个市场开放以后,到底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格局?
张:我想这个市场能够发育成什么样子,很关键的就是在政策法规能不能进一步细化,现在建设部刚提出来这个问题,大的思路有了,一些比较基本的规定,或者至少这种轮廊性的东西都有了,框架性的东西都有了,而且这些年我们已经搞了一些试点,在一些城市实际上已经引进了,外资也进来了,私人资本也进来了,已经开始试点了,现在我想下一步无论是投资者也好,消费者也好,都关心一些具体的细节更规范一些,要陆陆续续把很明确的、想得很周到的一些东西要出台,很多国家的经验表明,在开放之前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我在英国的时候,我看他们做自来水或者是电处理的时候,先是生产那开放了,或者是网络那先不放,过一段时间发现比较安全,法规也跟上了,好,我把这个也开放了,政府在这当中,使这个市场能够逐步地发展起来、成熟起来,使得投资者、消费者都能够获益,我想这还有一个过程。
主持人:非常感谢张部长到我们的演播室接受采访,谢谢您。观众朋友,刚才张小济部长为我们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全面开放市政公用市场的相关情况,今天的《中国报道》节目就到这里结束了,感谢您的收看,明天同一时间再见。
主持人:王世林 责任编辑:索链 导播:滕双双 字幕:宁小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