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美国东部时间2月1日上午9时许,“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即将返回地面前十几分钟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坠毁,航天飞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正在马里兰州戴维营休假的美国总统布什立即中断休假返回白宫处理紧急情况。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2日向美国总统布什致慰问电。代表中国政府向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民表示深切慰问,对遇难者表示沉痛哀悼。迄今为止,人类在载人航天活动中遇难的人数已增加到了22人。就美国“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失事的问题在稍后的演播室里,我们还将采访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研究员陈有荣先生。首先请看记者的报道:
新闻:
2月1日上午9时许,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与地面控制中心失失去联系,几分钟后,蓝蓝的天空出现了一个很大的火球,立即划出了一个长长的弧光,接着一个火球变为两个、三个、四个火球,随即划出两条、三条、四条长长的弧光, “嘭”的一声炸响,“哥伦比亚号”坠落在得克萨斯州的中北部地区,飞机残骸砸落在草丛上和居民家中。航天飞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宇航飞行控制人员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位于大约66000米高空的时候失去了同航天飞机的联系。出事时,哥伦比亚号已返回到了得克萨斯中部上空,航天飞机当时的飞行高度为62000米,航速为每小时两万公里,正向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方向飞行着。一名政府官员说,这个高度大大超过地对空导弹的最高飞行高度。目前没有任何恐怖攻击的迹象,但是正在进行全面调查。
有关部门立即向在戴维营休假的布什总统作了汇报,布什迅速紧急返回白宫。美国当地时间2月1日下午14:00时,美国总统布什就“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一事,向全国人民发表了电视讲话。
布什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的惨痛消息给全美国带来巨大悲伤。他说,美国全国人民和哥伦比亚号机组人员的亲属一道感到悲痛。布什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机组人员为服务全人类甘冒巨大风险。他说,美国全国都感到哀痛。他表示,美国仍将继续其航天计划,对宇宙进行探索。布什说,美国国家宇航局已经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美国航天局发言人奥基夫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对美国以及美国航天局来说,这是悲惨的一天。 他证实航天飞机上七名宇航员已经遇难。他称赞遇难同事为科学贡献了他们的生命。 他补充说,有关方面已经开始搜集航天飞机碎片的工作,他也呼吁人们提供例如录像等有关资料。
美国有关方面已经下令在得克萨斯洲着陆地区进行搜索工作。设在休斯敦的美国宇航局控制中心已要求有关地区的居民,“如在达拉斯沃思堡附近发现航天飞机残骸,请不要接触,因为航天飞机上所用的燃料可能对人体有害,发现者应立即报告当地的执法当局”。在美国白宫总统府和美国宇航局所有设施目前都已下半旗致哀。
哥伦比亚号是在1月16日升空,开始其太空任务的。参加这次飞行任务的人员中包括了历来首位以色列宇航员拉蒙在内的7名宇航员。这是美国航天史上第三起巨大灾难,第一起是1967年1月27日阿波罗号飞船升空时爆炸,三名宇航员遇难;第二起是挑战者号航天飞机1986年1月28日升空时爆炸,包括一名女教师在内的宇航员全部遇难。哥伦比亚号是航天飞机第一次在即将着陆时发生的灾难。迄今为止,人类在载人航天活动中遇难的人数已增加到了22人。
据报道,在为期16天的飞行中,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机组人员共进行80多项科学实验。“哥伦比亚”号此次共搭载了包括中国在内的6个国家的学生设计的实验项目。除中国学生的“蚕在太空吐丝结茧”实验外,美国、以色列、澳大利亚、日本和列支敦士登等国学生也设计了实验项目,分别涉及太空飞行对蜘蛛、蜜蜂、鱼、蚂蚁等的生长及其习性的影响等。
哥伦比亚号是美国航空航天局使用时间最长的航天飞机,1981年成为第一架进入地 球轨道的航天飞机。在此后的十年里,美国航空航天局又建造了四架航天飞机,包括1982年开始服役、四年后发生爆炸事故的挑战者号、1983年的发现者号、1985年 的亚特兰蒂斯号和1991年替代挑战者号的奋进号。
主持人:欢迎大家继续收看《中国报道》节目。就美国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失事的有关问题,今天我们的演播室特别请来了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的副研究员陈有荣先生,陈先生,作为一个研究航天方面的专家,我不知道您听到这个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失事以后,您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陈:我的第一反应感到非常震惊,这是人类载人航天、人类探索太空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的悲剧,因为尽管是从我本人的意愿,很希望他们能够生还,但是根据载人航天历史的经验来说,发生这么大的事故,他生还的可能性非常小,后来报道也证实几位宇航员已经遇难。
主持人:从你们专家的角度,您觉得要发生这么一个大的事故,在空中解体,这么大一个事故,从专业来看,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才会导致这样的事情发生?
陈:关于这次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确切的原因,事情发生以后,美国政府立即成立了独立的调查组,正在进行各种细节的调查和分析,最终结果还没有公布,国内外有关专家对事故可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目前认为有这样几种原因,一种是防热瓦可能脱落了,我认为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主持人:防热瓦的作用是什么?
陈:防热瓦是隔热,因为航天飞机返回大气层的时候,由于和大气层激烈地摩擦,产生非常高的温度,可能造成机体的破坏,防热瓦起着隔热的作用,第二个原因就是载入的时候它的载入角可能发生了偏差,这种可能性还是有可能的。
主持人:您的意思就是说在操作方面有可能失误。
陈:有可能。第三个原因就是有可能在遭受了太空碎片的撞击,导致这次失败,我觉得这种可能性不是太大,因为如果遭受碎片撞击的话,它很早就会向地面控制中心报告。这样三种原因,现在目前还没有定论。
主持人:根据您的分析,哪一种可能性更大一点?
陈:可能是防热瓦脱落,载人返回的时候角度可能不一定对,这种可能性会大一些,甚至有人说跟恐怖有关。
主持人:现在美国政府说已经基本上排除恐怖的可能了。
陈:但是老百姓可能会有这种猜测,实际上从美国对航天飞机采取的安全保障措施上来看,跟恐怖基本上搭不上界,因为自从9·11事件以后,美国把航天飞机的发射,安全防护作为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来考虑,在航天飞机发射场的周围部署了各种设备和人员,来进行安全的保障,地面有防空雷达,空中有直升机和战斗机来护航,海上有战舰执勤,在发射场周围48公里以内,所有的民用航空停止飞行,所有48公里以内的航空机场要关闭,恐怖分子是即使有这种想法,也难以做到对航天飞机做恐怖的手段和措施。
主持人:航天飞机的发射,从安全的角度上来说应该要做到万无一失,哥伦比亚号曾经在去年的时候,因为某些方面的原因,推迟发射了,我不知道这个事情发生以后,人们可能会对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本身会有很多猜测,你有没有这方面的一些想法?
陈:航天飞机它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一个系统,有成千上万个部件,它的每一个部件都要求各个状态都最佳,要做到万夫一失,任何一个部件或任何一个很小的环节,要出现差错的话,会导致整个航天飞机失事,很可能的,实际上航天飞机这么多年,20多年的运行情况来看的话,除了86年那次航天飞机失事,一个重大的灾难性事故以外,几乎每次发射都有大大小小的各种各样的小的故障。
主持人:您说的是每一次发射其实都有故障。
陈:包括它发射以前、发射的时候,在轨运行、返回的时候,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这样那样或大或小的故障,但都不是致命性的,比较严重的是99年的7月份,也是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它发射上去五秒钟就发现,有一根电线包皮破损了,发射电线短路,导致计算机停止工作,这个计算机是控制航天飞机三台主发动机的计算机,是很关键很要命的,幸好航天飞机的三台主发动机有两台计算机来控制,这台计算机发生故障,备份计算机还能正常工作,使得99年那次哥伦比亚航天飞机还能继续升空,在轨完成任务,顺利返航,回来以后一查,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当时怀疑可能是电线老化,后来发现其他航天飞机也有类似包括奋进号等都有不同程度的电线老化问题,美国航宇局及时采取了措施,进行了电线的修复,及时排除了故障,类似这样的故障大大小小挺多的。
主持人:这次事故出现之后,对美国整个的航天方面的研究和发展,您觉得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陈:最直接的影响是对美国载人航天的影响,现在美国载人航天就是国际空间站的建造,是由美国牵扯头,有16个国家一起共同组建的,航天飞机是国际空间站在轨组装的主要的运载工具,现在哥伦比亚号失事之前有4架航天飞机,包括哥伦比亚号、奋进号等四架航天飞机轮流地往国际空间站运送部件,运送各种有关设备,这次哥伦比亚号失事以后,美国只有三架航天飞机,可能对组装国际空间站有比较大的影响,我估计有可能的话,美国可能还会再建造一架航天飞机。
主持人:有可能再建吗?
陈:有可能的话,就像86年的时候,一个航天飞机失事以后,美国又造了奋进号航天飞机来替补它,因为到目前为止,美国的航天飞机运输系统载人航天技术主要是航天飞机,它想研究更新的下一代的可充分使用的航天运载器遇到了很多困难,计划在不断调整,但是它去年10月份新做出的计划,航天飞机飞行到2015年,至少是2015年,它下一代的航天运载器才有可能投付使用。第二个影响就是可能对美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或者对世界各个国家的载人航天宇航员或者是与航天有关的航天工作者,信心是一个打击,但是这个事情也不是那么可悲、那么可怕,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也是正常的事,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难免的事,遇到这样的事,历史上这事也曾经发生过,这个事发生过以后,我们的探索太空的步伐也不会停止,也不会因为怕出现故障,发生灾难性事故我们就停止探索太空,实际上最直接的是今天晚上俄罗斯同样要发射一艘载人飞船,要往国际空间站上运输设备和燃料。
主持人:各位观众,就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失事,我们的演播室正在采访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副研究员陈有荣先生,欢迎大家继续收看。
主持人:既然像您所说的,对太空的探索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也许很多人就不明白人类对太空的探索究竟有什么样的作用?目前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
陈:人类探索太空是人类拓展生存空间必然的一步,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人类自古就有这种梦想,要跨越这个摇篮进入到空中,还要进入太空里面去,目前来讲,如果从大的太空探索来讲,我们日常生活从看电视、看天气预报、打电话等等,都跟探索太空是离不开的,通讯卫星、导航卫星、气象卫星,每天都为我们日常生活服务,可以说地球上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太空了,从小的方面讲,载人太空探索方面讲的话,探索太空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实际上前景是非常远大的,按照设想的话,人类还要冲上月球,甚至还要载人上火星,比较近的是太空旅游,太空旅游观光,在2001年美国的富翁已经花2000万美元到天上去转了一圈,在去年的时候,南非的一个富翁又上去了,接着后面还有计划正在实行,人类探索太空的求知欲或者是好奇心是没有止境的,这个还会继续探索下去。
主持人:也许人们不明白,这些宇航员都在太空上干了什么事?比如说这次哥伦比亚航天飞相就搭载了几十个实验项目,其中也包括中国学生他们设想的一些项目在上面,您能不能说一说这些方面的情况?他们都在干什么呢?
陈:宇航员在天上主要是进行各种科学试验,就拿这次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来说,它是一次科学试验的任务,它载有86项包括天气问题、流体力学还有生物学等等科学试验,其中比较注目的就是有6个国家的中学生设计的蚕、鱼、蜜蜂等生物试验,其中蚕在太空吐丝结茧这个试验就是由我们国家北京的一个中学同学设计的,他利用微重力因为太空和地面不一样,地面受重力影响,结丝过程可能在太空微重力情况下不一样,研究这个过程。
主持人:换一个环境来观察一个蚕吐丝结茧的过程。
陈:对,离开科学试验以外的话,还包括生物医学试验、包括人体上去以后,在微重力环境下对人体有什么影响,对人体的骨骼生长、发育有什么影响等等,还包括上去以后可以从天上对地观察,也可以进行天文观测等一些试验。
主持人:大家都知道这次哥伦比亚航天飞机上有七名宇航员,基本断定都是全部遇难了,人们对他们的生命当然非常惋惜,其实每个国家在培养一个宇航员方面都非常不容易,可能观众都非常想了解一下,一个宇航员他能够成功地飞上天,他的成长经历一般是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陈:一个宇航员他需要苛刻的条件,包括身体素质的,业务素质的,美国宇航员早期是从空军和海军里面挑选的,后来它也从科学家里面挑选一部分,现在美国宇航员比如航天飞机上,它分几类,一个是机长,负责整个航天飞机的指挥控制,一个是驾驶员,是操纵的,随飞机的一个工程师,负责维修,保障工作的。
主持人:这些人是不承担科学试验任务的?
陈:这些人也可以承担一部分试验任务,但另外一类就是专门的科学家,身体素质比较好的,经过训练以后也可以上航天飞机。
主持人:他们一般要经过什么样的训练?经过多长时间的训练?
陈:短的几个月,长的可能两三年。在选拔的时候,前面那几类,机长、驾驶员、随飞机的工程师,都是要从飞机驾驶员里面选拔,而且经过非常严格的训练,然后上天之前也要经过反反复复地面的模拟训练,然后才能上天呢。
主持人:就载人航天飞行来说,大家都知道美国和俄罗斯是处在世界领先水平的,除了这两个国家之外,当然中国现在也加入进来,不知道世界还有其他国家都在进行什么方面的研究?水平怎么样?
陈:现在除了美国和俄罗斯这两个大家以外,其他还有几个国家也在搞载人航天技术,比如说欧洲,它是在日本、欧洲、加拿大包括巴西,他们目前正在参加美国和俄罗斯牵扯头的国际空间站的组装活动,欧洲它是建了一个舱,叫作哥伦布舱,日本建了一个日本试验室,加拿大建了一个舱,巴西提供一个货架,他们通过与美国、俄罗斯合作,来发展自己的载人航天技术。
主持人:但是他们自己还没有单独完成他们自己的单独的飞行。
陈:原来计划就是通过先与美国合作,建立一个国际空间站,掌握相关技术后,再独立发展自己的载人航天技术,当时他们也有一些具体计划,比如说欧洲曾经准备研究航天飞机,日本也研究航天飞机,但是日本的航天飞机几经调整,目前也没有完全放弃,只是规模在不断缩小,加拿大他们也设想通过和美国合作,以后时机成熟的时候再发展自己独立的载人航天技术,在90年代载人航天发展曾经进入一个相对低潮,这些国家曾经相继放弃了独立的载人航天计划。
主持人: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放弃的?
陈:80年代初的时候,曾经对载人航天商业应用前景有一个比较乐观的估计,经过几年的摸索以后,认为载人航天还是处于探索试验阶段,主要还是应该把航天经费投入到应用的国计民生跟人民生活比较密切的方面,载人航天方面发展热潮有所退减。
主持人:什么原因又导致他们又热衷这个载人航天的研究呢?
陈: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是人类跨出地球摇篮向太空进军的一个必由之路,所以技术是必须要发展的,他们一直没有放弃,一直在发展,时机成熟他们还会发展自己的载人航天技术,这是一个必然,只是步伐有所减缓。
主持人:谢谢陈先生,谢谢您来到演播室接受我们采访,也非常感谢观众朋友收看这一期的《中国报道》。明天同一时间再会。
主持人:徐俐 责任编辑:朱同合 导播:滕双双 字幕:宁小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