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本期内容     往期查询         



伊拉克局势再起波澜(2003年2月16日)


  主持人: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中国报道》。当地时间2月14日,联合国监核会主席布利克斯向安理会提交了伊拉克武器核查的最新进展情况报告。报告既肯定了对伊核查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同时也认为伊拉克仍然藏有违禁武器。对于这份报告,原本已经在是否对伊动武问题上分歧严重的国际社会反应不一。特别是美国和伊拉克两国的态度更加耐人寻味。围绕伊拉克局势的最新进展,我们随后将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的陶文钊副所长和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的张晓东研究员。

  新闻:

  2月14日,联合国5个常任理事国,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的外长都亲临联合国总部,与安理会其他成员国外长一起,共同听取联合国监核会主席布利克斯向安理会提交伊拉克武器核查的最新进展情况报告。对于联合国核查小组的这份报告,各国反应不一。

  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指责说,伊拉克最近向联合国做出的让步,是对国际社会耍的新“诡计”,核查进程不能无休止地继续下去。法国外长德维尔潘讲话认为,安理会对伊拉克的武器核查需要更多时间。他说,现在使用武力是不正当的。可以有不通过战争解决问题的方法,即通过核查解除伊拉克的武装。

  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表示赞同德维尔潘的意见,他指出,核查工作进展得相当顺利,“而且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他表示,“可以动用武力,但只有在所有其它手段都用尽的情况下才能使用武力”。

  中国外长唐家璇表示,国际社会面临的重要任务,仍是继续落实安理会1441号决议。应该给予核查人员必要的时间。伊拉克应该尽快兑现承诺,并严格、全面、切实履行安理会有关决议,以实际行动表明愿与国际社会合作的诚意。

  包括墨西哥在内的其他与会的安理会成员国外长则试图采取不偏袒任何一方意见的态度。在联合国核查小组向安理会提交了第二份报告后,美国与伊拉克的态度耐人寻味。由于报告中没有证据证明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美国随即改变策略,取消向安理会提交向伊拉克动武的决议案。白宫发言人弗莱舍也表示,布什总统对伊拉克顺从国际社会的意愿,真正的解除武装,并避免美国用武力来解除伊拉克武装表示乐观。但是,就在14日当天,布什政府公布了《打击恐怖主义国家战略》,表示美国将把战斗引到恐怖分子所在之处,并且在必要的时候单独行动。美国驻华大使雷德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在必要的情况下,美国将会采取行动。

  美国驻华大使 雷德:现在国务卿鲍威尔已从纽约回到华盛顿,他将与布什总统商量下一步是否应该再次向联合国寻求通过第二个决议的方案,如果第二个决议迟迟不能定,我们就有责任与盟国一起解除萨达姆的武装,如果萨达姆自己不去解除的话。

  就在布利克斯向安理会提交报告前几个小时,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发布一项总统令,宣布禁止进口和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伊拉克副总理阿齐兹也在2月14日向罗马教皇保罗二世承诺,伊拉克政府将同国际社会合作解决伊拉克问题。今年1月11日刚刚抵达北京的伊拉克新任驻华大使穆瓦法克·马哈茂德·贾西姆·阿尼认为,伊拉克需要的是公正与事实。

  伊拉克驻华大使 穆瓦法克·马哈茂德·贾西姆·阿尼:我们只希望在布利克斯和巴拉迪提交的报告中,能保持公正与事实,我们并不需要超出公正与事实的范围,他们应保持客观、专业的立场,如果能这样,我想伊拉克就会向世界明确表示我们并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联合国监核会主席布利克斯在2月14日向安理会提交的报告中称,没有发现表明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任何证据,但他还不能排除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种可能。同时,布利克斯对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上周向安理会提交的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新证据提出质疑。布利克斯警告说,伊拉克应该“直接解决”一些严肃的问题:将其库存的炭疽菌、神经毒剂VX和远程导弹等非法武器销毁干净。

  根据联合国的有关安排,今后一个月内,安理会还将就伊拉克问题继续举行一系列重要会议。2月18日,安理会将再次召开伊拉克问题公开辩论会,所有联合国成员国都可以发表意见3月1日前后,布利克斯和巴拉迪将向安理会提交关于对伊武器核查工作最新进展情况的第三份报告。伊拉克局势会向何处去,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主持人:观众朋友,欢迎继续收看《中国报道》。结合联合国监核会主席布利克斯向安理会提交的第二份核查报告,围绕目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伊拉克问题,现在我们开始采访陶文钊教授和张晓东教授,首先欢迎两位嘉宾到演播室来接受我们的采访。这次布利克斯向联合国提交了第二份核查报告以后,引起了各方不同的反应,我觉得这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美国的变化,因为在这之前我们知道美国在起草一个关于对伊动武的决议案,准备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但是在听取了布利克斯的报告以后,美国马上改变了态度,不再向联合国提交这个对伊动武的决议案,陶教授,这个问题首先您能不能给我们解释一下,这是不是意味着美国的军事战略或者是态度发生了转变?

  陶:我觉得在有没有联合国第二个决议这个问题上,对美国来说有上中下三策,上策就是安理会通过第二个决议,授权美国军事打击伊拉克,这是美国最希望的,如果有这样一个决议,美国在国际上就站住脚了,它有联合国的授权,而且像英国和其他一些美国的盟国,就是跟着美国去参加军事打击的国家,他们可以向国内的民众去解释,它可以动员民众广泛的支持,这个是上策。下策就是联合国有第二个决议,但是这个决议没有授权美国军事打击伊拉克,反对美国授权打击伊拉克。中策是没有第二个决议。现在的形势我们看出来已经很明显,一直到现在为止,法国和德国提出了建议,他们要向伊拉克增派武器核查人员,还要向伊拉克派蓝盔部队,要给在伊拉克的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更多的时间。在布利克斯提交了第二个报告以后,在安理会的15个理事国中间,我们看到只有4个理事国,常任的非常任的,只有4个理事国支持美国军事打击伊拉克,其他的11个理事国都是不支持军事打击伊拉克,认为还应该用和平的手段来解决伊拉克的问题,认为解除伊拉克的武装还有别的手段,那就是让联合国的武器核查人员继续查下去,中国也是持这种态度。在这种情况之下,美国的上策显然是达不到了,就是说安理会通过授权美国军事打击伊拉克的第二个决议,这个上策恐怕是美国达不到的,而有可能如果要第二个决议的话,最后是不授权美国军事打击伊拉克,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我觉得美国宁可没有第二个决议,它就有第一个决议,然后它根据它自己的解释,在上一次布利克斯提交第一个报告的时候,美国的结论已经有了,表明伊拉克已经实质性地违反1441号决议,已经实质性违反伊拉克要销毁所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义务,第二个决议提交以后,我们看到英国的外长也说了,伊拉克已经实质性地违反了联合国的决议,所以在美国和英国,他们认为他们现在要发起军事打击,他们已经有理由了,即使别的联合国的安理会的理事国不赞成,他们也可以这样打。

  主持人:就是说美国还是坚持原来自己所采取的这个战略,认为没有必要再提交这样一个决议案。

  陶:美国的军事打击伊拉克这个决心已下,不管联合国有第二个决议还是没有第二个决议,不管布利克斯他们的报告怎么说,不管安理会里有多少理事国反对,美国这个军事打击伊拉克的决心是不会改变的。

  主持人:张教授,您觉得在这种情况下,联合国监核会对于伊拉克的武器核查工作,它的必要性怎么样来评价?

  张:我觉得武器核查像刚才陶老师讲的,武器核查进行的怎么样,应该跟美国是否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这两个问题我们应该分开来看,武器核查就是在大部分的国际成员看来,它是一个来检查在过去从1998年以后中断这三年多以来,伊拉克武器的发展情况,重新做一个确认和检查的过程,但是对于美国来讲,它从来没有认为这个武器核查是它作出军事打击或者不打击伊拉克这样一个前提的条件,所以我理解目前的情形局势来看,就是说对于美国来讲,布利克斯提出的这个报告,最多只能是说它在动员国际舆论,在说服国内民众这种反战的情绪,在使得美国的军事行动变得更加合理,这个方面能够有一些作用,并不是说这个决议是美国对于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下不下决心的一个关键性的指标。

  主持人:您觉得是要把两个问题分开来看。陶教授,您觉得下一步这个局势会怎么发展呢?

  陶:下一步的局势,联合国还要进一步就这个问题进行辩论,而且不光是安理会理事国,包括其他的会员国一起都参加,还要进行辩论,这是一个趋势。第二个趋势一些国家的外交努力还会进一步地进行,美国还会进一步地进行外交努力,美国现在包括布什总统在跟各国的首脑打电话进行联系,希望说服尽可能多的国家跟美国一起干,欧洲国家像德国、法国,他们的外交活动也还会继续进行,就是说他们还是继续反对军事打击伊拉克,希望继续通过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来解决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问题,第三个就是阿拉伯国家的外交活动,我觉得也还会继续进行,也还是希望避免伊拉克战争,所以我觉得这些外交活动还会进一步地进行,从伊拉克方面来说,它现在也是做两手准备,我们看到了伊拉克它最近是允许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使用美国的U2侦察机,当然它提出一些条件,你什么时候用U2侦察机你要告诉我,你飞行的高度你要让我知道,它说这个理由是为了保证飞机的安全,另外就在布里克斯提交报告前两三个小时,萨达姆已经下了命令,要禁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生产和进口,这是一个方面。就是说伊拉克还要尽可能地做一些努力,甭管这些努力是布利克斯说的是消极的努力还是积极的努力,但是它还要做一些努力,表示我跟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是配合的,另外一方面伊拉克当然是在备战,毫无疑问,它在积极地准备战争,有消息说,据说伊拉克已经向南部地区运输了很多很多的炸药,准备一旦战争爆发,就把南方的油田炸毁。另外当然在伊拉克周边的国家,这种战争的准备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尤其是土耳其,土耳其在北约里,要求北约启动保卫土耳其的程序,但是北约国家也有分歧,所以下一步我觉得很多很多的活动会要进行,这些活动都是两个方向,一个方向希望避免这个战争,一个方向是准备战争要爆发,甚至包括联合国里,都已经在考虑如果发生战争,怎么样对伊拉克进行人道主义救援,所以下一步我觉得世界上会有许许多多的活动,围绕着可能爆发的伊拉克战争。

  主持人:就是从下一步局势情况来看,还是非常复杂的。张教授,怎么样才能把下一步局势发展看得更明白一点?到底在备战的和反战的甚至是不希望或者说是避免战争的,这两个势力上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势?

  张:这样一种情形,实际上一方面我们感到大战即将来临,就是海湾地区美国在这个地区的军事力量已经部署了十多万,但是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各个国家采取各种各样和平的办法,来消灭这种战争的气氛,但是从目前这种情形来看,刚才像陶教授也讲到了,就是这种战争是以美国它的决心和信心为前提的,是以它对海湾地区局势的判断,以及它对自身安全问题的这种判断为前提的,而没有更多地照顾到国际社会的舆论,也没有照顾到在这个地区其他阿拉伯国家或者周边国家的利益,也没有照顾到它在欧洲一些传统盟友的利益,更多的是从美国自己一些政治上的判断来出发的,由此我觉得目前这种情形,就是这个报告提交以后,双方这种斗智斗勇或者说还要斗狠,这样一种情形还会持续下去。

  主持人:观众朋友,就目前的伊拉克局势问题,我们正在采访两位专家,稍后我们将接着谈,欢迎您继续收看。

  主持人:其实两位刚才在谈这个事件本身的过程中,已经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美欧之间的分歧的问题,现在美欧之间可以说以法国、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尤其是北约里面的法、德和比,在援助土耳其这个问题上,和美国的分歧已经是非常明显了,有这样的分歧,会不会影响美欧之间的这种战略关系?另外真正的如果是美国采取了单独的军事行动的话,对未来美欧的战略关系会有什么样致命的影响?

  陶:我觉得是有影响的,去年9月份我在美国开一次学术讨论会,美国国务院的一些官员,对于冷战以后美国跨大西洋关系的削弱都感到震惊,认为这是冷战以后的一个新的现象,从布什当政以后,我们看到美欧关系继续出现麻烦,我觉得有几个原因,一个原因是一些欧洲国家对于布什政府,对于美国所搞的单边主义的不满,我们知道从布什当政以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退出京都议定书,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不支持生物武器的公约的议定书等等,这些事情美国都没有和欧洲盟国好好地协商,它想做它就做了,欧洲盟国很不高兴,很不愿意。第二个是有一些欧洲国家,比方说法国,它历来是要表示自己独立性的,它不是完全听从美国、跟着美国干的,现在欧洲我们知道欧盟一体化的进程,在冷战以后进展得很快,一体化的欧洲它希望在世界上发挥更大的影响,所以他们不希望在任何事情上都跟随美国,都听从美国的指挥棒。

  主持人:是不是美国也不希望看到一个统一的欧洲?

  陶:这个事情很难说,但是美国确实不愿意看到一个欧洲对美国提出挑战。第三个我觉得还有这些欧洲国家国内政治的原因,我们知道像法国、德国的民众,他们都是反对伊拉克战争的,他们的政府要表达民意,所以他们也反对这场战争,主张和平解决,但是还是有一些欧洲国家是赞成对伊拉克的战争,是支持美国立场的,比方英国,那是美国历来的一个最可靠的盟国,有一些东欧国家,像保加利亚、捷克这些东欧国家反而支持美国的立场,我觉得这个跟这些国家的转型有关系,因为一方面他们现在或者是刚刚加入北约,或者是迫切地希望加入北约,所以他们希望美国军事上的保护,而希望跟美国的关系搞得更紧密点,第二个他们原来是社会主义国家,现在他们转到美国一边去了,所以他们从意识形态上来说,希望更靠近美国一些,所以在欧洲国家内部也有分歧。这次在北约内部关于所谓默认程序,关于军事保卫土耳其这个问题上的分歧,我觉得这显然是在北约内部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从北约1949年成立以来没有过的事情。

  主持人:54年来好像是第一次产生分歧。

  陶:对,前些时候我们国内关于北约东扩也有一种争论,有的觉得北约东扩了,美国是不是就更容易控制世界,北约更强大了,打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或者说甚至对中国的关系也有影响,另外一种观点,就是北约的东扩未必见得北约就变得更加强大,实际上在冷战结束以后,传统的这种集团政治在发生变化,我们看到在冷战的时候不会有这种情况,不会有现在德国和法国出来跟美国唱反调,公开唱反调,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这个集团政治是发生变化,传统的盟国关系发生了变化,实际上北约现在我觉得是越来越变成一个政治性的组织,而不是一个军事性的组织,同时随着很多比较弱小的国家,像新加入北约的一些国家都是比较弱小的,他们是需要北约的一种保护,需要一个保护伞,随着这些国家加入北约以后,北约实际上在军事上变得比以前效率更低。

  主持人:总之虽然有这些分歧,但是美国还会一意孤行,它不会顾忌这些分歧。

  陶:对,美国不会顾忌这些分歧,拉姆斯菲尔德说得很明白了,如果这次北约不跟着我们一块干,我们可以跟其他一些国家一起干。

  张:刚才陶教授从一个更广泛的美欧关系,对全球的一些包括冷战结束以后对盟友这种关系的判断,以及从大的范围讲,我想强调的一点就是说,这次围绕中东地区,围绕着伊拉克问题,美欧所展开的这种分歧,我觉得这种东西可以更多地从地缘上来做一些理解。

  主持人:也是跟中东的地缘、地理有关系。

  张:中东这个地区,对于美国、对于欧洲在冷战结束以后,这个重要性变得有一些不一样了,在冷战期间,由于这种东西方这种对峙,他们都属于西方阵营,这个我不用再重复它,冷战结束以后,中东这个地区,对于美国、对于欧洲,这种地缘政治上的变化是比较大的,从石油、对石油的需求,从对恐怖主义的担忧,从对难民问题的担忧,从对两个地区就是美国跟欧洲、美国跟北美地区的政治、经济来往,这方面关系的不一样来做出一些判断的时候,欧洲和美国存在着根本的分歧,我只举一个例子,比如说难民问题,由于地缘上中东更靠近欧洲,所以中东地区的任何风吹草动,任何国家的这种内部的经济或者政治上的动乱,都会对欧洲在难民问题上产生重大的影响,往往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一些问题,它在针对中东问题的一些态度,由于处理的跟欧洲分别很大,造成了中东地区更多的矛盾,使得中东地区的稳定受到更多地挑战,因此欧洲更多地感觉到,中东地区对它来讲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好多难民比如说经过土耳其,经过地中海,很容易进入欧洲,难民问题对欧洲国家来讲,对于它的社会整合,对于它的社会稳定,对于国内极端民族情绪的这种走向,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所以单单从一个难民问题来讲,美国跟欧洲在对待中东包括像波黑这些地区,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从波黑的经历,就是美国采取军事行动,打了就走,把战后重建的重担留给联合国、留给欧盟来做,让欧洲不堪重负,也担心中东地区再出现这样一个烂摊子的话,让欧洲很难接受,另外从石油、从安全、从其他问题,我觉得整个来讲,就是在冷战结束以后,在美国跟欧洲的眼里中东的位置已经变了。

  主持人:关键是有利益在里面。

  张:对。

  主持人:今天咱们就相关的话题先谈到这,非常感谢两位专家到演播室来接受我们采访,谢谢你们二位。观众朋友,刚才两位专家都谈到了,看来美国一意孤行,军事打击伊拉克的决心是不会改变的,但是人们不应该忘记,战争一旦爆发,对谁都是没有好处的,我们还是期待着和平的曙光能够出现。好,今天的《中国报道》节目就到这里,感谢您的收看,明天同一时间再见。

  主持人:王世林 责任编辑:陶跃庆 导播:滕双双 字幕:宁小鸿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