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消息:教育是本次“两会”上的热门话题,多位代表委员呼吁,我国的教育应当从目前侧重高等教育的“精英型”向侧重职业教育的“普及型”转变。
全国政协委员、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王军伟对这样一组数字表示忧虑:我国现有一支7000多万人的技术工人队伍,其中高级工只占3.5%,而发达国家一般在20%以上。他说,在很长一个阶段内,我国经济的竞争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果身为产业主力的技术工人素质不过关,我们的优势就会大打折扣。而要求这些工人都接受高等教育是不现实的,加强职业教育是提高其素质的有效途径。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已有17000所,在校人数1146万人,这样的规模来之不易,但与目前的需求相比还很不相称。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农业大学校长刘大群从另一个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思考:农村“智力流失”严重。如今一年一度的高考,几乎将农村最优秀的人才选拔殆尽,而且极少分配回来。农技专家去村里给农民讲课以后,最普遍的反映是“困难”,很多农民连听懂讲解的基本素质都不具备。有人形容现在农技推广网络是“人散、线断、网破”。如果不及时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农业现代化任务由谁来承担?
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厚宏认为,“三农”问题一个重要方面是教育问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与城镇居民的差距正在日渐拉大。如果不加强农村职业教育,他们的素质不提高,怎么能提高收入水平?没有一批掌握农业技术的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怎么能落实?现在我们加快城镇化进程,假如农民没有一技之长,进了城也难以生存。
王厚宏代表认为,目前教育投入存在着严重的“贫富不均”:一些名牌大学一年的经费动辄10几亿、20几亿元,超过了某些省份全省教育经费总额。而农村教育、职业教育受重视的程度更是远远不够,近几年高校规模的扩大,在客观上影响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他认为,在重点高校发展的初期,国家对它们加大投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是理所应当的,但是现在,教育投入已经到了由“精英教育”向“普及教育”转移的时候。
王军伟委员说,人们对职业教育重要性和现实性的认识还很不到位。必须看到,现在中国人受教育的平均年限不到9年,义务教育尚未完全普及,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大众化短期内难以实现,全国每年有六成高考毕业生上不了大学,职业教育仍是多数中国人的必然选择。
他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尽快出台引导措施,在政策上体现职业教育的地位,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宣传,改变人们盲目追求高学历、歧视职业教育的偏见。他还建议加大就业准入制度推行力度,要求技术职业和工种全面落实持证上岗制度,清退不合格打工人员,以促进就业者接受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刘大群代表则针对农村职业教育提出了“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的设想:从每个村选拔一到两名具备一定文化基础的农民,到农业大学进行为期两年的脱产培训,使其成为素质较高的村干部或科技示范户,带动其他农民致富。学费由从中央到本村各级财政、学校、个人分摊。所学课程,根据每个学生来源地的农业结构、生产条件分别设计,去掉数理化外等一般性课程,增收市场营销、法律等科目,目的是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并解决“留得住”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