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离我们只有一步之遥?
在今年的“两会”上,令代表委员们心忧的事又多了一件,眼瞅着数以百万计的失业人口在增加,城镇失业率的比例在逐年攀高。尽管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在工作报告中说,今年我国将新增城镇就业岗位800万个以上,但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的信号仍表明失业率在逐年攀升。从2001年城镇失业率3.6%到2002年的4%,再到今年力争控制在4.5%以内,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随着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的逐年增多,每增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数以百万计的人口失业。人们不禁要问,5%的底线还有多远?是否明年就是最后的期限?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赵湘平面对这个问题也是难以直面回答,“当前就业形势只能用十分严峻来形容,不仅城镇就业,农村就业和失业更是我们担忧的。”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和平区人大副主任欧成中也面色凝重地表示:我们国家就业形势相当严峻,一个是国有企业正处于转轨时期,改革造成大量失业人员需要再就业,二是农村大量人口要向城市流动和转移,三是我们每年还要新增一千万的新生劳动力,三个方面造成了就业形势的严峻,而且即使按专家计算,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拉动150万人就业,按今年报告中所说,将新增就业800万个,但矛盾还是很大。当前我国不仅每年有2000万人需要就业,城市里还有1000万下岗职工没有实现再就业,这里面有很多人年龄偏大,技能比较单一,重新就业在知识、技能上都有些不适应。因而,国家今年把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是比较客观的。
尽管是用“比较客观”四个字,但言外之意,就业形势的难度和形势真是到了十字路口。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郑功成坦率地说,“失业率的持续攀升在现阶段将难以避免。” 正如欧成中委员所说,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召开了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这是多年来没有开过的一个会,这表明党和国家领导人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就业与再就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已经到了不能不解决的地步。
据统计,到2001年底,全国人口总数为127627万人(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从业人员为73025万人,劳动力参与率为77.03%;城镇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32.8%,乡村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67.2%。
郑功成认为,当前我国劳动力资源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将处于严重过剩状态。而且宏观方面的数据也表明,未来将有以亿计的劳动者需要从第一产业转移出来,即还需要创造以亿计的新的就业岗位;而在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中,2001年底职工人数只有10792万人,这意味着大多数劳动者游离于正式的劳动组织之外,就业岗位的不稳定性日益明显。即使是在职工队伍中,国有企业还将大规模裁员,一些优势企业因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竞争压力也不能例外。因而失业率的持续攀升在现阶段将难以避免。
业内的专家人士分析认为,从宏观和微观的数据来看,当前每年新增劳动力数远远大于就业岗位增长数的情况下,失业率在近年内仍会向上攀升。5%已经离我们不远。
如何确保5%不突破?
正如经济学家所预计的那样,如果我国能保持8%的经济增长,则每年能新增1000万个就业岗位,因而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就是对付失业率增长的最佳“药方”。而这有待于我国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
官方的“药方”非常明确,第一就是发展服务业以扩大就业和再就业。这一点,官方似乎与民间想到了一块。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连锁经营协会副会长、步步高连锁超市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填对记者说,当前国家应该给民营经济更多的政策支持,使民营经济享受合理的地位,这样才能刺激和鼓励民营资本的投资,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而且民营经济在实现再就业方面的容量是不可估量的。
全国政协委员欧成中也建议,扩大就业的一个主要出路就是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发展,这方面能吸纳很多的就业。另一个方面是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欧认为,我国当前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仍比较低,只有30%多,而印度都有50%以上,以至目前我们有很多社区服务业还没有人来做,因而要加大服务业的发展,加强对就业和再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力度,扩宽服务类型和培训领域,努力挖掘市场未开发的岗位。欧成中从天津和平区的实践估计,一个社区,基本能够安排6-8人就业。
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宜勇建议,当前国家在就业政策上要向“三非”就业倾斜。一是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为农业大量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二是大力培育非公有制企业,为大量企业富余劳动力消化创造环境;三是提倡非正规就业,为纠正劳动力市场失衡创造新的途径。
全国人大代表郑功成则认为,我们不仅要考虑城镇新增劳动力、结构调整中需要转移的劳动力和迫于竞争压力不断裁减的劳动力的就业岗位,还要考虑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大规模转移的就业问题,城镇劳动力与农村劳动力构成了我国现阶段乃至相当长时期内的双重就业压力,就业不足必然直接地影响到城乡居民的收入状况与生活状况的改善。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莫荣提醒说,今年就业压力来自四个方面:新生劳动力增加。由于受人口出生高峰的影响,“十五”期间新达到劳动年龄的新生劳动力较“九五”平均每年多290万人;虽然入世给我国新增了一些就业岗位,但由于企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失业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下岗职工再就业率不断降低,失业人员不断增加;农村劳动力流动增加。
实际上,说到底,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才是解决就业的根本所在,如何做到宏观与微观的最有力协调将最大力度地解决就业和再就业。正如欧成中委员提议的一样,作为政府,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将国家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