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分别于2003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3月5日上午,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CCTV-1、中文国际频道CCTV-4、英文国际频道CCTV-9并机进行了现场直播,每套节目根据自身特点在人民大会堂现场信号前后进行了节目包装,8:45—10:45为时两个小时的直播,节目设计合理稳健,镜头衔接紧凑流畅,前后转换顺畅自然,画面与稿件对位准确,打响了中央电视台““两会”电视现场直播报道的头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也进行现场直播,全国各省级电视台、广播电台上星节目和主频道(频率)同时转播了中央电视台、中央电台现场直播节目。 海外媒体对人大开幕式广泛关注,共有73个国家和地区的218家电视机构转播或部分使用了中文国际频道CCTV-4、英文国际频道CCTV-9的节目信号。3月6日下午3点,外交部长唐家璇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800多名中外记者并答记者问,我台也进行了现场直播。
中央电视台结合此次“两会”是换届大会等特点,确定了现场直播报道准确、庄重、凝练的总体风格。节目设计时充分考虑观众收视需求,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CCTV-1)根据会议特点,在节目开始前提前15分钟开出播出窗口,由主持人罗京在后方演播室介绍本次大会意义、议程、新一届代表的构成特点分析等,播出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构成特点》两个短小精悍的专题片;结尾进行了5分钟的述评,在第一时间推出了朱镕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要点摘编。中文国际频道CCTV-4、英文国际频道CCTV-9根据海外观众收视特点,进行了时效性和现场感强的精心包装,引导收视,服务收视。
中央电视台在2003年“两会”报道时,从事先准备到实际运作都注重切实改进报道文风,在新闻节目采编和播发时,增强新闻性,增强贴近性,有了一些创新的举措,在全力保证程序性报道内容的同时,安排播出了反映辉煌成就、经济建设、重点工程进展等动态报道,增大了服务性新闻的比例,每天都报道海湾局势的最新进展,使节目整体的信息量较比往年明显增加,版面丰富多彩。
在现场直播的前后包装、新闻、专题、特写等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充分考虑观众的收视习惯和收视需求,充分运用三维动画片头、图标、图表、提示字幕等电视手段进行包装,使节目层次分明,使版面鲜活生动,减少了新闻过长带来的冗长感。如3月3日政协开幕式的报道中,将过去的整条10多分钟的新闻拆分成三条播出,使人感觉层次分明,内容清晰。
政协开幕式的新闻特写《新老合作谱华章 意气风发踏征程》采用了会内会外相结合、相呼应的采访汇编方式,形式新颖。《新闻特写:感受两会用车新气象》,以两会车辆向人民大会堂进发过程中,发自北京主要交通路口的实时报道,反映了“两会”组织者切实为群众出行着想的新举措,从点滴处折射出了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新变化。近几天还播发了《春寒料峭雪纷飞--我国西北地区普降春雪》等动态新闻,增强了报道的服务性和贴近性。中央电视台努力改进文风的各种举措,有效提升了“两会”宣传报道的传播效果。(韩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