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人大代表高度关注"性别歧视" 呼吁禁止家庭暴力

央视国际 (2003年03月08日 23:08)

  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 尽管并没有比例太高的妇女感受到日常生活中“性别歧视”的明显存在,但是,这个问题仍不时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3月8日是国际劳动妇女节。每年此时,备受关注的“两会”恰好在北京进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每年都会提交数量不等的关于消除“性别歧视”的议案、提案和建议。

  今年“两会”开幕只有数天时间,但在人大代表提交大会的首批88件议案中,就有4件反映和呼吁关注女性性别歧视。内容涉及“延长女性法定退休年龄”和“禁止家庭暴力”等。

  来自上海的李葵南等31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交的议案说,中国实行的男性退休年龄为60周岁,女性为55周岁或50周岁的规定,已越来越不能适应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妨碍了妇女获取平等劳动权利的机会和女性人力资源的开发。建议逐步推行身体健康,能适应工作要求的,女性本人自愿也可以到60周岁退休的政策。

  而另有30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交的议案说,对婚姻法修正案中新增加的“禁止家庭暴力”的条款没有对“家庭暴力”提出明确界定,表示不满足。因为“一些虽然被殴打却尚未构成轻微伤或轻伤的行为,得不到处罚。”他们建议在该法中对此作出法律界定,使执法部门在处理婚姻家庭暴力行为时有法可依。

  只要对中国的传统和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性别歧视”在中国“积淀深厚”。男尊女卑在封建社会是一种基本伦理秩序和普遍观念。妇女不仅在政治、教育和婚姻生活中难以享受与男性平等的权利。而且,即便在日常生活中,也被要求作出比男人卑微的表现。比如,在中国古代,女人不辞辛劳做完了饭菜后却得不到与男人一起上桌吃饭的权利。

  全国人大代表、教育专家任继长说,正因为在每个细节上都强调了“男女差别”,中国社会自古以来的性别歧视已“深入骨髓”,甚至连不少女性都认同,无力也无心提出异意。直到新中国成立,“男女平等”才慢慢开始成为主流观念。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宣传、教育和渗透,中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不少西方的学者和专家甚至认为,中国社会目前对性别歧视的关注度和干预度不比西方国家逊色。

  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对“性别歧视”的关注已经涉及到政治生活、家庭生活、就学就业、劳动待遇、人格尊重等方方面面。北大社会学系研究生丁凯说:“社会性别意识是需要启蒙的。我衷心期望在新世纪里能普及这种启蒙教育,给女孩的成长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宽松的氛围,从而促进两性平等的进程。”(潘海平 张乐)

责编:柳博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
闁稿繐鍘栫花鐝籆TV | CCTV.com濞寸姴顑囩划锟� | 濠㈤鍠涢~瀣閸濆嫬顫旈悹褍瀚花顕€宕掗妸銉У閹艰揪鎷� | 闁绘鐗婂ḿ鍫熺珶閻楀牊顫� | 婵炲娲栫欢銉︺亜妤e啯锛栭柨娑欒壘濞撱倝骞嬮幇顒備紣閻㈩垰鐗呯花銊╁礉閳╁啫顣� | 闁艰鲸姊婚柈鎾箣閹存粍绮� | 妤犵偛鐏濋幉锟犲嫉瀹ュ懎顫� | 闁告瑥顑嗛崕蹇涙煣閻愵剙澶�
 濞戞搩鍘煎ù妤佺▔椤撶偑浜烽柣顫祷椤宕i敓锟� 闁绘鐗婂ḿ鍫ュ箥閳ь剟寮甸敓锟�
濞存粎鎮侰P閻犲浄鎷�060535闁告瑱鎷�  缂傚啯鍨崇粭鍌涘閻樿櫕灏¢悷娆忔閹鎳為崒婊勭獥閻犱胶枪瑜拌尙鎷犳担绋垮▏ 0102004
缂傚啯鍨块妴澶屾媼閹规劦鍚€闁挎冻鎷�濞戞搩鍙€椤鈻介崘鍙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