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社会周刊]寻访中国工业遗产③—小镇里的百年遗影(组图)

 

CCTV.com  2007年12月03日 11:06  来源:  

这里印证了工人阶级的辉煌
   
翻开中华民族的近现代史,人们不难发现,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民族工业、国外资本工业,以及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都在中国大地上留下了大量各具特色的遗产,由此构成了中国工业遗产的主体,形成了一个时代的记忆符号。
   
从中国工业遗产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时代的印迹,一段社会经济发展史,一幕曾遭受凌辱和侵略的悲剧,一部不屈民族浴血奋战的纪实,一曲工人阶级发愤图强的凯歌……保护和利用中国的工业遗产在于传承历史文脉,帮助人们翻开以工业为标识的历史陈页,让人们在了解和追忆中,感受中国工业的百年沧桑与巨变,印证中国工人阶级的历史辉煌。
    

   

横道河子的俄式机车库

    中东铁路建筑群集聚在一个百年小镇,小镇的名字叫横道河子。
   
横道河子位于黑龙江省海林市西端30公里处。这个不起眼的老镇没多大,它南北长,东西窄,不过是夹在两山之间的一道沟,方圆仅5.8平方公里。
   
由于这里保存有中东铁路开建时留下的俄式机车库、大白楼、铁路治安所、圣母进堂教堂、小木屋以及海林火车站等百年建筑,小镇因此名声籍甚。
   
一座座历经风雨剥蚀又颇具异域雍容的俄式建筑如历史碎片般断编残简地在小镇堆栈。透过这些百年遗影,人们似乎可以看到100多年前,伴随着中东铁路訇然嚣尘的问世而衍生的悲怆与苦涩,在寒光铁轨与冷色车轮的撞击中,回眸一段血写的历史。

(一)
   
在横道河子,俄式机车库算得上是“巨无霸”。它占地面积大约有5000平方米,机车库面积有2160平方米,可同时装进15个火车头。
   
如今的机车库仍残遗着当年的威严与霸气。15个高约五六米的拱形库门以扇形状依次排开,每个门洞前都有一条铁轨与库外30米处的机车分道盘连在一起。火车头要进哪个门,圆盘一转,开进去就是了,非常科学。
   
海林市文物管理所副所长阎星光先生告诉记者:“这种俄式机车库设计合理,使用方便,造型美观。牡丹江铁路分局机务段一直在沿用。直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蒸汽机车的逐步淘汰,横道河子机车库才退出历史舞台。”
   
记者看到,机车库虽挂有重点文物保护的牌子,但因多年遗弃,库内已衰草丛生,有些库门也已斑驳残破,最边上的两扇已经丢失,原有的机车分配盘被拆卸后变成了水池。
   
尽管机车库没有了当年的弘景,但库前纵横交错的铁轨就像历史的经络,让你从中触摸到这里曾有过的脉动。
   
十九世纪末,曾逼迫清政府签订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掠夺了我东北、西北144万平方公里的沙俄帝国,不甘英美日等列强正在远东国际舞台上激烈角逐,也为了实施蚕食亚洲的“黄俄罗斯计划”,1891年,沙皇开始修建一条贯通整个西伯利亚的大铁路。
   
这条被俄国视为“脊柱”的大铁路,西起莫斯科,跨越八个时区和16条欧亚河流,沿途经1000多个车站,向东一直通往日本海沿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总长9200多公里。
    1896
2月,大铁路终于修到了后贝加尔地区的上乌丁斯克。按原计划,应在俄国的境内从这里往东经赤塔、斯列谦斯克,沿石勒喀河至波克罗夫斯基,再沿黑龙江北岸至伯力,与乌苏里铁路接轨后到达海参崴。但这是一个“弓背”形的曲线,而且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
   
于是,当时的沙俄财政部长维特提出一个改变线路走向的新计划:让铁路横穿中国东北的黑龙江、吉林两省,沿“弓弦”取直线。这样,不但可以缩短1038公里的线路,避开施工难度大的地段,还可以通过修筑和经营这条铁路直接控制中国东北地区,加强沙俄与英、日帝国在中国争霸的实力。
   
此想法得到一心想要建立“黄俄罗斯”的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支持。凭着1895年“三国干涉还辽”的“功绩”,沙俄琢磨着如何向沉疴绵惙的清政府提出“借地造路”的要求。
   
为此,他们在寻找合适的机会和场合。
    1896
526日,是尼古拉二世举行加冕典礼的日子,他指名道姓地让清朝政府派李鸿章率团来彼得堡参加庆典,想借这个机会向清廷提出“借地造路”。
   
因甲午战争失败而签下《马关条约》,在唾骂声中被罢了“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官职的李鸿章此时正赋闲在家。清政府不敢得罪洋人,封李鸿章为“钦差头等出使大臣”,唯命是从般地让其率团去了彼得堡。
    1896
33日,李鸿章率领庞大的出使团离京。在风光旖旎的西方各国周游了一圈后,于当年的430日乘船抵达了彼得堡。在70多个国家派往俄国的祝贺使团中,最属李鸿章至尊,被排在了第一位。3天后,沙俄财政大臣维特、外交大臣洛巴诺夫悄悄地与李鸿章进行了密谈。
   
密谈中,维特一再强调,在“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中,是俄国给了中国巨大“帮助”。为此,要求中国允许俄国的西伯利亚铁路穿越中国东北北部,以便今后两国联手对付日本。
   
其实,在李鸿章出国前,清廷已对俄谋求在中国东北的筑路权有所警觉,并制定了相应对策。当李鸿章对俄提出的“借地修路”表示犹豫时,维特马上威胁说:“若竟不允……从此俄国不能再助中国矣。”
   
第二天,尼古拉二世秘密召见李鸿章。这位21年后在俄国“十月革命”浪潮中被枪决的沙皇假惺惺地对李鸿章说:“俄国地广人稀,断不侵占他人尺寸土地;中俄交情最深,东省接路实为将来调兵捷速。”接着,又保证:“将来英日难保不生事,俄可出力援助中国。”
    73
岁的清朝重臣在27岁的俄国沙皇面前被忽悠得乱了方寸。
   
甲午之战,悚惧东洋的李鸿章着实被打怕了。他打心眼里愿意与俄联盟,以便共同对付日本。再加上俄国人信誓旦旦地拍胸脯子:“只要签约,俄国就支持中国的完整性”,说得李鸿章动了心。
   
见李鸿章口气有缓,“狼外婆”又趁热打铁,提出与法国合作,为清廷提供9800万两白银的低息借款,以解其捉襟见肘的财政窘境。
    1896
63日,昏朽的李鸿章最终放弃了清政府当初制定的“自造铁路”原则,与沙俄签订了《御敌相互援助条约》(又称《中俄密约》)。
   
条约主要内容有:日本如侵略俄国、中国,两国陆海军互相支援,彼此接济军火、粮食,战时俄国军舰可驶入中国任何港口;中国政府允许华俄道胜银行建筑一条穿越中国黑龙江、吉林两省,通往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铁路。无论战时或平时,俄国均有权使用该铁路运送伤员、粮食和军械。
   
在中国近代史上,各国列强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其中,对中国造成损害最大、创伤最重、影响最深的莫过于沙俄。《中俄密约》打着共同防敌的幌子,胁迫并骗取了过境筑路的特权。明明是为中华大难埋下了祸根,可李大人却得意地晃着脑袋说,“这个条约至少可保大清20年平安无事”。
   
李中堂高兴得太早了。4年后,八国联军血洗津京,出兵最多的是俄国,麇集军舰最多的是俄国,在京城抢掠时间最长最疯狂的是俄国,就连慈禧保险柜中的《中俄密约》原件都是被俄国兵抢跑的。

(二)
   
在横道河子镇东山脚下,有个占地为349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614平方米的“圣母进堂教堂”,当地人管它叫“喇嘛台”。这座教堂建于1902年,是全国现存的唯一一座全木质结构教堂,其气势仅次于文革期间被毁的“圣尼古拉大教堂”。
   
圣母进堂教堂为十字造型,屋内上方是圆形的穹顶,四周房檐镂有精美的木质雕花。据说,当年室内墙壁四周还挂了不少上佳的油画。
   
在教堂外的南侧,有一木质钟楼。当年,钟楼上挂有一个大钟、一个中钟和32个小钟。这些钟,有的是用绳拉,有的是用脚踩。绳拉脚踩,钟声悠扬荡远。
   
教堂本是圣洁的象征。可在沙俄统治者眼中,他们的“圣洁”就是在中国广袤无垠的白山黑水间铺设绵延的俄国铁轨。
   
中东铁路也叫东清铁路、东省铁路、中长铁路等。打开东北地图,可以看到横贯黑龙江、吉林,纵连吉林、辽宁,像“T”形字母的两条铁路线:“T”的一横是从满洲里、经哈尔滨、至绥芬河,今称滨绥线,是中东铁路的干线,全长1514公里;“T”的一竖是从哈尔滨、经长春、至大连,今称哈大线,是中东铁路的支线,全长943公里。
   
《中俄密约》是18966月签订的,但从18956月起,俄国人就开始以旅行者、考察队的名义,大摇大摆地越过国境,到中国松花江流域四处收集地质资料,背着中国政府,擅自进行铁路勘测。到了1898年,他们的勘测算是全部做完。
    1898
69日,俄国的中东铁路工程局从海参崴迁到了今天哈尔滨的香坊屯田家烧锅院内。这一天,被俄国人定为中东铁路开始日。从此,10万中国劳工在沙俄的威逼和奴役下,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换取着掠夺者每一寸铁轨的延伸。
   
中东铁路动工时,分为321个工区,分别从6处相向施工。横道河子路段是全线施工难度最大的路段。于是,大批俄罗斯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云集到了这个小山沟。当时,从横道河子到绥芬河这段铁路线有3个工区。来自山东、河北等地的近4万名铁路工人和近5000名因施工征地而失去土地的农民被调集到这里。
   
狭小的山谷一下子布满了简陋的工棚和破旧的帐篷。开山凿石的隆隆炮声和回响的施工号子打破了这里的宁静,千年沉寂的山林变得人马喧阗。
   
精明的生意人纷沓而至,商贾云集。小餐馆、绸布庄、杂货店、卖艺摊随处可见。横道河子这个因铁路而兴的小镇,从此有了自己的兴衰荣辱,有了自己的泣血史志。
   
中东铁路开工之日,即中国劳工被盘剥之时。
   
铁路施工由于是层层转包,也就有了层层克扣。在所有施工段,监工都是俄国工头。他们视中国工人为牛马,动辄辱骂鞭打。劳工们生活竭蹶,住的是芦席搭成的工棚,又脏又破,且拥挤不堪。
   
隆冬时节,难抵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盛夏时节,白天烈日蒸烤,晚上蚊叮虫咬。劳动强度极大,劳动条件又极差,而工人们每人每天的工资只有10个戈比,这点钱在当时只能买一两个黑面包。
   
当年,一位叫邓发的山东莱州汉子单枪匹马闯关东。干上铁路后,又把这里需要人的口信带回了老家。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大量山东籍劳工纷纷来到这里修铁路,其中尤以莱州人为众。
    1902
年夏秋季节,中东铁路施工沿线发生霍乱,3100多名铁路工人被传染,死亡率竟达62%。在这条血染的铁路上,每一个工区附近都有一个乱坟岗,里面埋葬着无法统计的中国劳工大量尸骨。

(三)
   
在横道河子镇北,有条“俄罗斯街”。说是街,其实也就是个小巷。
   
小街的一侧有一排坐西朝东的小木屋。每座木屋均为里外套间,居住面积总共不到30平方米。木屋是用优质木材建造的,屋顶较高,卯榫接合,非常严密。屋内是木质地板,屋外檐下镶有木刻雕花。屋子的外门分主附两扇,还有雨塔、门斗等,如今每家还都有一个木栅栏围起的小院。
   
记者沿街而行,随意叩响了街边一家的房门。
   
木屋的主人叫贾清奎,今年75岁,是牡丹江铁路分局房产建筑段的一名退休职工。
   
贾庆奎告诉记者:“我是1953年住进来的。那年,我刚结婚,段里就分给了我这套房子。刚入住时,木屋里有壁炉,外面有凉亭,木屋周围种的都是丁香,可漂亮了,不像现在这个埋汰样。1996年,单位搞房改,我花了2032元把它买了下来。”
   
除了俄罗斯街,横道河子其它地方还有不少这样的小木屋。建木屋需要木材。当年,俄国人砍伐的都是山中最好的木材,茂密的森林从此有了难愈的疤痕。
   
建木屋是俄国小职员干的事,比起大盗般的资源掠夺者,他们只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1903
7月,中东铁路全线通车。随着火车汽笛的长鸣和负重铁轨的躁动,东北丰富优质的木材如溢满的琼浆汩汩外流。
   
在《中俄密约》以及后来签订的《中俄合办东省铁路公司合同章程》中,没有任何条款允许沙俄铁路公司肆意砍伐我国的木材和开发矿产资源,但饕餮之徒怎肯罢手。俄方以筑路需要大量木材为借口,在横道河子附近的老爷岭和张广才岭的山林中无休无止地砍伐着。
   
长白山的这两大支脉在斧光中呻吟,墨绿的山谷在锯动中哭泣。
   
很快,中东铁路沿线的许多山林被砍得一片狼藉。俄国人把砍伐的原木一部分就地加工,用作轨道枕木,一部分运送回国。沙俄铁路公司不仅自己设场采伐,还勾结不法奸商进行交易。在横道河子往北3.5公里处有个小村叫“七里地”。
   
中东铁路施工刚一开始,俄国伐木队就像饿狼闻到了肉香,先期而至,在这里进行大肆砍伐。沙俄铁路公司还把铁路专用线直接铺到了这个小村的山脚下,在这儿设立了牡丹江一带最大的贮木加工厂。砍伐、集材、加工一条龙,雇用的工人最多时达一万多人。铁路施工队伍还没大规模开进横道河子,外来的木材商就已把小村变成了热闹的集市。
   
看看当年俄国大亨暴富后雄峙哈尔滨的大宅吧:
    1903
年,中东铁路管理局第一任局长霍尔瓦特在哈尔滨的香坊修建了一座全市最早的俄式私人府邸。
   
这座府邸占地5000平方米,盖有一幢两层楼。楼内有8根塔斯干壁柱和欧式托檐石的墙体。门窗高大,外墙刻有图案,整个建筑上部为红色,下部为黄色。楼内有卧室、办公室、会议室、警卫室、会客厅、餐厅、储藏库,甚至还有地道。尽管大楼四周有高约两米的围墙,但还是有一个哥萨克中队日夜守卫着。
   
在今天的哈尔滨南岗区颐园街1号,有座仿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的古典式府邸。它的主人是当年大发铁路横财的俄罗斯木材商人格瓦利斯基。
   
在他的豪宅中,有华丽的女儿墙、古典主义的科林斯高大廊柱、法国梦沙式屋顶,以及造型别致的半圆形花厅和宽大的晒台等。整个建筑,透着巴洛克式的奢华。在这幢建筑群的旁边,还有一个近2000平方米的花园。每逢夏季,园内绿树成荫,花香四溢。
   
毗邻格瓦利斯基豪宅的颐园街3号,如今是黑龙江省老干部活动中心。这里原来是俄国另一大木材商斯基德尔斯基的私宅。
   
斯基德尔斯基也是靠着中东铁路做起木材生意的。中国的木材养肥了这位贪婪的商人,也使他承包得起中东铁路穿越大兴安岭的兴安隧道工程。在这之后,他的两个儿子看中黑龙江的煤矿后,在穆棱开办了一个很大的煤行,又获取了不菲的利润。
   
……
   
俄国的强盗们用带血的刀叉,分享着中国东北三千里大地丰腴的物产,他们伴着火车轰鸣吃得脑满肠肥。
   
横道河子的中东铁路俄式建筑只是一个缩影,更多的俄式建筑应该说是在哈尔滨。
   
随着中东铁路的开工,各种用途、各种规模的俄式建筑出现在哈尔滨。当年的这个小小渔村,瞬间变成了一个有着30多个国家侨民居住的移民城市,变成了一个“开放的国际大都市”。
   
上世纪初的哈尔滨,曾飘起过21种不同图案的国旗,各国争相在此建起领事馆。35万人口的哈尔滨,其中有15万是俄国人,4.4万人是从其他各国来的。
   
可以说,没有中东铁路就没有开放的哈尔滨。
   
史学家们客观地分析道:
   
中东铁路的修筑在哈尔滨近代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侵略的西方”与“先进的西方”双重角色。在殖民侵略的一面,它集征服者的狂妄、投机者的贪婪、掠夺者的野蛮于一身,把哈尔滨变成帝俄对华扩张的大本营;而在客观的一面,它却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精神产品带到这里,使一批近代企业、近代学校、近代报刊、近代市政建设等率先出现在哈尔滨,把其变成了封建社会传统文化氛围中一个向人们展示近代世界文明的窗口,使哈尔滨能够在一个高起点的发展之路上迅速崛起。

(四)
   
在横道河子镇,至今还保留着俄国人建起的一个铁路治安所。如今,这所老房是镇里一家矿泉水生产厂。当年,横道河子是中东铁路线上的咽喉要塞,也是调度指挥中心,俄国人最担心的就是“治安”问题,成天琢磨着怎么对付中国老百姓。
   
从开始施工那天起,中国人民就对沙俄的侵略与掠夺仇恨有加。为防止反抗,俄国人派出了大批铁路护卫队,企图以武力确保铁路安全。
   
沙俄激起民愤是从筑路占地开始的。借口修建铁路需要占地,沙俄强行压低地价,强行拆毁民宅,侵占良田。仅在哈尔滨一处,中东铁路公司就前后3次占去土地15.5万多亩;在吉林公主岭修建火车站,低价强买良田1.45万亩、民房800余间;在辽阳西北关,强拆1000多户民居;在营口,每亩地的补偿不到当时地价的十分之一……
   
有资料显示:沙俄在修建中东铁路过程中,强行占地近300万亩,实际筑路用地不到其中的29%,其余占地皆挪为了他用,甚至出租盈利。此外,筑路所用材料,除钢轨、机械是进口外,像砂石、木材、煤炭等,都是无偿盘剥当地的资源。
   
沙俄的罪恶行径激起沿线民众的极大愤怒。他们拔掉标桩界碑,拆毁铁路、袭击俄国官员、捣毁铁路公司办公地。
    1900
年义和团的兴起,更掀起铁路全线反俄的高潮。
    1900
7月,在辽宁铁岭南关,义和团与俄护路军展开激战,俄军不敌而逃。辽宁全省“除鞍山外,所有俄铁路桥房均经百姓拆毁”。
   
此后,吉林义和团又捣毁了长春城里的教堂,烧了二道沟火车站……沙俄以保护中东铁路为名,派出了17万人的护路大军,大举增兵东北,镇压了义和团运动,中东铁路开始复工。
    1901
97日,八国联军逼迫清政府签下了《辛丑条约》,并总共索取了4.5亿两白银的赔偿。其中,俄国分得最多,达1.3亿两。但他们还不满足,又另外勒索了5072万两白银作为义和团攻打中东铁路损失的赔偿。
   
据俄国自己的公布,修建中东铁路的全部费用为2.54亿卢布,折合白银1.8亿两。也就是说,俄国得到的这两笔赔款就足够筑路的全部资金。
   
如今,这条曾饱含着中国贫弱和屈辱的百年铁路,在经历沙俄独霸、协约国监管、日伪掌控、中苏共管等近半个世纪的苦难和曲折后,早已回到了中国人民的怀抱。
   
如今,那段不忍卒读的历史毕竟被翻了过去。在中俄两国人民携手共进的今天,人们有理由相信:历史的悲剧不会重演。

责编:赵文

1/1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