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首页 > 经济频道 > 收藏 > 正文

宣家鑫来自民间的鉴定高手

 

CCTV.com  2007年12月14日 10:41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内容速览]  本报摄影记者/任玉明看宣家鑫鉴定书画,会让人对鉴定师这一行更感神秘。十几岁的时候,宣家鑫在一次城隍庙豫园小刀会书画展上见到了一幅书法,爱不释手,发誓要拜这位书法家为师。

  

  本报摄影记者/任玉明看宣家鑫鉴定书画,会让人对鉴定师这一行更感神秘。

  一日,一位老汉来到宣家鑫所开的典当行,指着手中一布袋字画古董说要典当。攀谈了几句后,宣家鑫在一个长桌前坐下,接过一幅画轴,不紧不慢地展开卷轴,顶部的山水、一侧的题跋逐一显现,正在所有人屏息静待题跋末尾画家的署名和印章出现时,宣家鑫已经迅速收起画卷,说:“你的东西不对我们的路,我们不收。”业内人一听就知道,这幅画是赝品。

  宣家鑫的家鑫典当行成立才两年,名声却已经传遍全国。因为它是国内唯一一家经营书画典当业务的典当行。这个生财之道其他典当行并不是没有想到,也并不是没有尝试过,但由于书画鉴定难有定论、而鉴定师和典当行之间的关系又难以把持,因此大家都知难而退。唯有家鑫典当行顺利地经营到了现在,因为老板宣家鑫本人就是一位国内颇具声誉的书画鉴定家。当日,这位老汉正是慕名而来的。

  线条是鉴定之本

  宣家鑫之所以能一眼就看出老汉的画有假,秘诀就在于他对线条笔力的敏锐把握。“我鉴定的时候,习惯于把其他东西取舍掉,就看它的线条。书画的根本是线条,形状好模仿,颜色好模仿,线条的功力谁也没办法模仿。十年的功力,就是十年的线条,二十年的功力,就是二十年的线条。现在很多学生仿老师的东西,形仿得无可挑剔,问题就是线条功夫不到家。”因此,看老汉这幅画时,宣家鑫根本不用看画家的署名,单从那线条的力道和气势就知道不是真迹。

  这种独特的鉴定方法是从书法里悟出来的。今年48岁的宣家鑫从小体弱多病,因此普通孩子在弄堂里玩耍的时候,他都在家“补课”。二胡、乒乓、绘画、篆刻、装裱……小小年纪的宣家鑫,已经学过很多手艺,但他真正感兴趣的,唯有书法。

  十几岁的时候,宣家鑫在一次城隍庙豫园小刀会书画展上见到了一幅书法,爱不释手,发誓要拜这位书法家为师。岂知这幅书法的作者正是张大千的高足、沪上著名的书法家厉国香先生。但当时厉先生已经关上山门多年,又怎会收这么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做弟子呢。

  巧的是,宣家鑫的舅舅是位画家,他与当时一同参展的画家赵宏本又是故交。于是在宣家鑫百般央求下,舅舅通过赵宏本向厉国香引荐了这位小朋友。厉先生要求很严格,并没有当场答应,而是要宣家鑫试交几次作业后再作决定。结果宣家鑫只交了三次作业,就打动了厉国香,成为他的入室弟子。

  上世纪80年代初,20多岁的宣家鑫已经成为国内小有名气的书法家,开始四处授课。

  从买卖书画起步

  1991年,宣家鑫教书已经整整10年,积累下了7万元存款。这时他开始考虑进行一些小投资。当时上海申港拍卖行正在拍卖一批古玩和红木家具,于是宣家鑫也前去观察行情。那场拍卖会上,一幅郑谷口的书法引起了宣家鑫的注意。宣家鑫曾经临摹过郑谷口的隶书,“当时我就觉得,这件东西是好的,但是觉得底价太高。”果然,这件拍品以1.5万元登场后,因无人应标而流拍。

  几天后,一位朋友来拜访宣家鑫,说自己在搞书画收藏,知道宣家鑫是圈内人,因此想请他介绍些好的作品。于是宣家鑫又想起了郑谷口的那幅书法,第二天就带着朋友来到拍卖行看作品。

  但当时朋友对这幅书法的真假还将信将疑,请来了专业鉴定师鉴定,发现这幅书法果然是郑谷口的真迹。于是朋友当场就以1.5万元买下了这件作品。第二天,他又专程送来1000元佣金答谢宣家鑫。当时宣家鑫还在心里念叨为一幅书法花那么多钱太贵了,但既然朋友是自己收藏,他也没多说什么。

  后来宣家鑫才从其他人口中得知,这位朋友原来并不是自己搞收藏,而是在做买卖书画的生意。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台湾地区已经形成了书画拍卖和交易的市场,而大陆却还停留在书画不值钱的观念当中。于是这一时期,许多台湾商人纷纷来到大陆低价收画,再带回台湾高价卖出。这股风气也在大陆悄然带动了一批艺术品中间商的诞生。宣家鑫的这位朋友就是其中之一。他在买回郑谷口这幅字后,不到三天,就以7.8万元的价格将其转卖给了台湾商人。

  这个消息对宣家鑫触动很大。“我辛辛苦苦教书十年才存下了7万多元钱,他三天卖一幅画就能赚到。”他当即就决定结束教书生涯,也开始搞艺术品买卖。“我懂鉴定,比他们有优势。”

  不久后,宣家鑫就做成了第一笔生意。他花3000元人民币从朋友处买来了一幅丁宝书的《四条屏》以及一幅清朝梁同书的《册页》,再转手卖给台湾人,一下子就赚取了1000美元。后来生意越做越大,两年后内地有了自己的艺术品拍卖,宣家鑫便成了各个拍卖场上的常客。几年市场打磨下来,眼力也变得炉火纯青。

1/2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