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鉴定高手大都在民间
宣家鑫说,现在国内鉴定人才主要分两类:一类是从博物馆、文物商店出来的专家学者,另一类则是常年在民间拍卖行业中的鉴定师。虽然民间鱼龙混杂,但真正的鉴定高手往往也都藏身与此。
博物馆研究员,通常使用“著录鉴定法”。通过文字绘画资料查询以及标准件比对来确定书画的真假。这种方法对艺术的本体研究得更深、更透,但由于研究员缺乏实践经验,容易产生漏网之鱼。宣家鑫说:“博物馆使用的标准件往往都是艺术家最好的作品。一个书法家从习艺到成名再到成熟期,各个阶段水平风格都会有变化。用成熟期的作品,去鉴定早年的、中年的甚至出于应酬创作的作品都是不合适的。这样,80%的真迹都被他们枪毙掉了。”
相较之下,民间鉴定师常用的“目鉴法”灵活得多,但由于缺乏理论知识,鉴定准确度往往参差不齐。
宣家鑫的鉴定就结合了这两种方法。他不仅能从画风、纸张、颜色、书法、印章、题跋、装裱、收藏章、题签等方面瞬间判断书画的真假,还能从书画史当中寻找旁证。
1995年,上海城隍庙拍卖会上出现了一幅黄道周的小楷书法手卷。当时很多人认为是这是件“老假”,但宣家鑫却认为是真迹。当时他只有30出头年少气盛,还不懂得“深藏不露”这一套。于是当众分析了这幅手卷的来龙去脉。
原来,手卷后面有明朝女书法家蔡玉卿所题的一款小楷。但当时大家并不知道,蔡玉卿乃是黄道周的妾室。黄道周是明朝四大家,他的书法本身就已经很珍贵了,如今再加上蔡玉清的小楷题跋,两者堪称是书法合璧,难得一见。这幅手卷经宣家鑫这么一讲解,意趣顿生,消息甚至传到了北京,引来翰海以及中贸圣佳两家拍卖行老总的注意,纷纷前来竞投。最后这件起拍价只有2000元的“老假”被抬到了18万元人民币才落槌。
宣家鑫说他能有今天这样的眼力,除了靠他深厚的书法底子,商场上的经历也必不可少。“在市场上摸爬滚打过的人都清楚,好的东西你如果不能一眼认出,很可能就被别人买走。”因此行业里的人通常比博物馆专家更有危机感,也更善于迅速判断。这也是为什么宣家鑫会认为鉴定的高手在民间的道理。
这样的事几次下来,宣家鑫的眼力在圈内很快声名鹊起。但他的买卖却不好做了。每次拍卖会,他看中的东西总是被众人哄抢。“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大家已经传开了,‘到拍卖会要坐在宣家鑫后面,他买什么只要比他多一口买下来,就能赚钱’。”从那以后,宣家鑫再也不敢亲临拍卖会竞拍了。
如今凭借自己的鉴定眼光,宣家鑫几乎包揽了艺术圈一整条“食物链”。除了典当行,他还经营着一家拍卖行、一家画院和画廊,甚至还打算在不久的将来建立一家艺术馆,专门展出自己的上千幅私人书画藏品。
宣家鑫曾称自己为“潇洒的儒商”,但现在商人做久了,有时候他也怀念写书法的生活。现在,他已经开始逐步淡出典当行和拍卖行的日常事务。“50岁的时候,我要办一个全国书法巡展。”宣家鑫说。
责编:刘慧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