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之四:一级市场的挤压
一级市场自打诞生那天起,就是对三公原则的讽刺。一个稳赚不赔毫无风险的市场,同二级市场风险巨大形成强烈的反差,一级市场却是如日中天,3万多亿的资金在此乐此不疲撒网申购,不外乎是看中了其两大机制,一是高收益,能把风险转嫁给二级市场。二是洗钱很安全,各种来路的钱,从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转了一圈后,其申购中签增值的部分都会变得非常干净。机构不仅能在网下配售,还能利用资金优势在网上撒网申购。大量的公款在此开立私人帐户申购,中了多少签,上市后赚了多少?没有监控,也无法监控。难怪股民称一级市场为“三机”市场――“提款机”、“抽血机”、“洗钱机”。一级市场的厚雄资金来至哪里?一、银行庞大的理财资金。二、企业的流动资金。三、上市公司新募集资金。四、各大机构短期拆借资金。可以说社会上所有的无风险套利的资金都涌入了一级市场。东边日出西边雨,一边是一级市场申购资金纪录不断刷新;一边是二级市场的成交量日趋萎缩。正是一级市场的繁荣,才使得新股发行市盈率虚高,成为中国股市泡沫喷涌的泉眼。毫无疑问一级市场完全被大资金垄断了,那些超级大网,一网撒下去,将那些中签的幸运数字变成为网中之鱼,中小散户只能像中六合彩一样撞大运捡到漏网之鱼。中小散户中签难,只得去二级市场啃像中石油那样的一级市场吃剩下的骨头,结果喉咙被卡股价被腰斩。只有编几句中石油打油诗出气的份。而大资金中签后又急于变现,连多拿一天股票都感觉烫手,甚至连中煤能源那样质地比较优良的股票,开盘只上涨40%都见麻雀就网。现有的新股发行模式不改变,中小投资者连骨头都没得啃,可见其被挤压得变形的程度。
大山之五:交易成本不堪重负
或许再过若干年,中小投资者都会对5.30的“垂直打击”之痛挥之不去。那种痛不止是印花税提高了二倍那么简单,而是那种突然袭击的调控方式。在印花税提高后,券商也搭顺风车,巧立名目提高了佣金。据权威媒体调查,去年5.30成为了中小投资者盈亏的拐点。其中有很大原因是中国股民交易成本世界第一,而去年收走的印花税和佣金,超过了上市公司的分红总合。诚然,在投资者都赚钱时,印花税多收一点无可厚非,可当投资者亏损时,是不是还要雪上加霜呢?香港现行的印花税比内地低很多倍,可当眼下行情低迷时,管理层却提出了再降或完全取消印花税。香港股民收入比内地高,股价发行却比内地低得多。同一家既有A股又有H股的公司,因A股价格高达百元,就只向内地投资者增发,秤杆上的良心怎么如此轻薄?我们的印花税是不是也该降一点或改为单边征收呢?倘一成不变,如此高的交易成本,投资者除了投机还有什么选择吗?股市怎样才能稳定健康发展呢?
保护中小投资者从来都是证券市场最响亮的口号,但仅仅是口号而已。什么时候把口号真正落实成了行动,解救中小股民慈悲为怀的“唐僧”才到来了。
责编:韩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