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报道说,春节期间,福建博物馆正式免费开放了,早就想带儿子去增长见识的王女士一大早就带着儿子到了博物馆,到那儿一看,这人叫一个多,人挨人,人挤人的,秩序特别乱。更让王女士吃惊的是,有很多人对标本还随意敲打,有的人揪下了“大象”的尾巴,还有的人扯掉了昆虫演示器,看得王女士直着急。据说当天福建博物馆一共接待游客8万多人,粗略的估计一下,损失有十多万元。这事我们昨天就说过,今天来看各家报纸的评论。
《新华每日电讯》说,《免费开放并不只是简单开门迎客》,首先应该准备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改善展品安全保护和服务设施条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引导观众文明参观,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法。
《光明日报》也说《免费之后不能免责》。对于相关部门来说,是进一步加强管理、改善服务的公共责任,对公众来说则是严于律己、提高修养的道德责任。一个需要公众的外在监督,一个需要个人的自我监督。免费政策很好,但“责任”也要跟得上。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受伤的省博物馆重新免费开放〉,限定每天参观人数在五千人以内,损坏的辅助设施、展品“大象”、昆虫演示器、展馆大门等都也整修完毕,博物馆也已经重新开展。
免费开放是大势所趋,“人满”怎么才能不“为患”才是关键。
下面来看一下今天的读报留言。
有能力帮他们却不帮,怎么忍心?!
说话的是湖北十堰的陈志忠。《中国青年报》说,从1999年到现在,老陈已经资助了400多个象余来涛这样的贫困学生了,资助金额达到45万余元。其实,老陈自己并不是什么大款,他只是一个开副食店的农民。1999年9月底,他看到报道说一女孩因贫困辍学,老陈立即辗转联系上了这个女孩,承诺资助她每年1200元的学费,当天就汇了600。这是老陈第一次助学,他感觉很有成就感,很踏实。从此老陈就一发不可收拾,虽然自己只开着16平米的小店,每月只收入两三千,可是孩子们的感念之情,却是他不懈的动力。用他自己的话说:有能力帮他们却不帮,怎么忍心?!希望像老陈这样的人能多一些再多一些!
如果只要业主的电话,每条价格5元;如果连同业主房子的建筑面积、结构等信息都要,每条最少8元。
说话的是太原一位售楼人员。《中国消费者报》说,成先生去年上半年买了套房子,今年刚交了钥匙之后,就先后接到好多家装修公司业务员打来的电话,向他推销装修业务。成先生纳闷了,他没给任何一家装修公司留联系方式啊,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些装修公司竟然知道他什么时候买的房,面积有多大。成先生怀疑是售楼处泄露了他的个人信息。成先生的怀疑没错,确实是售楼处泄露的,而且还是卖给装修公司的!据业内人士透露,从售楼处买业主的个人信息已经是业内公开的秘密了,而且有自己的市场行情。当隐私成了商品的时候……算了,说下一条吧。
这是网络结婚证,流行!
说话的是延吉的晓飞。《城市晚报》说,郝先生在家无意间在电脑上看到了一张结婚证,上面印的是自己16岁的儿子晓飞和一个陌生小女孩的照片。问了半天,儿子才招供,说这叫“网络结婚证”,现在很流行!晓飞现在读高一,大约半年前,他在网上认识了一名女孩,两人在网上感情迅速升温,但是学习成绩却迅速下滑。当他意识到问题严重性时,已经控制不住自己了,于是两个人决定走进“网婚”殿堂,什么“领结婚证、操办婚礼、买房……”一样不少,只不过都是虚拟的。“婚后”生活让晓飞感觉很幸福,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上网看看自己的“小家”,做做家务,学习的事情全部抛在了脑后。晓飞啊晓飞,情感上可没有过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