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真的了解自己吗?人类身体是否存在极限?如果极限不断更新,是不是就能超越光速了?《现代快报》说,英国进行了一系列测试,寻找不同领域中的人们身体所能承受的极限。人类可以忍受多低的体温? 理论极限是0摄氏度,人体组织在零摄氏度时会结冰。目前人类能承受的最低体温纪录是16摄氏度,2001年,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在零下20摄氏度的低温天气下存活。当时她的心脏一度停跳两个小时,体温只有16摄氏度。再来看看人类其他方面的极限:人能承受失血量的极限是1.9到2.8升,约占人体血液总量50%、跑步速度的极限是每小时43.06公里,谁要是能跑这个速度,世界冠军不在话下。承受噪音的极限是200分贝、承受电击的极限是2.7万伏。不过,这些极限只是科学研究,可不要去挑战。
来看一位老爷爷,这位老爷爷叫付漪泉,住在北京市崇文区天坛街道社区,提起付漪泉老人,街坊居民都会竖起大拇指。老人生于1905年,今年已经103岁高龄。从退休到现在,老人已经在社区做了43年巡逻志愿者。每逢社区有个什么事儿,老人都主动要求值班。平时,老人在社区里是“好管闲事”的人,经常协助社区解决一些难题。老人不仅自己参与社区的值班巡逻,还发动家人一起巡逻,在他的带动下,老人的儿媳、孙女都参与到社区的红袖标巡逻中,祖孙三代共同走在社区的巡逻路上,形成了参与志愿服务的一道靓丽风景线。谈到今年即将举办的奥运会,老人说:“马上要开奥运会了,社区离天坛这么近,以后没准还有外国人来参观,我得抓紧时间学点外语。” 他是2007年北京十大志愿者评选活动年龄最大的报名者,也是评选启动以来年龄最大的参与者。祝老爷爷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再来看一位北京的老奶奶,一位充满爱心的老奶奶。《北京晚报》说,刘奶奶今年78岁了,平时特别喜欢绣个花、做个衣服什么的。17年前,她退休了,这闲着也没什么事,她就用碎布头缝了几个布袋,一位老姐妹见了喜欢得不得了,要了去说是买菜用。刘奶奶一想这个办法不错,少一个人用塑料袋,白色污染也就少一点。于是刘奶奶把自己家里所有的布都拿出来,又去买来很多甩卖的小布头,设计、做图、剪裁,没几天就做出了很多美观实用的布袋,都拿出去送给了亲戚朋友。17年来刘奶奶一共送出了3335个布袋,花费大概已经超过了9000元了。不过,爱心也是需要引导的,特别是小孩子。
上海一位家长因为捐款的事情,跟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闹得很不愉快。《浙江日报》说,开学前,孩子返校回来,郑重其事地告诉父母:班主任要求全班同学捐款,多多益善,捐助者可以评为“爱心天使”。孩子献爱心,家长全力支持,拿100块吧。可孩子觉得这100元钱“拿不出手”,发起了脾气,说班上有小干部宣布要捐1000元呢。捐给谁啊?孩子不知道,也不在乎捐款能否帮人,而是把它作为一道寒假作业来完成。一位家长说,要培养孩子的爱心,先得让他们感同身受,让他们主动产生帮助别人的愿望,这样更有教育意义。至于捐款最好改用无记名方式,避免孩子产生攀比炫富和功利心。孩子的爱心需要培养,可别成了另类的“斗富”。
来看几张照片,看这一盆盆的,全是一块的零钱。再看看这一车车的零钞,也全是一元的。零钞的目的地是超市的收银台。这些零钱是熊大福的,熊师傅是个拾荒匠。他给超市换零钱可是义务的。事情还得从熊师傅的业务说起。有一天,一家超市刚刚进了货,很多包装纸板堆在门口,四五个收荒匠争着收购。超市工作人员发现,熊师傅不仅做事麻利、价格公道、秤也很准,而且忙活完以后还把地上打扫得干干净净,就让他定期来收纸板。时间长久了,他的名声越来越大,20多家超市都指定他为“特约收荒匠”。有一次,熊师傅看到等待结账的顾客已经排得很长了,收银员却在翻箱倒柜找零钱,熊大福搜遍衣兜,把300多块零钱全换给了超市。细心的熊大福发现,公交总站每天都有大量的零钱,他像发现金矿一样高兴。费尽口舌让公交公司明白,他不是以兑换零钞来赚钱,只是帮超市解决“零钱荒”。于是熊大福定期从公交公司“批发”大量零钱,然后再给超市送去。这样一来,既解决了超市的难题,他也和超市保持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一举两得。收荒里面也有学问。
这正是:超市闹起零钱荒,翻箱倒柜找零忙。来了特约拾荒匠,一举两得喜洋洋。
好,今天的读报就是这些内容,到这里吧,就到这里吧。
责编:庞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