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日报》报道,眼下正是2008年大学生毕业找工作的紧张时期,在沈阳的一些招聘会上,很多大学生除了精美的简历之外,还准备了一个特殊的砝码―不少应聘的学生在简历上标明“我有住房”,意思是说,根本不需要用人单位提供宿舍了。据说这样的应聘者很受用人单位欢迎。沈阳的大学生小李在大四的时候拥有了自己的住房,房子花了40万,至于来源,当然是只能靠父母给了。在学生看来,提前买房有几方面好处,一是毕业后有了安居之所;二是找工作时可以“加分”;还有一点就是,房价越来越高,买房能够保值,早买更划算。由于持有这种想法的学生越来越多,近年来在校大学生购房人数持续增加,进入今年1月份,沈阳一个区的大学生购房在总体二手房交易中的比例更是大幅上升,达到了10%,甚至15%。
面对大学生买房热现象,有社会学学者分析说,对于有经济能力的家长来说,资助成年子女买房的现象很普遍,也无可争议,与其说是家长的过分宠爱,不如说是家庭成员间的一种“同舟共济”的行动,来联合对付“远超出收入水平”的房贷大山。
也有很多人表示了反对意见。大学生经济还没有独立,买房的大部分款项都是家长支付的,肯定会给家长造成负担。此外,家长过早地安排好孩子的工作和生活,也可能会使孩子失去用劳动创造生活的动力,使孩子产生依赖性,这些是对孩子不利的。”
在我看来,即使家长有能力,也不应该这么早就给孩子买房,毕竟,温室的花朵长不大,宝剑锋从磨砺出啊!
下面来看一下今天的读报留言。
不上网不能算现代化领导。
说这话的是青海省委书记强卫。《人民日报》报道,强卫在青海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说,网络,是我们和群众建立联系的一条最经常、最便捷的“绿色通道”。在今天的信息化社会里,不上网、不重视网络建设、不会利用网络的领导,不能算是一个现代化的领导。今天,各级领导除了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外,上网应该成为现代化领导的“第五习惯”。
我在网上公开了简历,建立了求职博客,还发布了一条悬赏1000元找职客的信息,“三炮齐发”难道还找不到工作?
说这话的是山西大学的大四学生小郭。《山西日报》说,小郭今年毕业,现在正是找工作的关键时期,和班上不少同学一样,小郭在跑了几场招聘会后,还是决定把自己的求职重点放在了网上。每天只要一上网,除了浏览招聘网站,还给单位发简历。用小郭的话说,“学校离市区较远,跑一次人才市场要花一天的时间,还经常‘白跑’。网上的选择面大,而且省心省力省钱。”不过,就业指导专家说,过度依赖网络很可能会错过最好的求职机会。网络只能作为毕业生找工作的辅助工具,毕竟多数大型企业还是通过专场招聘来挑选人才的。看来,找工作要重视网络,也得走出家门啊。
买卡的自己不用,用卡的多为人送。
这是南京一家购物中心工作人员说的。《市场报》说,今年过年期间,这家购物中心的购物卡发行了两个亿。要说都是什么人买卡?买卡都干嘛?当然是送礼。记者随机调查发现,大多数来购物中心用卡消费的人都是别人送的,而买卡人几乎没有自己用的。其实,国家早有规定,代币券、卡“不仅违反财经纪律、扰乱金融秩序,而且助长奢侈浪费等消极腐败现象”。抓住了背后的源头,自然就能杜绝这热火朝天的卡消费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