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者了解,一些经济学专家正在就再融资的问题向监管层谏言,其中包括了再融资的规模应该有所限制,再融资的用途应有所规定,再融资的行业应该有所分类等意见。
吴晓求透露:“不少专家认为,在目前情况下,再融资的审批应该押后。特别是在近几年内刚刚上市的公司是否合适再有大规模的融资行为值得商榷,因为上市本身就是融资行为。”
3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对此,吴晓求认为:“在市场资金面出现不足的时候,IPO应该减缓,而创业板更应该推迟。”
他表示:“创业板对中小企业发展有积极意义,但从长远的战略意义看,我没有看出创业板目前推出有很大必要。在A股市场低迷的环境下,推出创业板势必会给已紧张的市场资金面雪上加霜。”
“创业板门槛太低会增加市场风险。而从国际经验来看,这种风险通常会感染主板市场。特别是让一批不成熟、不能上主板的企业向市场直接融资,更容易积聚诸多不确定性风险,而这些风险最终依然会让股民埋单。因此,在创业板建立问题上不能仅考虑某个城市的利益,而必须考虑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吴晓求说。
股市资金回流银行是改革倒退
今年2月中旬,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50个大、中、小城市进行了城镇储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央行连续加息的背景下,居民对银行存款利率的认可度不断提高,认为存款利率适度的居民占比连升4个季度,从2007年1季度的39.6%上升至本季度的51.4%,累计提高11.8个百分点,并创下调查以来最高水平。
而随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印证了此前的调查结果。截至2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0.49万亿元,同比增长17.22%,比上月末高2.10个百分点。
“如果有人把资金回流银行解读为金融体系走向稳定了,那是很不正确的想法。”吴晓求如是说。
在吴晓求看来,要清楚地认识中国的资本市场的战略目标,即要成为在全世界有影响力的资本市场,要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相当重要。因为资本市场有发现价值、控制风险、调配资金的诸多功能,而这些功能是传统意义上的商业银行所不具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