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明
网络时代,也是个“事件时代”。“网络”不等于“事件”,为什么网络时代能变成“事件时代”?其中的奥妙,在于语言的转换。一个完整的意思,不管是“掐头”抑或“去尾”,都可能导致质变。质变的话语,往往近乎耸人听闻,让说话者受伤不说,更是对舆论的误导,挑起不必要的口水战。一则题为《北大教授反对降印花税 网民一天发帖1万还击》的消息,就是最新的例子。
股市一路狂泻,人们在追问底在何处,政府会否出手“救市”?近日,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霍德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坚决反对用下调印花税来激活股市”,此言一出,立即遭到网友的激烈反对,酿成一次不小的网络事件。(《重庆商报》3月30日报道)
霍德明的原话是“我坚决反对用下调印花税来激活股市。”因为“印花税本身对股市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基本宏观政策定下来以来,股市收缩是必然结果。”所以,“一般的中小投资者自己要保护自己,就是当时你能玩得起就玩,玩不起的人怎么能让政府来保护呢?”他的结论是,“如果公司治理这部分没有做好,不管是政府的救市,或者是其他的政策,都不可能让资本市场更有效。”
说话不负责任的北大教授,肯定是有的;喜欢出风头、不惜用刺激性语言“扬名天下”的北大教授,也可能存在。但是,纵观霍德明就政府是否该救市的言论,应该说是公允的,也是负责的。针对不少股民希望政府尽快救市,甚至是以降低印花税来救市的想法,他的观点是下调印花税于股市的“三月风暴”无补。可见,霍德明并没有说我们现行的印花税税率合理,他只是反对将降低印花税作为政府救市的措施,反对政府过多用行政手段干预股市的,而不是真的反对降低印花税。在他看来,资本市场是调控股市最有效的手段。
遗憾的是,采访霍德明的记者在记录霍德明的话时没有太多的遗漏,但是,见报稿的标题却“跑调”了,给受众造成的印象是,霍德明反对下降印花税。显然,这是对霍德明观点的歪曲。这起所谓的“网络事件”,与其说是霍德明的不顾股民的利益的狂言,不如说是某个编辑(或记者)个人对霍德明话语的阉割和变性。在标题消费成为时下新闻消费的主流形式之时,人为制造一起“网络事件”,实在是太容易了。“标题党”的厉害,别人感受如何不敢妄加断言,起码霍德明这次是彻底领教了。
误会源于语言的表述不准确。网上骂霍德明的,多半是误以为他不顾股民的死活,一味反对降低印花税。有人模仿小品《实话实说》,用宋丹丹的口吻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满仓中石油。”用赵本山的口吻问“我整点有用的说,印花税啥时候降下来呀?”这些调侃,反映了相当一部分股民兼网民的心态,这些人更关心的是微观的、短期的个人利益问题,而霍德明则是站在宏观的角度谈论政府的政策调控该何去何从。如果说霍德明有错的话,也是他对股民的那番“实话实说”,希望他们有个健全的心态。忠言逆耳,逆耳生怨,怨而开骂。可见,霍德明自讨苦吃,是因为他的实话不仅没有安抚部分股民的心,而且又在他们的伤口上撒了一大把的盐。
英国的哥尔柏说过:“税收这种技术,就是拔最多的鹅毛,听最少的鹅叫”。作为“取微用宏”的印花税,就是“听最少鹅叫”的税种。现在“鹅”叫的真正原因未必是印花税的税率问题,而是资本市场的无序和全民炒股的投机心态所产生的恶果。霍德明的挨骂,有点冤。
责编:韩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