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经济频道 > 视频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马斌读报4月16日内容

 

CCTV.com  2008年04月17日 17:17  来源:CCTV.com  


    CCTV.com消息(第一时间):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欢迎您第一时间听我马斌读报。

    先来看看今日头条。

    《中国改革报》报道,清华大学教授秦晖最近在深圳一个论坛上提出,“有贫民区的城市,并不就会比其他城市矮一头,相反却是尊重农民工等城市贫民的自由,给予城市贫民福利。我认为深圳完全可以率先兴建贫民区。”他认为 “很多城市一边是希望尽可能多地享受农民工带来的服务,一边却想尽办法将农民工等贫民驱赶出城市。” 城市里“最穷的农民和无单位者,不仅完全没有分房资格,自己盖个贫民窟也被指为私搭乱建,要被惩处。”针对城市化过程中,政府强力推行的城中村改造计划,秦晖认为这是典型的剥夺城市贫民的居住权利。因此,他建议深圳“完全可以率先兴建贫民区。”给城市贫民兴建贫民区的权利。

    对此,《南方日报》认为《贫民窟和市场经济不应是对抗体》。如果兴建贫民窟,可以满足部分城市贫民在城市范围内拥有房屋的梦想,那无可厚非,也属于发放福利或者偿还福利的一种方式,至少可以先做一场试验。

    《检察日报》的文章则反对说,《不能靠贫民窟解决城市化问题》。因为这一举措不但没有改变城市对农民工的歧视,相反,还把这种歧视制度化、合理化了。城市的雇主不用考虑返乡问题,会把农民工工资压得更低;而城市管理者也会理直气壮的不承担贫民窟居民的任何福利。

    《解放日报》则建议,对于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来说,最大的困扰不是租房居住寄人篱下,而是子女在打工城市的受教育权利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所以《建贫民区不如多建农民工子弟学校》,好钢应该花在刀刃上。

    其实,对于贫民区该不该建的讨论也反映了城市管理者苦恼的心态,一方面想享受农民工进城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又不愿意承担农民工进城带来的问题。这个矛盾也刺痛了我们每个人的心,我们希望农民工兄弟能得到实惠,却又不能接受贫民区这种带歧视色彩的词汇,在这个问题上,秦晖教授提了个办法,我们也该多提几个建议,想办法比一味的去指责对农民工兄弟的帮助更大。

    看下一条。

    《长江商报》说,4月8日,湖北宜都市市委书记宋文豹在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笑着说:“市民晚上9点睡觉太早了”,“可以出去坐坐人力三轮车、吃些烤羊肉串、去洗脚房洗脚健身,内需就自然拉动了。”洗脚也是种文化。”此话一出,立刻引 发广泛争议。我们先来看看支持派的观点。

    《大河报》认为《不要误读“洗脚文化”》,酿酒业有酿酒文化、餐饮业有餐饮文化,作为服务行业之一的洗脚业,当然也有自己的文化。所以“洗脚也是种文化”的说法,本身并没有什么错,在宜都市市委书记看来,可能只是泛指当地要发展第三产业洗脚业,来扩大就业,增加税收。当然,关键是要把“洗脚文化”建设的健康、文明。

    当然,对这种说法的反对意见也很多,《中国改革报》认为《“洗脚也是种文化”是“大呼隆”思维》。很多人喜欢把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都往“文化大筐”中扔。标榜什么是文化有没有某种规则呢?“洗脚是种文化”,那么剪指甲是文化、刷牙是文化、掏耳朵是文化、眨眼睛也是文化,一切都能是文化。什么都是文化,恐怕这文化也就不是文化了!

    《每日经济新闻》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说《拉动内需不是“洗个脚”就行的 》发展休闲产业,政府部门要做的显然不是“发展洗脚业”这样具体而细微的工作,不去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的环境和制定发展经济的具体规划,而把目光停留在“发展洗脚业”这类小事上,很容易给民众留下政府“不学无术”的话柄。


1/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