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首页 > 经济频道 > 收藏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黄恽:我收藏的民国期刊(图)

 

CCTV.com  2008年05月05日 10:29  来源:文汇报  
[内容速览]  上个世纪40年代中叶,在上海,出版了一种期刊,取名就叫《月刊》,就像其时另一本叫《杂志》的刊物,都属于一种无名即是名的风格,显得非常直率。《月刊》最初由小说家沈子复、木刻家翁逸之主编,后改由章太炎晚年的学生沈延国主编,是一种偏重文艺的综合性刊物。

  中华书局的《新中华》半月刊

  中华书局发行的杂志很多,早期出版发行的刊物著名的有“八大杂志”,分别是《中华教育界》《中华实业界》《中华妇女界》《中华童子界》《中华小说界》《中华学生界》《中华儿童画报》和《大中华》,几乎涵盖了社会各阶层的读者群,可以看出中华书局主持者办事的胆魄。

  《大中华》半月刊1915年1月20日创刊,是一本以时事政治为主的综合性刊物,由大学者兼大社会活动家梁启超主编,风行一时。中华书局主持人陆费逵在卷首指出:“《大中华》杂志的目的有三:一曰养成世界知识,二曰增进国民人格,三曰研究事理真相,以为朝野上下之南针”,该刊于1916年12月20日停刊。

  《大中华》半月刊的后身就是《新中华》半月刊,加一“新”字,以示与以前《大中华》有所区别。《新中华》半月刊创刊于1933年1月10日,同样是以时事政治为主的综合性刊物,在它的发刊词中开宗明义强调说:“本志定名为《新中华》,冀其对于‘现代的中国’有所贡献,故敢揭橥‘灌输时代知识,发扬民族精神’之两义,以为主旨。”与《大中华》的主旨已经不同。该刊由周宪文、钱歌川、倪文宙等编辑。在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新中华》易地出版,一度改由金兆梓、钱歌川、章丹枫、姚绍华等编辑。

  《新中华》半月刊的刊名书法极有特色,不是某个名人的手迹,而是极富金石韵味的魏碑体,是从张猛龙碑中集来的。创刊号16开,厚达250页,正文前除了大做中华书局出版物广告外,还有徐悲鸿和刘海粟的同题画作“马”等十幅插图。正文更是精彩纷呈,郁达夫的小说《瓢儿和尚》,巴金的小说《幽灵》,舒新城的散文《故乡》都刊在这里,更多的篇幅是对于当前世界局势和中国经济、文化、教育、外交的综合分析与前瞻性的把握。这类文章都有时效性,过了这个时效,便只有文献史料的意义了。

  《新中华》还出过很多专号,如:淞沪抗战专号,教育专号等,最有趣的是还出过一个“摩托救国专号”,吴稚晖等名人也撰文鼓吹,把救国寄托在某一种特定的“物”上,如今看起来不免忍俊不禁。

  摘自《蠹痕散辑》黄恽著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8年2月版 38元

责编:刘慧

3/3 < 1 2 3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