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因素促成夏粮丰收
问:请您谈谈中国大灾之年夺取丰收的原因。
丁声俊:中国战胜大灾夺取夏粮“五连增”不是偶然的,概括起来具有“四大因素”:
一是,以人为本,保护和调动起强大的生产力。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迅速下拨救灾资金和物资,为灾民创造基本生活条件。另外,今年对南方水情预测较早,相关省、区也较早加强了防范,所以大大减轻了稻田直接“水浸”的损害。二是,政策扶持,保护和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今年,国务院进一步增加了对农业粮食生产的补贴,及时出台了10项扶持农业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三是,科技支撑,有效提高了夏粮单产量和优质率。近年来,大力实施科技集成创新,成为夺取夏粮丰收的强大动力。另外,全国每年改造中低产田促使粮食增产30多亿公斤。四是,机械化显威力,有力助推夏粮丰收。
对稳定世界粮价作用积极
问:中国夏粮丰收对国内、国际粮食市场有哪些影响?
丁声俊:就国内而言,夏粮中小麦占绝大部分,是民众的主要口粮之一。因而夏粮丰收对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市场粮价都会起到重要作用。另外,全国夏粮“五连增”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对粮食“两丰一平一减”周期具有突破意义。
就国际范围而论,中国夏粮丰收具有重大世界意义:一是,提高了2008年度世界粮食总产量,对增加粮食供应和稳定世界粮价具有积极影响作用。二是,中国大灾之年夺取粮食丰收的做法,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经验和样板。三是,中国以自力更生为主解决粮食问题,不仅没有给世界粮食带来拖累,反而大大减轻了世界粮食供应的压力。中国夏粮丰收,再次向世界证明,中国是世界粮食安全的稳定因素。
责编:金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