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欢迎回来!前面咱们说到了,罗立来到珠海,开始还是搞潜水旅游潜水培训,可珠海不比三亚,不温不火的生意罗立是勉强混个吃喝。可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人点了罗立一下,让他恍然大悟啊!这个人是谁呢?他又是如何给罗立指点迷津呢?
这个人叫何永才,是珠海白沥岛开发公司的董事长。正是罗立在珠海搞的潜水培训让何永才眼前一亮。
何永才:潜水我们原来也没看过,而且它不仅仅是娱乐性的,它还是教育性的,你比如说很多消防武警官兵在这里搞训练,通过学习,进行对一些紧急状况的救援。我们在那个时候就认识了罗立先生。
何永才经营的白沥岛以前是一个军事岛屿,近几年才逐渐向游人开放。如何开发好这个岛?是摆在何永才面前的一个难题。罗立的职业潜水让何永才给常感兴趣,没准职业潜水能帮助自己更好的了解岛内的资源。
何永才:首先对我们白沥岛周围海域进行了勘探,那个时候是纯粹朋友帮忙,帮我们进行了勘测,珠江口有两百多种鱼种,七十多倍贝类,那么到底我们现在白沥岛是不是还具有这些资源呢?罗立先生他是多次的潜到海下去,给我们进行了调研。
罗立:跟他的摊子就不讲收益了,因为那时候就谈到上岛合作的问题,因为不管怎么样,潜水我们在海岛里面,只要有海水我们就是一个项目,谈到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帮他探测周围的资源等等一切,是这样子建立彼此的一个关系跟交际的。
跟何永才的合作,罗立并没有挣到什么钱。但是这对于之前还一片迷茫的罗立来说,无疑又给他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在国内从事专业潜水项目的公司还比较少,罗立决心通过从事这种小众的水下工程项目来重新确立自己的职业潜水地位。
主持人:通过和何永才的合作,罗立渐渐地打开了自己在专业潜水、水下工程方面的业务。现如今4000颗珊瑚的移植,对于他来说绝对是一笔大单子,也是他公司重新焕发生机的关键啊!从事专业潜水的公司本来就比较少,如果罗立能够成功的移植珊瑚,那无疑将确立他在专业潜水领域的地位。可95%的成活率对他来说,也绝对是一个挑战,到底这些珊瑚能都活下来吗?
罗立:潜水人员下去第一个,要把绳子拉开,这个地方先要搞清楚是什么地质,本身这个旁边有多少珊瑚存在,它的底子地部是什么样的,然后取水样。
崔志广:珊瑚大个的来说比这个还要大,都有,颜色很多种类,有鸟珊瑚(音译)、蜂巢珊瑚,还有牡丹珊瑚,种类很多。
2007年7月下旬,罗立和他公司的8名潜水队员,潜到了水下。正式开始迁移。4000多颗珊瑚稍有闪失,珊瑚就会死掉。所有的队员都小心翼翼。
崔志广:有一次我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我下水时间有一只手忘记戴保护手套了,我就搬,珊瑚上面有棱子,很锋利的边缘,就把我的手剌破了,我也没有在意,等到中午吃饭了,我手痒啊,我就在那里挠,到晚上我们收工回去的时候我浑身上下都是起疙瘩,罗总有经验,他就说你上药店里去买药,吃了两天药,才把疙瘩消下去如果不是罗总他看到过其他的珊瑚中毒,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办了
他们用半天时间迁移,半天时间到找好的海域栽种,4000多颗珊瑚,罗立和他的团队整整用了三个星期最终完成了这个工程。
崔志广:当时我们搬珊瑚呢很轰动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每天电视台都去拍、都去录,我们就出名了,南京的航道局还有其他石油公司都请我们去在海里面从事其他工作.
王华接:通过第一次合作以后我们发现他们非常专业,也非常敬业,还有他们最难能可贵的是,对海洋生态,尤其是海洋生物这一块他们的了解程度相当高,不像其他的潜水公司,他们可能潜水这块很专业,但是对海洋生态这块不是太了解,所以我们从专业上很快就找到结合点了。
通过这个项目,罗立的公司在专业的水下作业项目上站稳了自己的脚跟。罗立的公司从潜水旅游转向了专业的水下作业,他的公司成功转型。可罗立的母亲却没能看到,2001年,母亲在台湾去世了。罗立把母亲的骨灰从台北带到了珠海。他想让母亲能和自己在一起。
罗立:过去从我开始走上休闲潜水,其实就是一个爱,不爱怎么会一直跟随,没有爱不去跟随怎么会走到今天,但是走到今天。这个爱坦白讲,这个爱会换成更多的责任。可能说句笑话,在我有生之年我希望我能作出贡献,我能作出我的贡献,我能把我的知识去传达,把我的了解去传达。
主持人:罗立完成的是一项移植珊瑚的项目,其实罗立的公司又何尝不是一颗寻找生存环境的珊瑚呢?之前罗立敏锐地发现了国内的潜水旅游市场,但当市场饱和之后,罗立将公司移植到珠海致力于更加小众的水下环保项目。罗立找到了适合自己公司的土壤,正是这种成功转变让他的公司起死回生,也让他获得了新的财富!
责编:张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