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织物掀起一角,可以看到鎏金塔的塔心部分。
七宝阿育王塔造型别致
“塔王”被困铁函难取出
有人建议锯开铁函,但铁函也是国宝;晨光机械厂专家正在研究方案 。
北宋长干寺地宫内神秘铁函的开启曾轰动一时。十多天前,1.3米高的铁函已揭开了两层盖板,露出了里面金光闪耀的鎏金七宝阿育王塔的塔刹部分。
可是,正当人们翘首期待,以为马上就能看到1.1米高的鎏金“塔王”究竟长啥模样,塔身中的感应舍利、佛顶真骨、佛爪、佛发、诸圣舍利就要面世时,消息传来,铁函的“开宝”工作暂停!
记者昨天了解到,因为鎏金七宝阿育王塔的底座与铁函几乎一样大,加上它们在地下沉睡了近千年,鎏金塔王和铁函几乎严丝合缝,容不下任何外来物,如何让鎏金塔王毫发无伤地走出铁函,这已经困扰专家们十来天了。
困局:鎏金塔王和铁函粘一起了,塔王无法取出
8月7日,伴随着盖在鎏金塔王上的锦缎千年结被揭开,金光灿烂的塔尖、象轮、山花蕉叶裸露了出来。就在人们以为鎏金塔王将露出全身的时候,记者却得到了一个相当意外的消息:当天晚上,专家组成员召开紧急会议,“开宝”工作暂停。
一直坐镇的南京博物院文保专家奚三彩透露,鎏金七宝阿育王塔不愧是塔王,身高1.1米,边长几乎有50厘米左右,也正因为太“魁梧”了,塔刹的山花蕉叶四个边紧紧卡住了铁函。加上鎏金七宝阿育王塔外面还裹了一层锦缎,铁函里又有锈,锦缎被水泡了近千年,它们也和铁函粘在了一起,铁函和“塔王”之间没有留下任何缝隙,外来物根本进不去。
“如果用手在塔刹上用力,那肯定会让鎏金七宝阿育王塔疏散,因为这尊塔是一部分一部分拼接起来的。只能从塔的底座一点点捧出来,鎏金七宝阿育王塔才会完好无损。”因此也有人建议把铁函锯开,取出鎏金塔王。但这种方案遭到了绝大多数人的反对,铁函本身也是国宝,如果非要锯铁函,就必须通过国家文物局的批准。
踌躇之中,取塔方案交给了晨光机械厂的专家们。
回忆:松锈剂一点点让盖板和铁函酥解
“铁函的开启工作还是非常成功的,而且使用的办法在我个人看来,也是不多见的。”回想起铁函的开启工作,奚三彩感慨,当时困难重重,阻力很大!
铁函的盖板是用铁水浇铸的,经历了近千年,铁函本身有些锈蚀,根本找不到缝隙,没有办法对盖板用力,当时也有人建议锯开铁函,但遭到专家们一致反对。“我们最后想到了松锈剂,这是一种高档汽油,修摩托车和自行车常用它。松锈剂呈弱酸性,会酥解铁函和盖板之间的铁水。”奚三彩解释说,公元1011年,可政和尚把铁函的盖板盖上后,开始用铁水把盖板和铁函浇铸在一块,一共用了三层,第一层铁水浇铸在四周,第二层浇铸在四个角,第三层浇铸在中间。“虽然铁函的密封性很好,但三次浇铸的温度不一样,会导致盖板和铁函之间的融合性不好,我们就是利用了温度差和融合性不够好。从表面看,铁水浇铸的部分是铁皮,但盖板和铁函之间还是有缝隙,我们就用棉花卡在缝隙中,然后在棉花上喷洒松锈剂,松锈剂就一点点顺着铁函壁往下流,一点点酥解盖板和铁函之间的铁水。最后,用铁锹一点点震动,导致盖板和铁函的缝隙变大。我们前后花了一个星期,才终于打开了盖板。”
据了解,如今,被揭开的两层盖板依然完好无损,它们成了宝贝,放在4℃的冷藏箱中被保护起来。而没有靠锯开铁函而揭开盖板的方法应该会对取出塔王有所帮助。
将来:千年锦缎将先分析材料,后清洗加固
奚三彩说,可政和尚用了两层锦缎来包裹七宝阿育王塔,虽然塔刹以上的锦缎很完整,但压在塔刹以下的部分,锦缎出现了糟朽。目前已经取出了一部分,锦缎上有忍冬纹,用金线织成,上面还撒了一层金粉。为了防止锦缎被氧化,铁函开启过程中,专家们用玻璃盖遮住了铁函口,同时往铁函内充惰性气体氮,以隔断锦缎和氧气接触。
在将来的保护上,“我们会先对锦缎的原料、结构进行分析,看锦缎上有没有霉点,如果有霉点,就要对霉菌进行消毒。下一步是清洗,要对金粉进行加固,清洗的时候千万不能把金粉漂掉。同时,如果锦缎上有污染物,就要在蒸馏水清洗液中添加点化学药品,要在去污的同时,又不改变锦缎原来的颜色。”
如果锦缎糟朽严重,就要进行修复。最后,把专家们“处理好”的锦缎储存在一个温度、湿度都恒定的,没有紫外线的环境下保护起来。
疑问:鎏金塔究竟是银鎏金还是铜鎏金?
塔刹露出来后,曾主持过雷峰塔地宫考古的专家黎毓馨说,这是一个银鎏金的七宝阿育王塔。但南京的工艺美术大师王殿祥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这尊鎏金塔王是铜鎏金,而不是银鎏金。奚三彩说,这尊塔表面鎏了金是肯定没问题的,但里面是铜的还是银的,目前还不能肯定,要等它完全被取出来以后,拿到科学仪器上检验一下才知道。
奚三彩还揭秘说,当初专家们之所以选择用X光来探测铁函内的宝贝,是有一定道理的。“当时北京的专家建议用红外线来探测铁函内的宝贝,我不赞同,因为红外线对纸张、竹简等有机、含碳的物质很有用,但对铁质的东西派不上用场。而硬X光线,能够穿透铁皮,看到铁皮的结构;软X光则可以用来探测漆器,看到油漆下面的木头是如何拼接的。”
抢 眼 新 闻
|
|
|
|
|
|
|
|
|
责编: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