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经济频道 > 宏观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审计从“风暴”向“风暴中心”挺进

 

CCTV.com  2008年08月29日 10:17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南方日报  

  已经习惯了“审计风暴”的人们,可能会觉得审计署8月27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的审计报告有点“不过瘾”。因为在被审计的53个部门和368个单位中,“被点名”的只有20个部门和单位。有人不免还因此猜测:是不是审计署遇到了“压力”,“锐气”不如从前了?

  “不过瘾”的感觉与“不如从前”的悬想,虽是很主观的产物,却也可见人们对审计工作的高度关注。不过,人们如是想、如是猜,也许是习惯思维使然而不自知,仿佛名点得多力度就大,名点得少力度就小。若深思一下,点名的多少,可能与所谓“风暴”大小的观感有关,而与实际问题的解决并无多大关系。事无巨细,一路“点”下去,看起来“风暴”不小,却有时反倒易生大家“彼此彼此”的消极,甚至淹没、妨碍更为重要的开掘。因此,公众觉得审计机关“点名少了”,有一种可能是,前者还停留在关心“风暴”的阶段,而后者已开始向“风暴中心”悄然挺进。

  细心的人不难发现,这次提交的审计报告,似乎更关注共性问题、深层次问题。比如,审计长刘家义在作报告时,建议积极推进部门预算向社会公开,进一步提高预算透明度;建议财政部等部门进一步严格审批金融企业境内外投资等事项,确保金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这两个问题都是切中时弊的问题,也是很有共性的问题,更是带有根本性的制度建设问题。

  以部门预算问题为例。现今的部门预算,只向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委员公开。但所谓公开,其实是半公开,因为一是细目不细,二是让人“看不懂”。这两个问题不解决,人大监督就可能流于形式。如果以先前的形态向全社会公开,“看不懂”的人想必更多,社会监督仿佛就更易流于形式。但这不要紧,“看不懂”的人越多,部门预算工作若不迅速有效地加以改进,面临的压力就越大。所以,部门预算向社会公开,不必等到部门自觉到把一切都搞得妥当了再进行,或是等到公众都具备了相当的、能看懂预算的专业水平再进行,公开本身就是推进部门预算细化、通俗化的巨大推力。而有了公众的广泛参与,于审计机关而言,便是如虎添翼。

  仅此一端,人们便可以看出,审计署似乎已超越“审计风暴”的表象,而开始深入掣肘审计工作的肌理,亦即寻求更有效的监督模式和治理结构。事实上,审计署不仅仅是“建议”,推进部门预算向社会公开,已列入其前不久公布的5年工作计划之中。部门预算向社会公开,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制度;这一制度及其他相关制度的确立,是审计工作取得更大绩效的关键,是“审计风暴”得以形成的“风暴中心”。当然,共性问题、制度缺陷解决之日,也将是“润物细无声”之时,“风暴”也就不成其为“风暴”了。(滕朝阳)

抢 眼 新 闻

鸟巢天价冠名权引内外之争

潘石屹是在撒娇还是赌气?

邹凯 拍卖金牌捐灾区

开发商炒地 地全砸手里了

新首富诞生

纹身教父造全球限量smart

迪拜再建新奢华大楼

是那一笔投资成就了李嘉诚

企业告诉您 赞助奥运多划算

责编:李菁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