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市场早期的一大神话是认购证。但杨百万却没有参与认购证的盛宴。许多人对此疑惑不解,认为他这回是看走眼了。杨百万说:“我没买认购证的原因简单,那时我满仓都是股票。我怎么会抛掉股票去买还是未知数的东西呢?另一个原因是,当时很多人买认购证发财是发在黑市上。我已经名声在外,就不要做黑市了。”
不过他话锋一转,说:“也不能说交易所开业以前我们买卖股票就是做黑市。早期无所谓黑市白市,而且我们的交易都是有法律依据的。1987年上海出台《上海市股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股票交易价格可由交易双方自行决定、股票不能中途退股,投资人需要转让变现时,一般可以自找对象转让,并到代理发行机构过户。规定就是要自找对象,自由定价嘛,怎么叫黑市?后来赚钱了,人家就说我们是‘黄牛’,搞场外交易,而不想想当时根本就没有场内交易。实际上是我们在帮助政府形成市场。1992年市政府请我去开会,讨论第二年股票发行的事。我在会上说,以前你们讲电真空炒到300元,太高了,是黑市价格,现在新股发出来就是6元7元,相当于当时的600元700元。这怎么讲?”
另一件让他得意的事情,是1992年12月上证所实行股票拆细,10元拆到1元,但交易所收印花税时小数点没有相应调整,仍按10元面值计算。“我拿到交割单,一看不得了,要出大事了,就从上海大厦跑步到交易所,说快点找尉文渊总经理,发通知一律作废,明天再交割。交易所的人发现了问题后都很紧张,说我立了大功。”
投资已成为终身事业
杨百万第一次出门讲课,是1993年去南京。
当时他在1500点的高位抛完了股票。他在南京对股民讲,经过一轮快速上涨之后,大盘要调整了,大家千万要冷静。当时整个市场气氛热烈,同去南京的许多上海股评家也都在说要涨到1800点,杨百万的话并无多少人听进去。结果一个星期之内大盘开始暴跌。杨百万这一炮打响全国。
从1993年开始,杨百万经常受邀到全国各地讲课作报告。他注重讲授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和原则,也在大势的关键时刻对散户作出提醒,加之他的讲课风趣生动,颇受欢迎。此后,他又开始应邀在全国各地报刊上持续发表文章,评论大盘走势,宣传投资理念。他在全国散户中的影响力和名声随之越来越大了。
1993年,杨百万在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专题节目中畅谈股份制问题,引起学术界的关注.随后他应邀在沈阳财经学院担任了十年的专职教授,期间还应邀在上海财经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云南财经学院等高等学府演讲。令他最感荣耀的是2000年10月,以一介平民和一个从未进过大学的初中毕业生的身份,他走上中国名校学术殿堂――北京大学的讲台,为研究生和MBA讲授证券市场的理念和实务。至此,杨百万在股市上不仅收获了财富和知识,而且收获了此前未曾预料到的荣誉,在很高的层次上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但杨百万很快就冷静下来。经历了市场十几年的风风雨雨,他深知股市波谲云诡,市场上没有神仙,没有妖怪,没有人能够完全把握市场走势。从1994年起,他就尽量减少出去讲课的次数,并尽量不接受采访。特别是经历了从2001年开始的漫漫熊市的折磨后,杨百万的心态变得更加成熟了。
2003年底,他专门写下《告别散户》一文,宣布不再撰写股市文章。此文也是夫子自道,浓缩了他十几年的炒股体验和几十年的人生阅历,颇含哲理,也体现了他的性情与个性。文中强调,市场青睐于对其有深刻了解之人,散户一定要理解风险和机会共存的真切含义,证券市场成功与否是六分心态三分技巧一分运气,缺一不可。他告诫散户只有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的散户一定是最终的失败者。只有学习才是成功的基础。语重心长,言词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