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08全球十大高频词_CCTV.com_中国中央电视台
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首页 > 经济频道 > 国际财经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盘点2008全球十大高频词

 

CCTV.com  2008年12月30日 07:36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国际金融报  

  奥巴马当选:

  借危机问鼎白宫

  变革催生新新政

  【时间】 11月5日12时

  【事件】 一个神话诞生了。

  美国将拥有第一位非洲裔总统——奥巴马。这并不是一个偶然事件,美国正处于最糟糕的时刻,“已经坏到不能再坏了”,还有什么比一个神话更可能创造另一个神话呢?

  美国人都想知道,奥巴马会不会成为第二个罗斯福。但至少从他所接过的烂摊子来看,他的挑战不亚于后者。毫无疑问,奥巴马所面临的是美国最为暗淡的经济前景,他必须凭借修改国家监管体系,改革金融体制来完成布什政府遗留下的问题。

  人们关心,奥巴马能否如他所承诺的那样带领美国人走出伊拉克战争,解决金融危机,并让美国经济走出低谷。对于后两个问题,奥巴马已经公开的部分决议就颇有“变革”之风。首先是1万亿美元公共开支刺激方案,这将让他的班底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具“权势”的政府。但这也是一着险棋。简而言之,奥巴马要么能让下一代美国人少还点债务,要么就是令他们背上新债。其次,就是他新提名的环保部部长——朱棣文,这是一名研究可再生能源的专家。美国能否在不影响全球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能源自给?这一希望就集中在后者的身上。就像硬币永远都有两面,新人当总统,自然也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奥巴马团队目前又陷入了伊利诺伊州长卖官丑闻,而接替希拉里纽约州州长一职的肯尼迪家族后人卡洛琳又被攻击缺乏政治经验,有选票换职位的嫌疑。

  【点评】 《纽约时报》对新任总统的提醒言犹在耳,是金融危机让奥巴马得到了跨越党派的支持,但如果这1万亿美元被用在分封亲信、笼络人心上了,美国可就玩完了。

  雷曼兄弟倒闭:

  百年风暴大洗劫

  难兄难弟何其多

  【时间】 2008年9月15日

  【事件】 一段历史宣告终结。由于深受次贷危机重创,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宣告破产。这家在华尔街生存了158年的老牌顶级投行的轰然倒塌,使整个华尔街乃至全球都笼罩在破产和失业的阴影之下。

  华尔街投资银行竟然全军覆没。这在一年前,谁也不敢想象。雷曼的倒闭对全球经济有着转折性的意义,在雷曼陷入绝境的前一天,嗅觉敏锐的美国第三大投行美林证券也在美联储的压力下以近440亿美元匆忙出售给了美国银行。而早在今年3月,美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已因濒临破产被摩根大通收购。

  雷曼兄弟的倒闭对华尔街,乃至全球金融市场的意义也有两极化的争论。有人说,美国财政部终于走出了遇倒则救的被动局面。但也有人警告,雷曼兄弟并不是最后一个倒下的。果不其然,雷曼兄弟的倒闭并没有阻止美国政府将援助之手伸向美国保险集团乃至花旗集团。拯救美国金融危机已经不再是美国政府的义务。来自他国的金融机构或者政府或主动或被动地接过了雷曼在国外的业务和债务。可以看到,由次贷危机演变的美国金融危机已接近失控并向全球扩散。虽然全球中央银行集体紧急救市,仍难力挽狂澜。

  【点评】 雷曼倒闭所暴露出来的巨大杠杆债务也在提醒我们,华尔街的水远比我们想象中来得更深。一个银行或许能够得到政府的救助,而其资产数倍的债务或许远非一个国家政府所能吃进。美国政府没有出手相助或许真是“正确的”,但总要有人承担这笔债务,是下一代美国人,还是我们自己?

  油价动荡:

  搭上疯狂过山车

  高油价猝死途中

  【时间】 2008年7月11日

  【事件】 国际原油价格在这一天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2008年是全球动荡之年。国际原油价格也搭上了疯狂过山车,着实令人体验了一把从高空坠入谷底的惊险与刺激。但在意外之余,油价跌落时机之微妙,对全球形势产生的影响之大却又不禁让人浮想联翩。

  今年上半年,油价如同脱缰野马,一次次跃离人们的心理底线,从年初时的100美元到7月11日的147.27美元,不过短短6个月。一方面,伊朗、委内瑞拉、俄罗斯以及中东产油国领袖开始嚷嚷,“石油可能达到200美元。”另一方面,美国和国际能源组织的数据却一再显示,原油已经供大于求,欧佩克应该减产。欧佩克减产的效果从未如此延后过,全球人民同时感觉到CPI也如浇了油一般地“烧”了起来。这是一股什么样的怪力?6月26日,谜底揭晓。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一项旨在抑制商品市场过度投机的议案。这项议案的作用,在两周内开始见效。在一个月内,国际油价就跌破了120美元。颓势还在继续:100美元、90美元、80美元……截至12月25日,油价已经跌倒了35美元,回到了2004年12月10日以来最低水平。

  【点评】 油价降下来了,通货膨胀的担心有所减少,但全球经济形势却在那之后愈加严峻。油价跌了,游资走了,原先靠石油扶持起来的项目则面临停工的危险。一时间,我们突然发现,经济衰退不再是发达国家的专利。根据业内人士的判断,待到全球经济复苏时,油价将会卷土重来。但谁能告诉我们,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都陷入经济衰退或放缓的怪圈时,还能靠谁提振石油?

  “三巨头”呼救:

  失宠产业翻身难

  择日而亡是正道

  【时间】 2008年12月19日

  【事件】 享誉世界的美国汽车业“三巨头”——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竟然也沦落到了拿政府抚恤活命的地步。

  由于流动资金短缺,无法持续运营,“三巨头”于今年11月联合向美国政府寻求250亿美元的援助,但他们的请求迄今为止得到的更多只是怀疑和恐惧。

  或许是顾忌汽车业破产可能带来400万人失业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在历经一个多月的国会听证后,国会终于在12月19日通过了174亿美元的拯救计划。

  但救命钱到来之日,可能就是三巨头破产重组之时。美国汽车业得以稍作缓息,但业内人士认为1250亿美元的援助才能让其脱离困境。这对财务状况捉襟见肘的“三巨头”来说,无疑是更大的压力。

  分析“三巨头”日薄西山的原因,上半年油价飞涨是不可忽视的外部因素,但真正让它濒临消亡的,还包括其长期依赖金融而非销售维生的盈利结构、管理者和员工的“高福利”政策、绿色产品生产动力不足等深层原因。

  业内人士认为,假如不能进行有效的制度改革,“三巨头”只会继续烧钱。况且,随着金融危机继续蔓延以及日欧汽车制造商在美国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三巨头”的中心地位已经越来越微弱。许多人甚至认为美国不应拯救这个“无底洞”,因为政府不能改变汽车业在竞争与危机并存的情况下走向衰落的命运。

  【点评】 在新的一年中,美国汽车“巨头”可不能拿了钱就了事,更要好好思考一下“翻身大计”:是生产更便宜的汽车,还是更绿色更省油的汽车?

  国家破产:

  负债唤醒繁华梦

  难逃冰火两重天

  【时间】 2008年10月

  【事件】 恶性通胀、货币贬值、股市遭腰斩,今年5月越南所遭遇的一切,俨然成为冰岛破产危机的预演。

  今年10月,由次贷危机带来的金融海啸从美国迅速扩散到世界各国,美国和欧洲的诸多银行成为受害者,而冰岛作为第一个几近破产的主权国家比越南更加清晰地接收到了经济全线崩溃的信号。

  只拥有32万人口的冰岛是遭受危机最严重的国家,也是最适合做玩转金融杠杆工具反面教材的国家。仅仅193.7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竟承担了高达1383亿美元的金融外债。

  这也难怪冰岛自己创造的债务要由世界各国为它埋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意提供60亿美元紧急贷款;北欧4国瑞典、挪威、芬兰和丹麦政府则决定联合向冰岛提供25亿美元援助贷款;荷兰财政部也同意为荷兰储户在冰岛Icesave银行破产中遭到损失的部分存款埋单。

  严重点说,冰岛这个曾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合人居住的国家”今后可能不得不重操旧业,将重心再次转移到捕鱼业上。

  自金融海啸爆发后,韩国成为亚太地区受灾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点评】 与冰岛同病相怜的“亚洲版冰岛”韩国。它的悲剧可能更多来自于恶劣的外部环境而非其本身。一方面受到美国等海外主要市场疲软的影响,出口业严重受挫,而国内需求也同时下降。另一方面,由于美元前段时期的贬值,韩元也成为外汇投资者爆炒的对象,逼得韩国政府动用大量外汇储备赎回韩元。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日本这样的经济大国乃至东欧和“金砖四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身上。

  

1/2 1 2 >

相关热词搜索:   巨头  Icesave  2008年  全球粮食  全球经济  油价  三巨头  索马里  海上作战  舰载直升机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