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危机再现:
饭碗里海啸无声
破坏性更甚次贷
【时间】 2008年年初至8月底
【事件】 国际粮价涨幅超过50%。根据世界银行数据,今年10月份粮食价格指数比2006年同期高出28个百分点。泰国大米更是一度从每吨330美元飙升至1000美元。
穷国对粮价上涨的承受能力显然是最糟糕的。埃及发生了抢面包致死事件,印度尼西亚、苏丹等国家也发生多起示威游行以抗议粮价上涨。为了维持国内粮食供应稳定,印度、越南等主要稻米出口国都下令禁止出口大米。发达国家也好不到哪里去。曾经被誉为世界粮仓的美国东、西海岸开始实行粮食限量供应。60%以上粮食依靠进口的日本政府则提前耗尽了巨额粮食预算,不得不动用粮食储备金。感觉钱包变薄了的老百姓开始寻找这一切的根源。有人说,是旱灾、洪灾造成了粮食减产。也有人说,是全球人口增加,而生产效率未能跟上的原因所致。更有人直指美国发展生物能源,消耗了全球人民的口粮。当然,也不能忽略市场的作用。
【点评】 一场粮食危机让各国政府和人民的思维都转变了不少。有国家已经开始寻思,到海外圈地种粮食,摆脱依赖进口的局面。这方法是否奏效还有待考证,不过这也给我们上了一堂课:除了黄金和美元,还可以买大米来保值。毕竟大米可比猪肉易于储存多了。
多哈谈判再破裂:
颗粒无收又一年
迷雾漫漫路难行
【时间】 2008年7月21日
【事件】 多年未果的多哈回合谈判在日内瓦重新启动。35个世贸组织成员的贸易和农业部部长旨在就农业和非农产品准入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无奈原定一周会期因讨价还价延长至9天仍无法消除严重分歧,WTO总干事拉米不得不宣布历时7年之久的多哈回合谈判以失败告终。
12月12日,尽管有一份“接近完美”的方案,奔波近半年的拉米仍然没能改变各成员国的初衷,多哈谈判还是黯然落下帷幕。2008的最后一次机会也化为泡影,希望渺茫的谈判在未来如何演变更加扑朔迷离。据悉,此次谈判的症结存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无法达成一致。美国和欧盟等发达成员国不肯削减巨额农业补贴,而它们要求开放市场又无法得到发展中国家的同意。多哈谈判的僵局,为动荡的国际金融市场和陷入倒退的全球经济增加了一丝不稳定因素。有代表称,谈判功亏一篑,极有可能在目前的经济困境下将一些国家推向贸易保护主义。
【点评】 在全球经济一片阴霾之下,各个国家都专注于如何重振本国经济。危机来袭,谁还有心情再次回到多哈谈判桌前?显然,各国政府新年面临的主要任务除了抵抗金融危机外,还多了一条,如何与保护主义作斗争?
俄格冲突:
冰冷记忆难再续
各自疗伤掩悲情
【时间】 2008年8月8日
【事件】 就在全世界都沉浸在北京奥运会所创造的友好气氛之时,俄罗斯和格鲁吉亚之间却是兵戎相见,“成就”了最不和谐的一段奥运插曲。
小小的南奥塞梯怎么就惹到了格鲁吉亚,而小小的格鲁吉亚又怎么惹到了俄罗斯?这还是要怪欧美、波罗的海各国与俄罗斯之间纠葛的“三角关系”。原来,南奥塞梯这个格鲁吉亚的小自治州一直想要跨过边境,与另一头的北奥塞梯兄弟会合。这倒也情有可原,“两兄弟”主要的人员都来自俄罗斯,本是同根生。而格鲁吉亚维护领土完整的理由合情合理,但或许是身为“60后”的总统萨卡什维利血气方刚,不顾自身条件硬与俄罗斯杠上了,结果3天就被对方击败,苦了阵亡的3000多名士兵和3万多名流离失所的难民。
【点评】 或许是金融危机让欧美诸国无暇顾及格鲁吉亚盟友,萨卡什维利打了这一仗却吃力不讨好,加入北约也遥遥无期。而俄罗斯虽然战场得意,但也埋下了经济危机的种子。在武装冲突爆发后,外资不断从俄撤出,造成俄外汇储备在一星期内骤减164亿美元。如今,俄罗斯政府已经动用了27%的外汇储备用于救助股市和主要大银行。石油价格下跌和外资项目的停止更是让俄罗斯未来的经济前景渺茫。
孟买恐怖袭击:
屋漏偏逢连夜雨
金融中心梦难圆
【时间】 2008年11月26日
【事件】 印度孟买爆发了一起惨绝人寰的恐怖袭击,这次长达62小时的血腥事件造成至少188人死亡,313人受伤。
孟买本就是多事之地,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过40多起恐怖事件。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屠杀的目标不是市区平民,而是经常出入泰姬宾馆的外国人。恐怖分子手持专业武器进入酒店劫持上千名旅客与警方对峙并交火。这次恐怖袭击来得不是时候。据权威估计,印度此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000亿卢比,外国投资者对这个国度更是望而却步,闻名遐迩的旅游业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除了孟买,新德里、加尔各答等城市的公共场所也门庭冷落,对今年经济形势不好的印度来说是雪上加霜。
【点评】 印度为何成为了“世界上不安全的国家之一”?专家认为,久拖不决的教派冲突、不断拉大的贫富差距、纷争不已的政党竞逐、效率低下的官僚体系、过时无力的反恐法律等,都是印度无法摆脱恐怖袭击阴影的根本原因。此外,受美军军事打击和分裂瓦解,“基地”组织在伊拉克实力受损,开始将活动重心从伊拉克转向阿富汗及巴阿边境交界地区也使印度可能成为恐怖分子的聚居地。
索马里海盗肆虐:
多国联手击海盗
中国护航显责任
【时间】 2008年12月26日
【事件】 响应联合国号召,由“武汉号”、“海口号”两艘导弹驱逐舰、“微山湖号”补给舰、两架舰载直升机及800多名官兵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护航编队从海南三亚起航,远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为中国航经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船舶以及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运送人道主义物资船舶进行护航。
这是我国首次使用军事力量赴海外维护国家战略利益,组织海上作战力量赴海外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也是我国海军首次在远海保护重要运输线安全。据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统计,今年以来,索马里附近海域已经发生120多起海上抢劫行为,超过30艘船只遭劫,600多名船员遭绑架。随着我国对外经济的快速发展,索马里正成为中国通往中东的交通要道。
如今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已先后有20多个国家派出军舰执行护航和打击海盗任务。
【点评】正如一些分析人士所说,索马里海域的威胁并不仅仅来自于一些散兵游勇,更深层的原因在于该地区国家无政府状态和经济的破败,让过往商船成为某些国家的重要经济来源。因此,要彻底清除海盗威胁,还需要各国就如何协同行动,乃至解决索马里国家政治稳定上再作考虑。
| |
| |
责编:金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