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以来,我国一些经济指标出现回暖迹象:去年11月份新增贷款是4000亿元,12月份是7000亿元,今年前20天就达到9000亿元;一些企业销售开始回升,库存减少;股市牛年第一周升幅9.5%。新春伊始,市场信心与经济回暖的互动关系已初步显现。
在迎战此轮金融海啸过程中,“信心”成为一个高频词汇——从胡锦涛总书记“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的讲话,到温家宝总理最近的访欧“信心之旅”,再到广东、广州“面对困难,信心至关重要”的共识,“信心”不仅体现为精神力量,而且开始转化为经济动力。世界需要“中国信心”,中国需要“全民信心”。
无数经验证明,越是面临巨大困难,越需要信心支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面对肆虐全球的金融海啸,我们更不可泄气,这股“气”体现为正视困难、敢于迎击困难并战胜困难的信心,是特殊时期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市场的繁荣或萧条往往与每个市场参与者的信心息息相关。市场经济不仅事关数字,亦受制于社会心理——对未来经济形势的预期。而且这种心理预期一旦变化,又具有极大感染力,从而对经济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如果将经济活动比作一库水,信心就是蓄水之坝,坝高则水涨,坝溃则水泻。
面对危机,信心比黄金更宝贵,眼下最紧迫的就是提振人们对市场的信心。而信心并非凭空产生,它源自我们对当前和今后经济形势的科学认知——
社会对经济增长有信心。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央及时研判经济形势并制定周密应对措施,“保增长”成为宏观调控的重点。国家4万亿元投资,有望形成巨大的“乘数效应”;在广东,总投资2.37万亿元的“新十项工程”已经陆续出台。大手笔的政府投资,为“保增长”提供了强劲驱动力;2009年中国经济“保8”、广东“保9”、广州“保10”的增长预期,更给人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企业对投资有信心。一方面,基于中国经济增长的乐观预期,投资者信心渐趋稳定;另一方面,国家刚出台和即将出台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给了企业更多政策利好、更多投资信心。同时,工业上游原材料价格回落,为中下游企业新一轮扩张和发展提供了低成本机遇,“危”中寻“机”,很多有远见的企业和投资者已忙碌起来。
个人对消费有信心。老百姓的消费预期是最实在的,它源自现在和将来钱包的厚薄——温总理近期“轻易不要裁员”、“增加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经费”等讲话鼓舞了劳动者的信心;在广州,13万多困难群众春节前喜领“双红包”,提振了消费者的信心。春节消费市场的畅旺,表明消费信心在提升。
当前的金融危机仍未见底,坚定信心仍然弥足珍贵。我们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对策措施准备得更周密一些,化危为机,把握主动权,以这样的信心和斗志踏上牛年新征程,繁花似锦的春天还会远吗?
| |
|
责编:金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