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经济频道 > 财经评论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平均工资”数据该如何看?

 

CCTV.com  2009年04月29日 21:34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新华网  

  国家统计局29日公布的数字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同比增长13.4%。对于平均工资,社会上始终存在较大争议,已经成为一项“敏感数据”。此次数字公布仅3个小时,搜狐网上的留言和跟帖就超过了1000条。

  平均工资不等于个人具体工资

  网民的意见中,最集中的是认为公布的平均工资偏离公众的切身感受,平均工资在上涨,但很多个体并没感受到自己的工资在涨,有的还反映工资降低了。

  对此,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解释说:“平均工资是反映工资总体情况的指标,它自然不同于每一个人的具体工资水平。此外,还有工资的口径问题。”

  据了解,平均工资是单位工资总额除以年内(季度内)平均职工人数得出的。根据国家现行规定,工资总额是本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不论是否计入成本,不论是以货币形式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均包括在内。同时,根据国际惯例,工资总额统计的是个人税前工资,并且包括个人交纳的养老、医疗、住房等个人账户的基金。

  “按这个口径,平均工资与每个人自己拿到的工资或工资单上的工资是有差别的。”这位负责人指出。

  平均工资也可反映群体差距

  平均工资是一项“平均数”,社会上对其争议的另一个焦点是它不区分收入差距,许多人质疑这种“简单的平均统计”到底有什么实际意义。

  “任何一个统计指标都有它的作用和意义,平均数是反映总体水平的基本指标之一。一般来讲,一项统计调查在反映总体情况时,都要用到平均数。”这位负责人说。

  据介绍,我国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如:社会保险金征收、基本养老金和退休费发放、最低工资标准、人身损害司法赔偿等,都与平均工资数据相关。“为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关部门都希望继续发布平均工资。”这位负责人表示。

  这位负责人也承认,平均数确实不能很好地反映总体中个体的差异情况。为了反映不同群体的差距,国家统计局计算了不同地区、行业和经济类型单位的平均工资,这在《中国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网站上都可查到。

  “从现行统计制度得到的工资数据看,不同群体的差异也是十分明显的。”这位负责人解释说。

  分省看,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9个省(区、市),占全部城镇单位在岗职工的30.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22个省(区、市),占全部城镇单位在岗职工的70.0%。

  分行业大类看,平均工资最高的证券业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9倍、其他金融活动业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0倍、航空运输业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6倍。平均工资最低的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53.6%、纺织业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55.5%、农副食品加工业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60.1%。最高行业与最低行业平均工资之比为11:1。

  按城镇单位的注册登记类型看,股份有限公司的平均工资最高,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1倍;其次是外商投资企业,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12倍;国有单位的平均工资位列第三,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6倍。最低的是集体单位,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62.7%。

1/2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