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长期利好 短期业绩说话
单笔投资最低为100万元,单个专户管理计划不低于5000万元,6月即将实施的公募专户“一对多”规定在私募行业内引起不小震动。针对“一对多”分流阳光私募的看法,深圳市金融顾问协会秘书长李春瑜并不认同。
“我觉得降门槛‘一对多’正式实施,我不认为这是跟私募在抢饭碗,这对私募是一个好事情,因为证监会把私募的业务给公募做,这说明证监会对私募管理主体真正规范和认可做铺垫。从长远来看,对私募来说绝对是好事,从这里也可以解读监管层,已经在认可私募基金的形式了。”李春瑜直截了当地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李春瑜认为,公募基金做“一对多”理财,这是典型的私募基金做法,现在交给公募基金来管理,这表明监管层可能是想让公募积累积累一些经验,然后再慢慢放开,然后再让社会的其它主体,通过发牌和备案加入私募行业。
“中国的高端理财市场还是很大的,现在才刚刚开始,事实上不存在公募一对多分流阳光私募客户的现象。此外,最后还是要看业绩,谁业绩强,客户才认可。”李春瑜直言。
在以往运作中,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之间其实有着较清晰的业务分界,即公募基金主要致力于“聚沙成塔”,主要帮助中小投资者理财;私募基金的代表——信托型私募基金则一般将最低投资额定为100万元,“一对一”的高端服务是其营销重点。
“对我们有一些影响,但是影响不是杀伤性的,因为公募‘一对多’资产规模应该不会很快做大。并且,私募和公募‘一对多’专户也存在差异,此举并不能引发我们(私募)对客户流失形成的大恐慌”,深圳某私募基金经理乐观地向记者表示。
相关链接:
责编:王玉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