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之路
碧桂园长期奉行大盘开发、单盘开发的原则,采取层层跟进的方式提高效率。华南碧桂园推出不久,碧桂园假日半岛立刻跟进,随后而来的还有南海、南沙两个大盘项目滚动推出。再加上资金回笼迅速,杨国强一直以资金周转宽裕而骄傲。然而,近年来,碧桂园扩张迹象明显,由"一年一个碧桂园"变成同时开发几个大型社区楼盘。截至2007年1月31日,碧桂园有27个发展项目分别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对资金的需求明显加大。
2006年7月,碧桂园悄悄转变工商登记上的"身份",摇身一变成为外资企业。这通常是内地民企赴香港上市前的习惯做法。随即,碧桂园开始了一系列的重组活动,剥离了学校、医院、自来水厂及高尔夫球场的业务,成立了碧桂园控股。在此之前,从内部的股东结构来看,碧桂园属于典型的家族企业,集团大股东基本上都是企业早期的创业者,不少跟杨国强有血缘或姻亲关系。
从碧桂园控股4月3日发布的招股章程来看,重组完成之后,除了杨惠妍通过控股"必胜公司"持有59.5%的股份之外,杨贰珠、苏汝波、张耀垣和区学铭分别持有碧桂园控股10.2%、5.1%、5.1%和5.1%的股份。若按4.78港元的招股价中间值计算,除杨惠妍以445.1亿元的身家成为女首富之外,碧桂园控股的上市还成就了其他五位财产超过39亿元的富人。
尽管杨国强早在2005年就将其名下全部权益转让给了杨惠妍,但他目前依然担任碧桂园集团执行董事,负责制定发展策略、投资计划以及集团的整体项目计划。因此,他仍然是碧桂园这艘地产巨舰的实际掌舵人,只是巧妙地隐身于女儿杨惠妍"最年轻的中国女首富"的光环之后。
打算明后年开发千万平方米房子
当被问到明年房价是否会下跌时,杨国强没有给出正面回答,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他的乐观:"中国的经济发展到目前还是很好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未来有很多农民进城,有钱后就会想住得更好。现在房价为什么贵?我想供求关系是很重要的,当然,土地成本等因素也很重要。最近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对我们影响不是很大。如果房地产不发展,建材、家具、电器、钢材等很多行业都会受到影响。所以我的理解是,国家不是不希望房地产业发展,而是想要健康发展。"
"我们在香港上市后取得150亿现金,买了些便宜的土地。有媒体说我们囤地多,土地可以开发27年,但他是按照我们以往的发展速度来算的,我们上市后发展的速度很快,明年我们计划开发1000万平方米,后年要开发2000万平方米。我们也希望尽快把土地建好房子卖出去,这也是调整房价的一个办法。"
精彩语录:
●如果我80岁的时候走在街上,所有认识我的人都会微笑地跟我打招呼,我就满足了。
●说我首富,只是很多(企业)没上市而已。
●人家问我为什么会成功,我说可能是我对别人好,对社会好。
●我虽然没机会读大学,但我看书很多的,天文、哲学、历史、地理……什么书都看。小时候,我就算身上只有2块钱,也会和同学到废品收购站买旧书看。
●现在有人骂我为富不仁,我才站出来。(我想让大家知道),这个树林不是所有(鸟)都是乌鸦。
记者手记
憨厚中略带狡黠的讲话
赢来听众掌声笑声阵阵
昨天下午的论坛原定于3时30分开始,让人意想不到的是,3时还没到,举办论坛的中大MBA大楼203课室已挤满了人。半个小时之后,有关工作人员甚至要封锁大门阻止更多的学生进入会场。看来,杨国强的名字相当有号召力。4时左右,杨国强踏上了讲台。他身高1米75左右,皮肤黝黑身材偏瘦,虽已是上市公司的老总,但一举一动和言语之间,仍带有农民的憨厚和不拘小节。
杨国强今年53岁,普通话说得较差,夹杂着浓重的顺德音,但他憨厚之中略带狡黠的讲话常常引来一片笑声和掌声。从他"一个老虎带着一群羊,打败了一只羊带着一群老虎"的比喻中,可以感到他的自信与幽默;从他"碧桂园上市之后很多人骂我为富不仁,所以我要把每天养着800多名学生、捐了100万给中大的事说出来"的讲话中,可以看出他在低调之余也很注意为自己辩护;他一直强调社会责任感,甚至把企业口号定为"让社会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更美好";他是未上过大学但很喜欢读书的农民,常常说自己不聪明但很努力。而在听众最关心的如何赚钱、如何成功的问题上,他认为,幸福感不是有钱有权就可以得到的,最重要的是得到他人的认同。
人物小资料
杨国强出生于顺德北滘镇,自幼家贫,曾放牛种田,做水泥匠,上世纪80年代时因做建筑承包商积累了第一桶金。从月收入180元到千亿身家,从耕田的农民到包工头再到大型房地产开发商,有人称其经历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内地民营企业家的发家缩影。
相关链接:
责编:王玉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