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林奇的投资策略:寻找翻10倍的股_CCTV.com_中国中央电视台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央视网 > 经济频道 > 人物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彼得·林奇的投资策略:寻找翻10倍的股

 

CCTV.com  2009年05月22日 08:58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央视网综合  

  ◆远离高技术公司,关注低技术公司

  1995年—1999年更是一次史无前例的牛市,指数上涨一倍,连续5年股票的回报率都在20%以上。这次大牛市中,人们对网络股等高科技企业的狂热是最大的推动力。但是,在人们的狂热中,林奇却再次宣称自己是技术厌恶者:

  “一直以来,我都是技术厌恶者。我个人的经验表明,只有那些不盲目追赶潮流的人才能成为成功的投资者。事实上,我所知道的大多数有名的投资人(首当其冲的就是沃伦?巴菲特)都是技术厌恶者。他们从来不会买人那些自己不了解其业务情况的公司股票,我也同样如此。”

  林奇和巴菲特一样,从来不会买人那些自己不了解其业务情况的、变化很快的、未来发展不稳定的公司股票。他同样坚持只投资于自己能够完全理解的传统稳定行业的公司股票。林奇说:“当周围有如此多的稳定行业时,为什么要购买易变行业的股票呢?”

  ◆别选多样化公司,关注专业化公司

  林奇如此厌恶公司通过收购实现多样化,以至于他将其讽刺地称为“多元化恶化”:

  “利润不错的公司通常不是把钱用来回购股票或者增加股息,而是更喜欢把钱浪费在收购其他公司这件蠢事上。这种‘精心准备’的收购对象却是一些这样的公司:(1)价格被高估;(2)业务经营完全超出他们的理解范围。这两点确保收购后的损失而不是收益能达到最大。”

  相反,林奇喜欢寻找专业经营的优秀公司。比如,他非常关注抽资独立型公司。采用抽资摆脱做法的子公司或者分公司就会变成独立自由的经济实体。尤其是兼并和收购浪潮中成为恶意收购对象的公司,往往通过卖掉或者抽资摆脱做法,与子公司脱离关系后很快就可以击退恶意收购者,这时独立出来的子公司的股票就会独立上市。

  ◆不选竞争对手多的公司,只选竞争对手少的公司

  人们往往关注那些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著名公司,而往往忽略了那些长期独霸行业却默默无闻的隐形冠军企业。

  但林奇却与众不同:“相比较而言,我更愿意拥有一家地方性石头加工场的股票,而不愿拥有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股票。因为电影公司的竞争对手非常多,而石头加工场却有一个‘领地’(Niche):在它占据的领地内没有什么竞争对手。”

  林奇对拥有市场领地的优势企业情有独钟:“我总在寻找这种拥有‘领地’的公司,理想的公司都有一个‘领地’。”这种领地使公司获得了能够在所在市领地形成的一种排他性独家经营权。这种排他性独家经营权正是林奇寻觅的阿拉丁神灯:“没有什么可以描述排他性独家经营权的价值……一旦你获得了排他性独家经营权,你就可以提高价格。”

  林奇发现巴菲特和他一样,非常钟情于寻找具有独家经营权的优秀企业。林奇敬佩地说,巴菲特通过向“独家经营权”型公司投资赚了数十亿美元。

  ◆别听内幕消息,只看公司及其内部员工买入行动

  对于一般投资人来说,有一种正大光明却比内幕消息更为准确可靠的方法:那就是观察公司员工买人自己公司的股票及公司回购自身股票的行动。这种行动,代表公司员工、公司本身对未来充满信心,他们对公司有着最内部的消息,最直接、最全部的理解,其买人行动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

  林奇认为,公司回购自身股票是对公司未来充满信心的重要表现,而且回购股票长期而言会提高股票的价值:“一家公司回报投资者的最简单、最好的方法就是回购自己流通在外的股票。如果一家公司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充满自信,它为什么不可以也像投资者那样向自己公司的股票进行投资呢?……从长期来看,回购股票只会对投资者有利。”

  林奇认为,如果公司的普通员工们也在积极购买本公司的股票时,那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买入信号:“没有什么样的内幕消息能比公司的职员正在购买本公司的股票更能证明一只股票的价值。”一个年薪2万美元的普通员工,却用1万美元买人本公司的股票,这肯定是一次对其本人来说有重大意义的投资行动。但林奇认为内部人员购买本公司股票的原因却只有一个:“他们认为股票的价格被低估了,并且最终会上涨。”

 

  相关链接:

3/6 < 1 2 3 4 5 6 >

相关热词搜索:   1975年  投资策略  收益波动  隐形冠军  投资组合  林奇  投资分析  短线投资者  冷门股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