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汇丰两家在华外资银行近日接连降低了两年期及以上的人民币定存利率,出现了中长期定期存款利率低于短期定期存款利率的“倒挂”现象。对此分析人士认为,根据流动性状况和其他负债成本来调整存款成本,未来中资行有可能效仿这种操作,但目前中资银行更可能通过加强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来应对银行业面临的盈利压力。
长短期定存利率倒挂
汇丰银行(中国)宣布5月14日起,调整人民币两年期以上(包括两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将两年、三年和五年期的存款利率下调为1%、1.1%和1.2%。花旗银行(中国)此前已将24个月和36个月的人民币定期存款利率分别定为1%和1.1%。两家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则维持不变,均为2.25%。
而这两家外资银行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人民币定期存款利率仍为1.72%、1.98%和2.25%,与基准利率相同。这意味着如果在这两家银行定期存款,超过2年的中长期利率远低于1年及以下期限利率。
分析人士认为,外资银行的目的是利用利率手段拒绝一些有长期存款需求的新客户,降低负债成本。
国泰君安银行业分析师伍永刚认为,一方面外资银行客户对利率的依赖度不高,下调存款利率不会对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此举也体现出外资银行目前存贷差压力也比较大,下调存款利率毫无疑问会使这些银行失去一部分人民币存款。
中资银行可能效仿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金融机构不可以高息吸收存款,但可以以央行规定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为上限,自行确定和调整本行适用的人民币存款利率。而实际上,中资银行都约定俗成地统一采取和基准利率一致的存款利率。
中资行是否会跟进下调存款利率?对此,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郭田勇认为,由于中资银行储户对利率的敏感性较高,如果有银行单独下调存款利率,一定会导致该行存款流失,甚至会引发流动性风险。但出于调整结构,缓解存贷差压力的考虑,未来不排除有银行会自行调节存款利率的可能性。同时他认为,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自行调整利率的可能性更大。
郭田勇表示,一方面,中资银行间的流动性差异较大。大银行流动性相对较好,中小股份银行流动性较差。央行的数据显示,3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2.53%,而股份制商业银行为0.49%,已降至历史低位。因此,中资银行对由于下调存款利率而带来的风险承受能力更大。另一方面,前期大银行投向企业的中长期贷款较多,但未来在中长期贷款增速放慢后,银行客观存在改善存贷差的压力。
伍永刚表示,中资银行自主下调存款利率“不好说”,但不排除这一可能性。
负债管理考验银行财技
与下调存款利率相比,目前银行面临更现实迫切的需求是通过强化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来应对存贷差收窄的压力。
08年以来央行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后,银行净息差走低。央行5次下调基准利率,一年期贷款利率从7.47%下调至5.31%,一年期存款利率从4.14%下调至2.25%,同时,存款定期化和低收益资产占比提升进一步拖累了净息差。
不过,由于资产负债结构及管理差异等因素,银行的存贷差并不一致。银行面临的一季报显示,14家上市银行的息差出现分化。环比降幅最低的是深发展,其次是宁波银行和华夏银行,同比降幅最低的是民生银行,其次是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
渤海证券银行业研究员张继袖表示,根据2008年底的数据,建行、民生和南京的3个月至1年期的利率敏感缺口为负,这意味着如果利率继续下行,其他条件不变,三家银行负债成本的下降将快于资产收益的下降,银行负债成本减少。这类银行在应对存贷差收窄方面将有较强的优势。
相关链接:
责编:王玉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