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以来,股指“涨不动,跌不透”的明显特征,个股走强的力度超乎预料。但在本周三的最后半小时,突然出现急速跳水;周四大盘震荡下行,沪深两市指数分别下跌1.54%和2.51%。这提醒投资者:当心被“温水煮青蛙”,短线要多一份谨慎。
大盘涨到目前的位置,很多人认为应该调整了,否则,对行情的持续未必是好事。特别是近期“大象跳舞”,中国石油、中国联通等权重股大幅上涨,被认为有可能为题材股出货“打掩护”。以往的市场经验表明,权重股补涨,往往意味着一轮行情进入尾声。
然而,听凭减仓声音越来越响,大盘偏偏不见幅度较大的调整。5月11日,沪深两市遭遇“大阴棒”,随后两个交易日又收复失地。每当盘中股指下泻,总有资金很快将大盘托起。这种“跌不透”的情形,让场外等待逢低入市机会的资金万分着急。
应该看到,当前股指的强势具有合理存在的一面。海外股指的持续走强,封杀了A股深幅调整的空间。3月份以来,美国股市连续反弹,到5月20日,累计涨幅已达36.53%。截至5月20日,香港恒生指数5月份累积涨幅达12.59%,远大于同期7.02%的沪市涨幅。A股虽不完全跟着美股走,但H股重心的抬高及亚太股市沉浸在上涨氛围中,避免了A股发生恶性下跌的可能。
与此同时,板块活跃度依然较高。此次股指反弹的主要支撑,是针对内外部需求出台的一系列经济振兴规划。内需刺激计划的继续出台,促使板块活跃未降温。例如,19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措施,被这两大行业板块视作利好。5月份以来,汽车板块明显跑赢大盘,上海汽车、长安汽车等涨幅超过10%。可见,大盘之所以“跌不透”,主要是被热门板块的强势所推动。
这种情况下,不少投资者会认为股市已“跌无可跌”,找不到促使其调整的理由。一次次“跌不透”后的迅速拉起,让人逐渐失去风险防范的意识,很容易被“温水煮青蛙”。本周三最后半小时的急速“跳水”,以及周四的震荡下跌,看似受到利空传闻及美股冲高回落的影响。但高位十字星及连续两根阴线的出现,告诫投资者参与当前反弹不可过于狂热。对题材股的炒作,更需要保持一份理性。
中长期来看,指数将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而不断走高,最终由熊市反弹转入牛市。然而,中长线向好,不等于可以忽视短线风险。一是多数散户投资者的进出较为频繁,二是散户投资者很少以购买指数基金的方式进行投资。如果积极参与热门板块炒作的话,前期获利肯定远胜于购买指数基金,但一旦遭遇深幅调整,此类投资最容易“受伤”。有的题材股炒作后之后,主力已“抽身而走”,股价很难再随股指一起上行。在当前题材股价翻番众多,有的甚至创出个股新高的市场中,尤其要防止这方面的风险。参与题材股行情的投资者,切不可认为熊市给炒作增加了安全系数。
随着市场上的牛气逐渐旺盛,有两类风险很可能逐步逼近。一是扩容风险。管理层出于股市维稳而暂停IPO融资,但这项政策的代价也是巨大的,牺牲了直接融资的功能。随着创业板筹备脚步的加快,IPO恢复“开闸”的日期不再遥远。其二,海外股市调整的风险增大。大幅上涨后的美国股市,难免遭遇调整。本周三美股先涨后跌,金融板块从最高上涨近3%到收盘下跌2.4%,是一个风险警号。
因而,越是反弹创新高,越要防止被“温水煮青蛙”。
相关链接:
责编:谷立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