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经济频道 > 国内财经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实施近200天 未来微调受关注

 

CCTV.com  2009年05月23日 09:19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证券日报  

>>>进入 经济频道 首页

    自2008年11月我国货币政策果断转型、由从紧转为适度宽松以来,在近200天时间里,相关部门采取多种手段,保持资金的总体充裕,这些货币政策取得了哪些成效,未来又会有怎样的变化?

    多种手段保持流动性总体充裕

    去年四季度以来,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大局,央行通过不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利率,适当调减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以及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调整优化信贷结构等手段,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

    200天时间内,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超过6万亿元,如此规模为以往信贷史所罕见;截至4月末,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25.95%,为1996年11月以来最高水平;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17.48%,恢复到2008年6月前的水平;贷款余额增长29.72%,为1994年以来最高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在货币政策使用工具上,与过去频繁依赖利率和准备金率工具相比,今年以来,央行货币政策更多地采取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来调节流动性。春节后,央行及时恢复了3月期央票按周发行的节奏,有效熨平了季节性因素引发的银行体系流动供求波动,促进了货币信贷合理、平稳的增长。

    为经济增长提供充裕资金

    自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以来,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得到增强,分析人士指出,贷款的快速增长有利于从总量上稳定经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指出:“信贷的快速增长迅速保证了一系列政府项目的开工,使得去年10月份以来工业‘跳水’的趋势得到遏制。在贷款支持下新开工项目的迅速启动,使第一轮去库存化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目前,新增信贷主要投向政府项目相关配套投资,同时,信贷结构在近几个月也逐步优化。今年3月和4月都出现了票据融资占比下降、中长期贷款占比提高的情况,显示越来越多的贷款进入实体经济。货币供应量数据的连续反弹也反映出宏观政策提振作用逐步显现,经济活跃度有所提高。

    未来政策走向受关注

    在近期各中央银行纷纷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我国货币政策走向备受市场关注,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上海参加陆家嘴论坛时更是提出将根据实际情况对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操作进行微调。分析人士认为,当前情势下我国货币政策不会出现方向性的变化,货币政策的微调或将更多体现在操作力度和结构方面。

  相关链接:

责编:韩文燕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