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家规模颇大的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给记者演绎了地产股的上涨脉络,“现在是量价回升,6、7月份是传统的淡季,只要能维持同比增长,环比下来也没关系,到了9、10月份再上去,跟大家的预期就一致了”。
不过,在繁荣的下面,对于地产公司的盈利能力仍有人士表示了怀疑,“我在北京调研的时候看到有的地方房价卖到每平方米七千多元,但当时地价就已经在五千元了”。莫尼塔公司分析师王沛也指出,“价格上涨过快抑制需求释放”的征兆已经初露端倪。
因此寻找更有安全边际的股票仍旧是研究员和基金经理的重要工作。鉴于一线龙头被广泛推荐,且股价也有不菲上涨,不少机构把眼光投向了更广大的二三线城市。
寻找概念和复苏逻辑(小)
基金调研并不只限于房地产行业,由房地产行业延伸开来的上下游链条上的每一块都被基金们所关注,从上游的煤炭、钢铁、建材,到下游的消费、家电等。
最近,华富基金研究总监程坚给公司的研究员们布置了任务,对钢铁、煤炭以及机械板块多花点功夫,重点研究这些行业的复苏脉络并挖掘出几家最有价值的公司。
以钢材价格为例,在经历连续10 周下跌后,从5 月1 日后出现回升。从需求上看,2、3季度正是用钢旺季,随着国家投资的逐步实施,需求逐步回升被认为是比较肯定的趋势,加之目前房地产销售超预期,也为未来钢价上涨提供了想像空间。
一位曾经组织了联合调研的研究员告诉记者,供给得到控制是导致煤炭行业预期改变的重要因素。在调研现场,除了了解生产销售情况外,对于周边小煤窑关闭情况的考察也成为基金经理们的必修课。
“只要整顿小煤窑的力度不减,那么煤价即使在需求不提高的情况下,也不会再跌到哪里去,按照一季度业绩乘以四就可以简单算出全年业绩,总体还是不错的。”
记者给一位相熟的基金公司投资总监打电话的时候,他正身在厦门开会,除了参加某券商组织的上市公司见面会,还顺便对一些热门的海西概念股进行了了解。
“这些概念不可全信,但是也不能不信,完全忽视更是不对的。”他向记者解释道,国家对这些地方给予一定的特殊政策,肯定对当地经济有所刺激,相关的上市公司一般都是当地的龙头企业,必然是受益最大的。所以这次在厦门开会他亲自出马,有助于更好的判断海西概念的情况。
至于上海日益临近的世博会,以及国家和市政府着力打造的金融中心,更是给本就热闹的本地股浇了一把油。一位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研究负责人更是对此极为看好,“短期看是概念,长期看是必然,只要人民币管制放开,上海天然就是国际金融中心。”
相关链接:
责编:金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