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盖特纳首次访华,传递了一些积极信号。分析人士指出,盖特纳访华凸显美国对深化与中国在财经和金融领域合作的重视。盖特纳对美国财政、货币政策做出承诺是为了打消中国对美投资的顾虑,但在目前情况下,购买美元资产仍需谨慎。
经济转型需共同努力
盖特纳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时表示,中美两国应加强国际金融合作,美国全面支持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担当更重要角色。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指出,首先要看到盖特纳此行的战略意义——美国政府在国际金融危机这个特殊时期对中国高度关注。
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后的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将于下月在华盛顿举行。有分析指出,在即将开启的对话机制下,中美财金合作的着力点是共同应对眼前的金融危机,除了围绕双边关注的贸易、汇率、能源和气候变化等热点话题展开对话消除分歧外,深化两国合作最关键的在于增强互信。
盖特纳还表示,全球要过渡到更平稳、更稳定的经济秩序,有赖于中美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改革。中国要在金融海啸下保持持续的经济增长,需要改变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模式,鼓励国民消费,刺激内需,带动本土及全球经济增长。
不过,专家指出,全球产业链条已经形成,短期内难以出现大的改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认为,国际分工的格局已经形成,美国不可能再回到以制造业为主的模式上去。国际经济失衡有美国过度消费的责任。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最终将实现多依赖内需上来,但这有一个过程,中国应该考虑到调整的方式、方法以及力度,不应丧失在国际竞争中建立起来的市场地位。
美国国债是否安全
“中国所持美元资产非常安全。”盖特纳表示,他保证美国会削减巨额赤字,未来会谨慎地善用开支,不会不停借贷,希望中国能继续在美国投资。
分析人士指出,盖特纳此番说法是为了打消中国对美国国债价值以及美元币值稳定的担忧。不过,美国国债风险不小,并非“非常安全”。
陈凤英指出,为应对金融危机,美国政府向金融市场大量注资,并试图通过美元贬值来稀释债务。目前美国流动性宽松,加上预计今年达到1.84万亿美元的高额财政赤字,造成通胀风险上升,中国等主要美国国债持有者面临资产减值的风险。美国需要在确保国家诚信、保持稳定的货币政策等方面做出负责任的回答和行动。
上周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曾飙升到接近3.75%的水平,而去年底这一指标只有2.1%左右。在过去的5个月当中,美国国债的市值平均下跌了5.1%。
这表明美国的长期债券吸引力下降。分析人士指出,市场主要担心美国发债规模太大,令债券市场供过于求。据估算,到今年9月完结的财政年度,美国政府估计总共要发3.25万亿美元国债。一旦市场担心供应增幅过大,那么必然导致国债价格下跌而收益率上升,这对现有的国债持有人尤其不利。另外,美元近期加速贬值,更加降低了美元资产包括债券的吸引力。
根据美国财政部披露的统计数字,截至今年3月底,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高达7679亿美元,是美国政府的第一大“债主”。历史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时间里,中国增持的美国国债超过2700亿美元。
“不管美国作出何种表态,中国不应该改变对外资产结构调整的步伐。”梅新育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实际上,中国已经开始减持长期国债而多购买短期债券。”
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2008年8月至2009年3月,中国共购买一年期及一年期以下美国国债1713亿美元,而两年期及以上国债仅为229亿美元,同时还售出235亿美元长期机构债。
相关链接:
责编:王玉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