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频道 > 财经评论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后通用时代"启示录思考

 

CCTV.com  2009年06月05日 08:33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央视网综合  

  虽然美国通用的尴尬局面半年来一直被海内外媒体“大剂量”反复报道,虽然“破产重组”并不意味这个伟大汽车品牌的真正终结,然而当6月1日早晨,通用汽车正式向法院提交申请时,无数人却都瞬间陷入最复杂的情绪中,一个刚度过101岁华诞的最老牌汽车企业,一个曾经连续70年雄踞世界第一的汽车集团,足够让人去伤感、反思、扼腕和叹息。

  然而对于行业内的人们而言,通用倒下却并没意味着一切结束,在这场汽车风暴中,仍有很多汽车企业在努力挣扎和苦苦支持,面对越来越艰难的汽车市场环境,“后通用时代”的汽车企业怎么才能顺利地渡过险滩,求得新的生机?

  启示一:

  汽车企业小型化轻量化

  多年前,IBM前掌门人郭士纳写过一本名叫《谁说大象不能跳舞》的书,曾在全球风靡,然而事实证明,这只是人们的美好梦想,随着众多美国大型跨国公司的没落和式微,人们发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庞大的跨国公司越来越难以适应复杂而快节奏的市场环境和行情变幻。特别是对于汽车行业而言,面对巨大的地区市场差异、瞬息变化的汽车消费潮流以及严重的石油危机、成本压力,老牌的大型汽车集团时常显现头大难掉的尴尬,不少业内人士预测,无论之前还是之后,通用都不是唯一倒下的汽车巨人,未来成功汽车企业将会向优化整合资源摆脱冗余的“轻量化”方向前进。

  启示二:

  成本!成本!成本!

  汽车行业微利化一直是大势所趋,特别面对全球越来越多地区的汽车市场趋于饱和,对于投资和开销巨大的汽车企业而言,成本控制不仅仅在于保持住企业发展的基本收益上,更关键的是,从汽车消费理念的发展趋势看,性价比将成为车型最重要的核心市场竞争力,一款新车成功与否,不仅在于技术和性能,价格将是人们越来越重视的决定购车因素。从现实的案例看,日产-雷诺能够从当年的困境中浴火重生,关键正是在于“成本杀手”戈恩成功在成本控制上的铁腕。

  启示三:

  精简品牌,打造拳头汽车品牌

  很多行业人士都认为,繁杂的众多品牌是拖垮通用汽车“元凶”之一。在汽车产业全盛时代,拥有品牌多寡曾经被作为是企业实力的象征,然而从今天来看,多品牌战略很容易造成公司对品牌的定位和用户群交叉重叠,浪费了企业资源、人才和财力,“内讧”问题也降低了管理效率。其实聪明的日系汽车企业一直十分排斥多品牌策略,以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丰田来看,其旗下主打的也莫过了大发、丰田、雷克萨斯这三个分别面向高中低端市场的品牌而已。从美国政府对新通用的重组方案来看,精简压缩品牌,也是其中最主要方略之一。

  启示四:

  谨慎并购,理性扩张

  快速的并购扩张曾是通用汽车崛起并且飞速壮大的成功之路,也为通用很早就埋下了危机的种子。汽车是复杂的重工业,不同于金融投资,收购和合并只是让企业迅速做大的“取巧之道”,却并必能做强,被收售的汽车厂家和品牌往往要么属于“不良资产”,要么就自身困境重重,因此,如果收购方没有高超手段去整合消化并快速让其扭亏为盈,就有可能成为将来拖垮整个企业的“雷区”。这一点,对于越来越热衷于收售海外品牌的中国汽车企业而言具有现实意义。

  启示五:

  技术实用化,研发成果快速转化生产力

  美国通用近十年来对于包括氢燃料电池在内的众多技术研发可谓是倾入全力,然而却一直少有成熟的市场化产品推出,巨大的研发投出成为了企业沉重的负担。与之比照的是,很多其它企业同期研发的低功率发动机、清洁柴油技术,轻量化车身、CVT变速箱等技术虽然从复杂程度和先进性上难以和通用相比,却迅速地应用在了其量产车型上,转化成为了巨大的效益。在今后薄利和低成本化的汽车时代,企业有限的研发投放将越多越重视实用性和“短、平、快”,把技术用在“刀刃”上,同时,减少研发成果产品化的时间和中间环节也将是关键所在。

  启示六:

  大力发展节能低排量车型

  美国多年来便宜的油价,使得无论美国汽车企业还是消费者都热衷于大尺寸大排量性能强悍的大型车,近年来,虽然随着油价的飙升,包括通用在内的几大美国汽车厂家已经加大了对于汽车油耗和排放的重视,然而无论从力度还是产品线上,仍然无法同十多年前就已经致力于低排放小型车的日系企业匹敌。因此,对于欧美汽车企业而言,对于低排放小型车市场的反攻将是未来扭转局面的关键所在。此外,随着各种新能源车型市场化的日益临近,谁能取得先机,谁就能掌握未来车市的主动权。

  启示七:

  重视区域市场,产品本土化

  美国通用破产事件中,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是其在中国本土的合资企业上海通用受波及面并不大,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产品销量也十分稳定。事实上,不只是通用,不少陷于危机的海外汽车巨头在中国的合资企业状况都远好于母公司,汽车企业市场和产品本土化策略的威力充分得以显现。事实上,在美、日、欧等一线汽车市场基本饱和之后,包括中国、俄罗斯、印度等在内的全球众多新兴市场将是汽车产业今后的主要增长点,因此,未来的大型汽车企业定将会进一步化整为零,大大加强对不同区域市场的重视,重视产品和营销的本土化。 

  相关链接:

责编:王玉飞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