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首页 > 经济频道 > 理财参谋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你被“软裁员”了吗?

 

CCTV.com  2009年06月15日 09:24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广州日报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今年职场上流行一个令人沮丧的新名词“软裁员”。“软裁员”是指企业通过某些手段,迫使员工主动辞职,使得公司既达到裁员的目的,又能避开法律约束,或者不必支付员工经济补偿的一种方法。国内某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日前就“软裁员”展开的调查显示,拥有3~7年工作经验的员工最容易遭受“软裁员”,销售人员最容易被“调整”。被列为最具杀伤力的“软裁员”手段前三位分别为降薪、换岗和换工作地点。

  被列为最具杀伤力的“软裁员”手段前三位分别为降薪、换岗和换工作地点。图:新华社发

  近半被裁员工拥有3~7年工作经验

  调查显示,遭受裁员的人群中,拥有3~7年工作经验的员工占46%,其中四成员工定义自己被变相裁员,“软裁员”比例最高。有39%的员工工作经验不足3年,其中21%的人被迫主动辞职。有57人工作资历超过15年,其中三分之一的人认为自己是被雇主逼走的。

  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分析认为,工作3~7年的员工通常在企业担任专业技术人员和初级经理,执行职责多于管理,在企业中比例在25%左右,但多数不在企业的关键员工名单中。工作3年的员工收入一般是工作1年的1.5倍,工作7年的员工收入是工作1年的3倍。

  销售人员首当其冲被“调整”

  记者发现,目前招聘岗位中空缺最多的是销售,但是对2173位被裁人员的调查发现,销售人员比例最高,三人中就有一位裁员前从事产品或者服务销售。

  虽然目前一些行业销售状况有所好转,但是多半还是通过降价、促销等手段实现销售收入,赚不到钱就得省钱。一些深受经济环境影响的行业,比如广告、物流和批发业,不得不进行市场战略的收缩和调整。不少企业在组织架构上总部职能齐全,但分支机构多为销售人员。事实上,由于销售人员的收入中佣金的比重很大,业绩完不成,只能拿微薄的底薪,无法维持生活,很多销售人员不用动员就“打背包走人”了。

  企业“软裁员”可以节省成本吗?

  冯丽娟指出,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第一拨裁员高峰发生在2008年年底、2009年春节。那时,很多企业是在长期快速发展后第一次实施裁员行动,企业裁员的主要特点是“快”。而现在这一批实施裁员的企业中,不少已经进行了两次、三次裁员,其最大特点是“省”。

  根据《劳动合同法》,非员工过错,企业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应支出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按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更重要的是,如果企业裁员人数在20人以上,或者不满20人但占企业人数10%以上,企业必须“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才可以裁减人员。如果员工自己辞职,则企业无论从成本还是程序上都可以“省下来”。

  此外,《劳动合同法》规定,在一家企业连续工作十年以上或者连续订立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员工可以要求与企业订立非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非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员工被裁减、调整和安置的难度和成本更大。因此,3~7年工作经验是一个敏感点。

  企业通过“软裁员”真的可以节省成本吗?冯丽娟表示,“软裁员”的弊端显而易见:法律风险、雇主品牌受损,丧失员工信任度和工作积极性。虽然裁掉20%的员工会使成本下降3%,但从长远来看,一旦经济恢复之后,企业就需要对员工的招聘、培训等进行大量投资。而且从目前企业采取“软裁员”的手段来看,多数不合法。员工在维权时,可以从程序的合法性和涉及人员的规模着手,对“软裁员”的“裁员实质”举证,并要求法定的赔偿。

  相关链接:

责编:王玉飞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